米克仁莎·艾熱西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一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醫院搶救室和ICU的內科危重癥患者若并發心力衰竭,會進一步加重其病情,增加對其進行救治的難度[1]。因此,臨床上應明確導致此類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并采取積極的手段預防其發生心力衰竭。為了探討和分析搶救室和ICU的內科危重癥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筆者對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搶救室和ICU收治的150例內科危重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將研究方法和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搶救室和ICU收治的150例內科危重癥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8例(占52.00%),女性患者72例(占48.00%);其年齡為45~85歲,平均年齡為(69.5±13.5)歲。
對這150例內科危重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統計其心力衰竭的發生率。比較這150例患者中發生心力衰竭的患者與未發生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齡及其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先天性心臟病、擴張性心臟病、呼吸衰竭、糖尿病、慢性腎功能不全、急性感染性疾病、高血壓、心房纖顫、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發生率,總結導致搶救室和ICU的內科危重癥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
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這150例患者中,發生心力衰竭的患者有50例,其心力衰竭的發生率為33.33%(50/150)。在這50例發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中,發生Ⅰ級心力衰竭的有患者38例(占76.00%),發生Ⅱ級心力衰竭的患者有10例(占20.00%),發生Ⅲ級心力衰竭的患者有2例(占4.00%)。
發生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齡大于未發生心力衰竭的患者(P<0.05)。發生心力衰竭患者中患有冠心病、心臟瓣膜病、慢性腎功能不全、擴張性心臟病、呼吸衰竭、糖尿病及心房纖顫患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未發生心力衰竭的患者(P<0.05)。在兩組患者中,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急性感染性疾病、高血壓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患者所占的比例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發生心力衰竭的患者與未發生心力衰竭患者各項指標的比較
對導致這50例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相關因素(患有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呼吸衰竭、慢性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擴張性心臟病、心房纖顫及年齡偏大)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顯示,患有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呼吸衰竭、慢性腎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是導致其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詳見表2。

表2 對導致這50例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相關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指由于患者心臟的收縮功能和舒張功能發生障礙,不能將其靜脈的回心血量充分地排出心臟,導致其靜脈內血液淤積,動脈血液灌注不足,從而使其心臟出現循環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臨床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是醫院搶救室和ICU的內科危重癥患者常見的并發癥。此類患者一旦發生心力衰竭,就會進一步加重其病情,增加其死亡率。因此,臨床上應明確導致此類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并采取積極的手段預防其發生心力衰竭。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這150例患者心力衰竭的發生率為33.33%。患有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呼吸衰竭、慢性腎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是導致搶救室和ICU的內科危重癥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冠心病和心臟瓣膜病會導致患者的心肌細胞發生病變,從而易使其發生心力衰竭。慢性腎功能不全會損害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致使其血管內皮細胞出現功能障礙,使其心臟平滑肌細胞發生增殖,進而易誘發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會導致患者的機體處于缺氧的狀態,無法滿足其心肌細胞對氧的需求,從而可增加其發生心力衰竭的風險。糖尿病易導致患者發生脂質代謝異常和血液流變學異常,從而可誘發心力衰竭[3]。
綜上所述,搶救室和ICU的內科危重癥患者發生心力衰竭主要與其患有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呼吸衰竭、慢性腎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