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閩
(貴州省威寧縣人民醫院,貴州 威寧 553100)
抗菌藥物是指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此類藥物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有報道稱,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使得各類細菌感染性疾病的致死率明顯下降。但近年來臨床上濫用抗菌藥物的現象逐漸增多,從而降低了抗菌藥物使用的安全性[1]。在本文中,筆者主要分析和探討我院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及解決對策。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322例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的患者。這些患者均為我院消化內科、肝病內科、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腦外科、老干部病房的患者。其中,排除年齡<18歲或>65歲的患者,排除臨床資料缺失的患者。在這32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1例,女性患者111例;其年齡為32~65歲,平均年齡為(45.67±5.32)歲;其住院的時間為5~31 d,平均時間為(15.63±3.35)d。
回顧性分析這322例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總結其中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患者所占的比例、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種類及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表現,并提出解決對策。
用SPSS13.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這322例患者中,有131例患者存在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占40.68%。
在這131例患者中,不合理應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阿莫西林、加替沙星、阿洛西林、頭孢地嗪、氟羅沙星、頭孢克洛、青霉素、洛美沙星和頭孢替安的患者分別有72例、53例、42例、32例、28例、19例、15例、11例、8例和4例。其中,不合理應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的患者最多,占54.96%。詳見表1。

表1 這131例患者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種類(%)
這131例患者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表現主要是術后應用抗菌藥物的時間超過10 d(有49例患者,占37.40%)、用抗菌藥物進行試驗性治療或治療發熱(有28例患者,占21.37%)、用抗菌藥物治療病毒感染性疾病(有19例患者,占14.50%)、頻繁更換抗菌藥物(有15例患者,占11.45%)、抗菌藥物選用不當(有13例患者,占9.22%)、聯合應用同類抗菌藥物(有7例患者,占5.34%)。詳見表2。

表2 這131例患者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表現(%)
近年來,抗菌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是保障醫療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衡量醫院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濫用抗菌藥物會增加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易導致其體內出現耐藥菌,從而可增加其治療的難度,嚴重時甚至可威脅其生命安全[2-3]。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臨床上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1)醫院應依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制定科學的抗菌藥物使用規范,嚴厲整治臨床上濫用抗菌藥物及過度應用抗菌藥物的問題。另外,要制定抗菌藥物的使用原則,從源頭限制抗菌藥物的使用頻率和使用強度。2)臨床上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根據其具體病情及進行病原菌檢查的結果合理為其應用抗菌藥物。對于不存在細菌感染的患者,不可為其應用抗菌藥物。對于存在輕度細菌感染的患者,應盡量采用口服給藥的方式為其應用抗菌藥物。在用抗菌藥物對中重度細菌感染患者進行靜脈注射治療后,若其病情得到緩解,應改用口服抗菌藥物的方式對其進行治療[4]。3)定期對臨床醫生進行培訓,使其掌握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重要性及常用抗菌藥物的治療機制、適應證、用法用量、配伍禁忌、藥物毒性、藥效學及藥代動力學等知識。4)醫院的藥劑科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各科室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對于經常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科室或個人,應予以懲處[5]。
綜上所述,我院存在較為嚴重的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我院可從制定科學的抗菌藥物使用規范、加強對臨床醫生進行培訓等方面著手,切實避免或減少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