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福秀,周國生
(四川瀘縣第二人民醫院,四川 瀘縣 646105)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人們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過去,臨床上對產婦主要是進行常規護理。但這種護理模式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且需要耗費較多的人力、物力。臨床路徑護理作為一種新型、先進、科學的護理模式,可全面優化各項護理措施,最大限度地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1]。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討和分析對產婦進行臨床路徑護理對提高其順產率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四川瀘縣第二人民醫院進行順產的120例產婦。這些產婦均具有進行順產的指征。其中,排除患有妊娠合并癥、有精神疾病史及病歷資料不完整的產婦。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些產婦分為對比組和研討組。對比組產婦的年齡為21~38歲,平均年齡為(28.4±2.4)歲;其中,有初產婦19例(占31.67%),有經產婦41例(占68.33%)。研討組產婦的年齡為20~39歲,平均年齡為(29.1±2.7)歲;其中,有初產婦20例(占33.33%),有經產婦40例(占66.67%)。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研討組產婦進行臨床路徑護理,方法是:1)選擇產科護理經驗豐富(具有5年以上的護理經驗)的護士組成護理小組,組長由產科的護士長擔任[2]。組長在全面掌握臨床路徑護理的相關知識后,對組員進行培訓,使其了解臨床路徑護理的內涵、優勢、實施過程及進行質量改進的方法。2)小組成員以產婦入院的時間(如入院至分娩前、分娩中、分娩后第一天、分娩后第二天等)為橫軸,以預開展的各項護理措施為縱軸,并結合產婦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將制定好的臨床護理路徑表發放給產婦,認真聽取產婦對路徑表的意見,然后根據產婦的意見對路徑表進行完善。3)落實各項護理措施。(1)在產婦入院的第一天,協助產婦家屬辦理住院手續,并為產婦安排好病房。對產婦的情況進行評估,掌握其胎動情況、陰道開指的情況及宮縮情況等。協助產婦進行產前檢查,詳細記錄檢查的結果。(2)在產婦入院的第二天至分娩前,持續對其進行胎心監護,并鼓勵其進行適當的活動。告知產婦多進食富含營養的食物,以增強其體力,提高其順產的成功率。對產婦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在分娩前、分娩時及分娩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告知其進行順產對胎兒及產婦自身的益處,從而堅定其進行順產的信心。對產前存在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的產婦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其緩解不良情緒。另外,對于情況比較危急的產婦,經小組討論后,應及時調整護理方案。(3)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護士要始終陪伴在產婦的身旁,給予其安慰、鼓勵等情感支持。護士要認真觀察產婦產程的進展情況,注意監測其生命體征(如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宮口擴張的情況、宮縮的頻率及胎兒的胎心音等。指導產婦在宮縮間歇時盡量放松身體,并適當地進食和飲水,以防其脫力。對產婦的腰腹部進行適當的按摩,以減輕其分娩時的疼痛感。在產婦分娩成功后,及時遵醫囑為其注射縮宮素,以促進其宮縮,預防其發生產后出血。(4)在產婦分娩成功的當天,注意觀察其陰道的出血量、血壓的波動情況及宮縮情況等,積極預防其發生產后出血。指導產婦在產后6 h進食適量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以增加其體力,促進其產后恢復。告知產婦及時將膀胱排空,以防其發生尿潴留。讓產婦及早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并教會其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的技巧。(5)在產后第二天至出院前,定時為產婦按摩腹部,幫助其盡快將惡露排凈。指導產婦正確地按摩乳房,以促進其乳汁分泌,同時教會其護理乳頭的方法。若產婦存在乳房脹痛的情況,可指導其對乳房進行熱敷。另外,對新生兒進行臍帶護理,保持其臍部干燥、清潔,以防其發生臍炎。對對比組產婦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對其進行產前的健康宣教、產中的情感支持和產后的康復指導等。
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評估兩組產婦產前焦慮情緒的嚴重程度,產婦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產前的焦慮情緒越嚴重。觀察并比較兩組產婦的順產率。采用自制的評分量表(滿分為50分)評估兩組產婦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產婦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越高。采用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兩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研討組產婦產前的SAS評分低于對比組產婦,其順產率和對護理工作配合度的評分均高于對比組產婦(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產婦產前的SAS評分、順產率及對護理工作配合度的評分
研討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高于對比組產婦(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產婦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
產婦是一類特殊的人群。對產婦進行護理的方案應有別于其他的患者,需為其提供全面、科學和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臨床路徑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此護理模式以患者入院的時間為橫軸,以對其實施的各項護理措施為縱軸,在綜合分析其具體情況后,為其制定臨床護理路徑表,并嚴格按照路徑表上的內容開展護理工作,從而為患者提供科學、高效、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產婦進行臨床路徑護理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能提高其順產率,改善其產前的焦慮情緒,且能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配合度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