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梅
(句容市人民醫院兒科,江蘇 句容 212400)
小兒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據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在3 %~5 %之間。該病患兒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病情會持續加重,最終會發生氣道縮窄及氣道重塑等不可逆的情況,十分不利于患兒的身心健康。有研究認為,用西藥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效果并不理想,且復發率較高。本次研究旨在對比分析用射干麻黃湯加減與抗生素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臨床療效。現將研究過程及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80例小兒支氣管哮喘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均分為射干麻黃湯組和抗生素組,每組均有患兒40例。在射干麻黃湯組40例患兒中,女性患兒有25例,男性患兒有15例,其年齡在2~1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6±3.33)歲,其病程在2~10天之間,平均病程為(6.96±3.13)天;在抗生素組40例患兒中,女性患兒有26例,男性患兒有14例,其年齡在2~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5±3.27)歲,其病程在2~11天之間,平均病程為(6.87±3.25)天。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研究。
1)小兒支氣管哮喘的中醫診斷標準是:以《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對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患兒存在咳喘、四肢欠溫、面色淡白、脈浮滑等臨床癥狀)作為此次研究中診斷小兒支氣管哮喘的中醫診斷標準。2)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西醫診斷標準是:當患兒存在以下項目中的一項或多項情況時,可診斷其患有小兒支氣管哮喘:⑴進行支氣管激發試驗及運動試驗的結果呈陽性。⑵進行支氣管舒張試驗的結果呈陽性。⑶PEF指標的變異率>20 %。
1)對抗生素組患兒進行治療的方法是:首先,視患兒的具體情況使用合適劑量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其次,加用平喘類藥物及解除支氣管痙攣類藥物對其進行治療。2)對射干麻黃湯組患兒進行治療的方法是:⑴用射干麻黃湯對患兒進行治療,射干麻黃湯的藥物組成主要有麻黃12 g、細辛9 g、干姜12 g、杏仁3 g、紫菀9 g、大棗7枚、五味子3 g、半夏9 g、款冬花9 g、射干9 g。⑵若患兒的哮喘癥狀十分嚴重,則可在上方的基礎上加入威靈仙、地龍各12 g;若患兒存在痰多的情況,則可在上方的基礎上加入瓜蔞、前胡各12 g;若患兒存在鼻塞的情況,則可在上方的基礎上加入白芷、辛夷、梔子各12 g;若患兒存在嘔吐的情況,則可在上方的基礎上加入川芎、旋覆花各12 g。⑶射干麻黃湯的用藥方法為水煎服,可每日服1劑,分早晚兩次服下。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生活質量評分及肺功能的恢復情況。1)療效的判定方法是:⑴痊愈:患兒的雙肺哮鳴音完全消失,且主要臨床癥狀消失。⑵有效:患兒的雙肺哮鳴音偶爾可聞及,且主要臨床癥狀基本消失。⑶無效: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未明顯改善。治療的總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2)患兒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計分制表示,分值為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兒的生活質量越高。3)對患兒肺功能情況的判定以PEF、FEV1兩項指標作為依據。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統計軟件SPSS21.0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射干麻黃湯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50 %,其生活質量評分為(80.32±5.33)分;抗生素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2.50 %,其生活質量評分為(70.21±4.33)分。射干麻黃湯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抗生素組患兒,數值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及生活質量評分的結果及比較
射干麻黃湯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0%,抗生素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00%,射干麻黃湯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抗生素組患兒,但差異并不顯著,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的結果及比較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射干麻黃湯組患兒的PEF指標及FEV1指標分別為(3.91±2.36)L/S和(2.41±0.51)L,抗生素組患兒的PEF指標及FEV1指標分別為(3.61±2.23)L/S和(2.01±0.47)L,射干麻黃湯組患兒肺功能的恢復情況明顯優于抗生素組患兒,數值間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肺功能恢復情況的比較
有研究顯示,氣道慢性炎癥與氣道高反應是誘發小兒支氣管哮喘的常見原因。在通常情況下,小兒支氣管哮喘患兒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廣泛而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喘息胸悶反復發作等。在一般情況下,清晨和夜間是該病患兒哮喘發作的高頻時段[1]。
小兒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在兒科臨床上十分常見。目前,人們尚未找到該病的確切發病機制。但是,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發生與炎癥反應、神經機制等因素密切相關[2-3]。目前,臨床上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的方法主要是以盡早中斷患兒的變態性炎癥反應為主。因此,西醫臨床上常采用解痙、平喘、抗感染等方式對該病患兒進行治療[4-5]。
中醫認為,小兒支氣管哮喘屬于“哮證、喘證”的范疇,多因體內伏痰所致,該病的誘因主要在于情志失調或感受外邪。由于小兒的臟腑十分嬌嫩,形氣未充,因此較易使伏痰隨氣而升,致使氣道受阻,進而引發哮鳴、喘息等癥狀。射干麻黃湯的藥物組成主要有麻黃、細辛、干姜、杏仁、紫菀、大棗、五味子、半夏、款冬花及射干等,其中麻黃、細辛為君藥,具有散寒解表、宣發肺氣的功效;干姜為臣藥,具有溫肺化飲的功效;而紫菀、款冬花均具有止咳的功效;半夏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射干和杏仁均具有平喘的功效;五味子具有酸斂收氣的功效。將上述藥物合用,可起到散寒、平喘的作用[6-7]。
在此次研究中,射干麻黃湯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生活質量評分及肺功能的恢復情況均明顯優于抗生素組患兒,且射干麻黃湯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抗生素組患兒。由此可見,用射干麻黃湯加減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具有療效顯著、安全性較高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