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梅
(淮安市淮安醫院藥材科,江蘇 淮安 223200)
腦梗死又叫做缺血性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點。腦梗死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性障礙[1],可對其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研究證實,高血壓病、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脂血癥是誘發腦梗死的常見因素。此外,血漿粘度過高是導致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降低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血漿粘度至關重要。為了進一步探究苦碟子注射液對該病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筆者的團隊進行了本次研究。現將研究過程及結果報告如下。
擇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淮安市淮安醫院收治的腦梗死恢復期患者9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所有患者的臨床表現及檢查結果均符合腦梗死恢復期的相關診斷標準。筆者將這9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每組均有患者45例。在A組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22例,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為33歲,年齡最大的患者為76歲,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3.83±3.28)歲;在B組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1例,其中年齡最小的患者為33歲,年齡最大的患者為74歲,他們的平均年齡為(54.34±2.93)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聯用阿托伐他汀鈣片和阿司匹林腸溶片為A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的周期為兩周[2]。阿托伐他汀鈣片的服用方法是:口服,10 mg/次,1次/天。阿司匹林腸溶片的服用方法是:口服,100 mg/次,1次/天。2)在聯用阿托伐他汀鈣片和阿司匹林腸溶片的基礎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為B組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的周期為兩周。苦碟子注射液的使用方法是:將20 ml的苦碟子注射液混入濃度為0.9 %、劑量為250 ml的氯化鈉溶液中為患者進行靜脈滴注,1次/天。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情況。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血漿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還原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數等。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8.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前,兩組患者在血漿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還原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數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兩周的治療,A組患者的血漿粘度為(1.38±0.26)mpa·s,全血高切粘度為(6.82±1.26)mpa·s,全血低切粘度為(13.27±2.39)mpa·s,全血還原粘度為(16.62±2.56)mpa·s,血小板聚集指數為(63.23±7.27);B組患者的血漿粘度為(0.82±0.26)mpa·s,全血高切粘度為(4.12±0.62)mpa·s,全血低切粘度為(10.82±0.82)mpa·s,全血還原粘度為(10.72±2.60)mpa·s,血小板聚集指數為(54.18±6.26)。B組患者的血漿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還原粘度及血小板聚集指數均明顯低于A組患者的相應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比較
腦梗死具有發病急驟的特點,常在患者處于安靜的環境中或睡眠的狀態下突然發病。研究證實,局部血栓的形成是誘發腦梗死的根本原因。因此,該病患者在發病的初期常伴有一定程度的短暫性腦缺血[3]。當患者發病后,其病情會在較短的時間內發展至高峰期,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意識障礙。
苦碟子注射液是一種純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是生物堿、腺苷及異黃酮,具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的效果[4],可起到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漿粘度及促進血栓溶解的作用[5]。研究證實,苦碟子注射液中的異黃酮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從而起到保護缺血的腦組織,改善神經功能的受損程度等作用。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前,他們在血漿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還原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數等方面的差異均不顯著。經過兩周的治療,B組患者的血漿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還原粘度及血小板聚集指數均明顯低于A組患者的相應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的結果可充分證明,用苦碟子注射液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此方法能明顯地改善其血液流變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