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申
(江蘇省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儀征醫院,江蘇 儀征 211900)
藥學監護是醫院實施醫療防治工作的重要環節。根據病人病情的嚴重程度,可將對其進行的藥學監護分為一級監護、二級監護和三級監護。藥師在進行藥學監護中的主要任務是:1)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與醫生一起為其制定用藥方案。2)綜合管理所有進行藥學監護所需的資源。包括藥物的采購、儲存、供應及藥物使用的評價。對醫生、護士進行藥學指導,對病人進行用藥教育等。3)根據患者所患疾病的種類、用藥史、藥物過敏史等情況,為其選擇安全有效的藥物和適宜的用藥方法,以保證其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為患者建立用藥檔案,對其生活質量進行評價。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常見的、可以預防、可以治療、以持續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生與患者吸入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后,其機體發生的炎癥反應有關。該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1]。該病患者的氣流受限具有不完全可逆性和呈進行性加重的特點。有研究表明,由藥師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進行藥學監護,可提高其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延緩其肺功能下降的趨勢,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2]。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進行藥學監護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間在江蘇省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儀征醫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本次研究的納入標準為:1)患者無其他慢性疾病。2)患者的病情處于穩定期在6周以上。3)患者肺功能的預期值為50%~70%。將這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5例;其年齡為60~80歲,平均年齡為(70.7±8.5)歲。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8例;其年齡為55~75歲,平均年齡為(69.0±8.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根據兩組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相應的藥物進行常規的治療。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進行藥學監護,進行藥學監護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1)告知患者使用長效抗膽堿能吸入性藥物對其進行治療的重要性,并讓其長期堅持使用該藥物進行治療,進而不斷提高其用藥的依從性。(2)在患者住院期間,嚴密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患者出院后,定期對其進行電話隨訪,告知其每隔半年需進行一次肺功能指標的檢測。(3)指導患者進行縮唇呼吸鍛煉及腹式呼吸鍛煉等自我控制病情的技巧。2)對患者可能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進行監護。(1)對進行靜脈滴注的患者,注意控制其滴注的速度,避免其因滴速過快而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發生不良反應或靜脈刺激癥狀。對出現胃腸道不良反的患者,需為其減緩滴注的速度,并告知其不可擅自調節滴速。(2)告知患者在用藥期間禁止飲酒或避免口服含乙醇的藥物,以免其出現異常反應。(3)對于因藥物引起眼干、口干等癥狀的患者,告知其多喝水,并注意監測其血糖、血壓以及血鉀水平的變化情況,并告知其多攝入鈣含量豐富的食物,以避免其因鈣質流失而出現骨質疏松的癥狀。(4)注意患者所用藥之間的相互關系,避免其因血藥濃度升高而出現毒性反應。3)對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進行監護。對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病情加重的慢阻肺患者,當其痰液呈膿性時,根據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及致病菌的類型為其使用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對感染革蘭陰性桿菌的患者,為其使用頭孢他啶進行治療。頭孢他啶對厭氧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效果,但該藥對革蘭陽性球菌的抗菌作用較弱。若患者經治療后咳嗽癥狀仍未好轉,且其痰量未減少、肺部存在濕羅音,則對其停止使用頭孢他啶進行治療,改用對革蘭陽性菌和多數腸桿細菌均有較好作用的左氧氟沙星對其進行治療。當患者癥狀明顯減輕、痰量減少、白細胞計數下降后,停止為其使用抗感染藥物進行治療。4)對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情況進行監護。對明顯存在喘息、氣短、雙肺有濕羅音癥狀的患者,為其使用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如使用甲潑尼龍對其進行靜脈滴注,可有效控制其炎性反應。待患者的癥狀緩解或消失后,對其進行吸入布地奈德的治療,同時為其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進行治療,避免其發生消化道潰瘍。在治療的過程中注意監測患者血壓及血糖的變化情況及其睡眠的質量,并告知其需多食用鈣含量高的食物,避免其出現骨質疏松的癥狀。5)對患者使用吸入劑進行治療的情況進行監護。由于吸入劑的用法復雜,使用不當會影響治療效果,故當醫生為患者開具噻托溴銨等吸入劑后,指導其正確地使用該吸入劑,并告知其使用的注意事項。在對患者進行隨訪時,了解其用藥情況,對吸入劑使用不正確的患者進行再次指導,保證其能夠正確、有效地用藥,進而快速減緩其臨床癥狀、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消除其肺部的濕羅音。
對比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指標的評分。根據用本院自擬的對生活質量進行評分的量表將患者的生活質量分為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物質生活四方面,總分為100分,每項評分的總分為25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 11.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的評分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指標評分的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指標評分的對比(分,)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觀察組 30 22.52±1.21 23.58±0.72 24.28±0.69 24.46±0.27對照組 30 17.73±2.66 18.95±1.34 19.23±1.04 20.49±0.51 t值 9.181 17.064 23.483 40.684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指引起氣流阻塞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長期存在氣管感染以及支氣管感染都會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該病患者多為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發熱以及咳黃色粘痰等,其病情具有不完全可逆、易反復發作、呈進行性發展的特點。在使用抗菌藥物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進行治療時,需留取其痰液標本進行檢測,以明確其致病菌。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按照其病情的嚴重程度選擇適宜的抗菌藥進行治療,以有效地控制其病情的發展[3]。同時,臨床上常使用吸入治療的方式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吸入治療可有效控制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但由于吸入劑的使用方法較為復雜,若患者使用不當,會增加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故需臨床藥師對其進行耐心的用法指導。臨床藥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用藥技能,在對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用藥史、并發癥發生情況等進行深入的了解之后,能夠結合自身的藥學知識與臨床醫師進行合作,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用藥方案,并對其進行藥學監護、確保臨床醫生的用藥合理、及時消除或發現其用藥后發生的不良反應[4]。為做好患者的藥學監護工作,臨床藥師還需與患者加強溝通,以增加對患者及其所患疾病的了解。需叮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吸入有害氣體、粉塵以及煙霧等,告知其需戒煙,以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5]。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的評分均更高。
綜上所述,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進行藥學監護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