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鵬,陳 燕,張定君
(西藏阜康醫院心血管內科,西藏 拉薩 850000)
長期心室負荷過重和各種慢性心肌病變可使心肌的收縮力減弱、心臟無法搏出供應靜脈回流及身體組織代謝的血液,導致肺循環和體循環淤血、各器官血液灌注不足,進而引發充血性心力衰竭[1]。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導致患者發生運動耐力減弱、體液潴留的情況,威脅其生命。厄貝沙坦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抑制劑,能緩解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重組人腦利鈉肽能逆轉心力衰竭的過程。為探討使用厄貝沙坦和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將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間西藏阜康醫院收治的1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對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發生的基礎疾病。2)其左心室射血分數≤35%。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患有先天性心臟病。2)患有瓣膜性心臟病。3)具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4)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內分泌疾病。5)患有惡性腫瘤。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參照組(n=75)和研究組(n=75)。參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3例;其年齡為45~71歲,平均年齡為(66.72±11.23)歲。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其年齡為46~70歲,平均年齡為(66.66±10.31)歲。使用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制定的相關標準對兩組患者的心功能進行分級。參照組患者中NYHA分級為Ⅱ級的患者有13例,為Ⅲ級的患者有34例,為Ⅳ級的患者有28例。研究組患者中NYHA分級為Ⅱ級的患者有14例,為Ⅲ級的患者有34例,為Ⅳ級的患者有2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利尿、吸氧、擴張血管等常規治療。同時,讓兩組患者均每天口服1次厄貝沙坦,每次服150 mg。連續服1個月。在此基礎上,讓研究組患者每天靜脈滴注1次重組人腦利鈉肽。首次滴注的劑量為1.5 μg/kg。之后每次滴注的劑量為7.5 μg/kg。共滴注1周。
治療1個月后,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顯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2級,其呼吸困難和肺部濕啰音的癥狀消失或得到明顯的改善。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1~2級,其呼吸困難和肺部濕啰音的癥狀減輕。無效:患者的心功能和臨床癥狀均未得到改善或在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有效×100%。記錄兩組患者發生頭痛、低血壓等不良反應的情況。治療后檢測兩組患者去甲腎上腺素(NE)、內皮素-1(ET-1)及抗利尿激素(ADH)的水平。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NE、ET-1及ADH的水平均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標()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標()
注:*與參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NE(ng/L) ET-1(ng/L) ADH(μg/L)參照組 75 472.63±27.67 156.23±15.28 0.75±0.25研究組 75 333.33±24.42* 129.97±11.21* 0.62±0.21*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臟疾病發展到終末期的表現。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是活動后喘憋、頸靜脈怒張、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等[2]。厄貝沙坦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抑制劑,能抑制AngⅠ轉化為AngⅡ,避免血管收縮,減少醛固酮的釋放,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緩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癥狀。但使用厄貝沙坦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無法有效地逆轉患者心力衰竭的病理過程。重組人腦利鈉肽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內源性激素。該藥能與內皮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的鳥苷酸環化酶偶聯受體相結合,提高細胞呢環磷酸鳥苷的濃度,擴張血管,降低心臟的前后負荷,逆轉心力衰竭的病理過程[3]。將厄貝沙坦和重組人腦利鈉肽聯合用于治療心力衰竭,可通過不同的途徑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其病情。
綜上所訴,使用厄貝沙坦和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標,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