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洪
(四川省民政康復醫院,四川 成都 610021)
腦卒中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近年來,腦卒中的發病率逐漸升高,患者的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中青年人罹患腦卒中的幾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研究發現,與老年腦卒中患者相比,中青年腦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緒更明顯,其對病情痊愈的信心更小,對其進行治療的難度更大[1-2]。因此,尋找一種針對中青年腦卒中患者實施康復治療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中青年腦卒中后構音障礙患者進行綜合康復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間四川省民政康復醫院收治的60例中青年腦卒中后構音障礙患者。這些患者腦卒中的病情均經頭顱MRI檢查及CT檢查得以確診,其均存在構音障礙。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在試驗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17例;其年齡為22~58歲,平均年齡為(40.4±9.6)歲;其病程為2~15周,平均病程為(8.5±2.1)周。在對照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12例,男性患者18例;其年齡為23~55歲,平均年齡為(39.6±8.9)歲;其病程為3~15周,平均病程為(9.2±2.1)周。本次研究通過了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這些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改善腦部微循環、防治腦水腫、調整血壓、營養腦神經、吸氧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試驗組患者進行綜合康復治療。進行綜合康復治療的方法如下。
1.2.1 進行語言康復治療 1)康復治療師調整患者的坐姿,使其盡可能取端坐位,指導其放松頸部的肌肉。康復治療師站在患者的身后,將一只手放在患者膈部對應的皮膚表面,將另一只手放在其第11、第12肋骨處。指導患者用鼻吸氣,然后緩慢地用嘴呼氣。指導患者在每次呼吸之間要注意停頓,以防其過度換氣。告知患者在進行呼吸訓練時,每次呼氣、吸氣的時間應逐漸延長,在呼氣時要盡量長時間地做出發 “s”、“f”等摩擦音的口型,但不要出聲。在進行呼氣時,發出的摩擦音要由弱至強,或由強至弱。同時,指導患者做上肢舉起或劃船的動作,以增加其肺活量。康復治療師將適量的清水倒入一個標有刻度的透明玻璃杯中,然后將一根吸管插入水中。指導患者對著吸管進行吹氣,并觀察氣泡到達的刻度,記錄其吹氣泡持續的時間。每次訓練的時間為30 min,每日訓練1次。2)康復治療師指導患者進行發音訓練。進行發音訓練的方法是:指導患者在呼氣時將嘴張圓,做出發“h”音的口型,然后發“a”的音。指導患者從發摩擦音的口型過渡到發元音的口型,例如“s……a”、 “s……u”。在進行上述發音訓練時,可指導患者穿插進行打哈欠的呼氣訓練,以促使其聲門打開。每次訓練的時間為30 min,每日訓練1次。3)康復治療師指導患者進行發音器官的訓練。進行發音器官訓練的內容包括下頜提高訓練、唇閉合和唇角外展訓練、伸舌和抬舌訓練、軟腭抬高訓練。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決定訓練的強度及頻率。根據患者構音障礙的恢復情況,適當地采用口腔肌肉手法刺激、低頻電刺激等方式對其進行輔助治療。在進行上述治療的過程中,適當地對患者進行交流能力訓練,并注重訓練的實用性及趣味性。
1.2.2 進行心理干預 1)醫護人員保持患者病房的空氣流通,在其病房內多擺放一些顏色鮮艷的植物,定期對其病房進行紫外線消毒,保持其病房的光線充足、環境安靜,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心理的應激反應。2)康復治療師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綜合其受教育程度、家庭狀況及病情對其進行個性化的心理疏導,最大限度地緩解其負面情緒。同時可向患者介紹康復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例,以增強其治愈疾病的信心。
1.2.3 進行放松訓練 康復治療師為患者取去枕仰臥位,指導其將雙眼微閉,放松全身的肌肉,將兩臂放在身體的兩側。指導患者松開、握緊拳頭,松開、咬緊牙關,并進行深呼吸,以對其進行放松訓練。
1)在接受治療前后,分別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這些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程度。得分越低,表示患者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程度越輕。2)在接受治療前后,分別使用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表(CRRCAE)評定這些患者的發音功能。該表包括書寫能力、復述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計算能力五方面內容。CRRCAE中每部分的評分與患者對應的能力呈正比。3)根據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NIHSS)評定兩組患者接受治療的效果。具體的療效判定標準是:(1)顯效。接受治療后,患者NIHSS的評分減少≥90%。(2)有效。接受治療后,患者NIHSS的評分減少46%~89%。(3)無效。接受治療后,患者NIHSS的評分減少≤45%。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3-4]。
使用SPSS24.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SAS及SDS的平均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試驗組患者SAS及SDS的平均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SAS及SDS評分的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SAS及SDS評分的比較(分,)
組別 例數 SAS評分SD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0 20.58±5.12 9.05±2.03 20.68±4.82 10.01±3.11對照組 30 20.67±5.13 16.17±4.63 20.65±5.06 17.79±4.01 t值 0.0680 7.7140 0.0235 8.3972 P值 0.9460 0.0000 0.9813 0.0000
在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CRRCAE中書寫能力、復述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計算能力的平均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試驗組患者CRRCAE中書寫能力、復述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計算能力的平均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CRRCAE評分的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CRRCAE評分的比較(分,)
組別 例數 書寫能力 復述能力 口語表達能力 理解能力 計算能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0 25.02±4.26 30.26±4.15 28.06±3.16 72.88±12.14 26.02±2.36 43.66±9.27 32.06±4.86 75.05±20.13 1.62±0.26 1.98±0.26對照組 30 25.03±4.17 27.03±3.61 28.05±3.17 50.06±9.17 26.01±2.26 31.05±4.26 32.05±5.16 46.28±12.79 1.61±0.31 1.82±0.21 t值 0.0092 3.2164 0.1223 8.2154 0.0168 6.7703 0.0077 6.6072 0.1354 2.6221 P 值 0.9927 0.0021 0.9903 0.0000 0.9867 0.0000 0.9939 0.0000 0.8928 0.0111
試驗組患者接受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構音障礙是腦卒中患者一種較為常見的后遺癥。此病的發生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言語功能、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腦卒中后構音障礙患者普遍存在對接受康復治療的積極性較低、對大多數事物和活動缺乏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意志消沉、情緒低落等表現,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自殺傾向[5]。因此,對腦卒中后構音障礙患者有針對性地進行康復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本次研究中,對青中年腦卒中后構音障礙患者進行綜合康復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對此病患者進行綜合康復治療,可及時疏導其不良情緒,糾正其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提高其對進行康復治療的重視度及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完成康復訓練計劃,從而促進其言語功能的恢復[6]。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中青年腦卒中后構音障礙患者進行綜合康復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