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敏榮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股骨頸骨折是骨科的一種常見病。老年人是該病的高發群體。目前,臨床上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多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在對該病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對其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可促進其早日康復。為了探討對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預見性精細化護理的效果,筆者對94例此類患者進行了平行對照試驗。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94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些患者分為比照組和調研組。在比照組患者中,有男30例(占63.83%),女17例(占36.17%);其年齡為61~82歲,平均年齡為(73.25±3.49)歲;其中,因摔倒、發生交通事故、從高處跌落及被重物砸傷而發生骨折的患者分別有30例(占63.83%)、8例(占 17.02%)、5例(占 10.64%)和 4例(占8.51%)。在調研組患者中,有男28例(占59.57%),女19例(占40.43%);其年齡為62~80歲,平均年齡為(72.67±3.30)歲;其中,因摔倒、發生交通事故、從高處跌落及被重物砸傷而發生骨折的患者分別有27例(占57.45%)、10例(占21.28%)、6例(占12.77%)和4例(占8.51%)。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1]。術后,對調研組患者進行預見性精細化護理,方法是:1)進行病情觀察和預防并發癥的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定時察看其手術切口是否發生活動性出血、腫脹及感染等情況。將患者的患肢墊高15°~30°,以促進其患肢的血液循環。在其身下墊軟墊,每隔2~3 h協助其翻身1次,并在其骶尾部等受壓的部位涂抹紅花油,以防其發生壓瘡。囑患者多飲水,以防其發生泌尿系統結石和便秘。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血管彈性較差,因此在對其進行靜脈輸液時,要控制好輸液的速度,避免因輸液速度過快而導致其發生靜脈炎[2]。另外,評估患者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囑其家屬定期按摩其下肢,以改善其下肢的血液循環。對于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風險較高的患者,可采用抗血栓梯度彈力襪和間歇性充氣壓力泵等幫助其進行預防。2)進行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要多考慮患者的感受,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并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從而改善其不良情緒。另外,多與患者的兒女進行溝通,讓他們經常陪伴在患者的身邊,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愛,從而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3]。3)進行飲食護理。老年人多患有骨質疏松癥,其骨骼中的鈣流失嚴重,因而可導致其骨折端愈合緩慢。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在患者骨折后的1~2周內,指導其多食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散結功效的食物,如紅糖、洋蔥、魚湯等。在患者骨折后的3~4周內,指導其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青椒、西紅柿、蘿卜等),以促進其骨痂生長和傷口愈合。在患者骨折后的5~6周內,指導其多食用雞湯、豬骨湯等食物,以促進其骨折端愈合。4)進行康復訓練指導。術后,待患者的疼痛感減輕且其生命體征平穩后,及早指導其進行足趾的伸屈訓練、踝關節的旋轉訓練及直腿抬高訓練等康復訓練。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控制其進行訓練的強度和時間。術后,對比照組患者進行環境護理、健康宣教和康復訓練指導等常規護理。
進行護理后,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如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和便秘等)的情況。進行護理后,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包括心理健康、物質生活、身體健康和社會功能四項評分指標,各評分指標的滿分均為100分)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比照組患者中并發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和便秘的患者分別有2例(占4.26%)、1例(占2.13%)和5例(占10.64%),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7.02%(8/47);調研組患者中并發便秘和切口感染的患者分別有2例(占4.26%)和1例(占2.13%),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38%(3/47)。接受護理后,調研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比照組患者(P<0.05)。
接受護理后,調研組患者的身體健康評分、心理健康評分、物質生活評分和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比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分,)
組別 例數 身體健康評分 心理健康評分 物質生活評分 社會功能評分比照組 47 66.28±7.43 68.31±6.89 67.59±8.62 68.88±7.51調研組 47 84.23±6.72 81.39±8.53 79.98±7.83 82.17±6.64 t值 4.123 4.058 4.162 4.097 P值 <0.05 <0.05 <0.05 <0.05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老年人易發生股骨頸骨折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其多患有骨質疏松癥,導致其骨骼的強度下降,使其股骨頸的力學結構發生改變。二是老年人的髖周肌群發生退變,不能有效地抵消髖部的有害應力。目前,臨床上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主要是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在對此類患者進行手術后,應對其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以縮短其術后康復的進程。預見性精細化護理是一種科學、高效和全方位的護理模式。魏道華等[3]指出,對老年骨折患者進行預見性精細化護理,有助于提高其治療的效果,縮短其住院的時間。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預見性精細化護理可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