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麗娟
(山西省腫瘤醫院放療腹盆一科,山西 太原 030013)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宮頸癌在全球范圍內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據國際癌癥研究署(Intemation-al agency of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世界大約新增宮頸癌患者53萬名,且該病患者的死亡率高達5.189%[1]。目前,臨床上對早期宮頸癌患者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NCCN臨床實踐指南推薦,對于中晚期宮頸癌患者,應主要對其進行放化療[2]。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討和分析用奈達鉑、替加氟聯合放療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山西省腫瘤醫院收治的64例中晚期宮頸癌患者。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其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中晚期宮頸癌的診斷標準。2)在入選本研究前未接受過放化療。3)其宮頸癌的病理分型為宮頸鱗癌、宮頸腺癌及宮頸腺鱗癌。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2)既往有盆腔放療史或全身化療史。3)接受過宮腔手術。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37~73歲,平均年齡為(58.74±7.63)歲;其中,有宮頸鱗癌患者18例(占56.25%),有宮頸腺癌患者9例(占28.13%),有宮頸腺鱗癌患者5例(占15.62%);有中期宮頸癌患者23例(占71.88%),有晚期宮頸癌患者9例(占25.12%)。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38~71歲,平均年齡為(59.76±8.04)歲;其中,有宮頸鱗癌患者17例(占53.13%),有宮頸腺癌患者11例(占34.37%),有宮頸腺鱗癌患者4例(占12.50%);有中期宮頸癌患者24例(占75.00%),有晚期宮頸癌患者8例(占25.00%)。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用奈達鉑、替加氟聯合放療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對其進行盆腔外放療聯合盆腔內放療。采用6MVX線對其進行盆腔外調強適形放療,其宮頸部的照射總量為45~50 Gy,其淋巴引流區的照射總量為50 Gy。單次照射的劑量為2 Gy,每周治療5次。用銥192對患者進行高劑量率后裝放療,總照射劑量為28~33 Gy,每周治療1次。在對患者進行盆腔內放療當天,不對其進行盆腔外放療,共治療3~6個月。奈達鉑的用法是:在化療的第1天~第3天,將40 mg的奈達鉑溶于500 ml的生理鹽水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1次/d,每21 d為1個化療周期,共治療3~6個周期。替加氟的用法是:在化療的第1天~第4天,將1.0 g的替加氟溶于500 ml的生理鹽水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1次/d,每21 d為1個化療周期,共治療3~6個周期。在對患者進行化療期間,需對其進行止吐和水化治療。用順鉑、替加氟聯合放療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對該組患者進行放療的方法與觀察組患者相同。替加氟的用法同上。順鉑的用法是:在化療的第1天~第3天,將40 mg的順鉑溶于500 ml的生理鹽水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1次/d,每21 d為1個化療周期,共治療3~6個周期。
完全緩解(CR):經治療,對患者進行彩超檢查或CT檢查顯示其腫瘤完全消失,其宮頸癌的癥狀(如陰道流血、尿頻、尿急等)基本消失。部分緩解(PR):經治療,對患者進行彩超檢查或CT檢查顯示其腫瘤的體積縮小50%以上,其宮頸癌的癥狀明顯減輕。穩定(SD):經治療,對患者進行彩超檢查或CT檢查顯示其腫瘤的體積縮小不足50%,其宮頸癌的癥狀有所減輕。進展(PD):經治療,對患者進行彩超檢查或CT檢查顯示其腫瘤的體積增大或出現新的腫瘤,其宮頸癌的癥狀未減輕。總有效率=(CR例數+PR例數)/總例數×100%。
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進行2年的隨訪,觀察并比較其1年的生存率和2年的生存率。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如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放射性損傷等)的情況。
用SPSS17.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年的生存率和治療后2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1年的生存率和治療后2年的生存率[%(n)]
在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發生不良反應的情況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生殖系統惡性腫瘤。感染HPV病毒、流產或分娩的次數過多及性行為不潔等是誘發宮頸癌的主要因素。該病患者可出現陰道流血、尿頻、尿急等癥狀。目前,臨床上對早期宮頸癌患者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大多數中晚期宮頸癌患者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時機,不適合再接受手術治療。因此,臨床上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主要是進行放化療。順鉑是臨床上常用的化療藥物。臨床實踐證實,我國癌癥患者對順鉑的耐受性普遍較差。奈達鉑是第二代鉑類藥物。近年來,臨床上用奈達鉑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進行化療,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替加氟又叫呋喃氟尿嘧啶,是臨床上常用的化療藥物。臨床實踐證實,用奈達鉑、替加氟聯合放療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治療后1年的生存率及治療后2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可見,用奈達鉑、替加氟聯合放療對中晚期宮頸癌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提高其生存率,且用藥的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