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要] 目的 采用產后出血高危評分的方法,進一步探討三級預警在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方便選取228名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該院經陰道分娩的孕婦,以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產后出血預測分析表”為參考依據,孕婦在入院后和進入產房時由接診醫生對其進行評分,根據高危評分內容,對可控因素進行積極的治療,對產婦產后的出血量進行統計。結果 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上的評分越高,產后出血的發生率也就越高,對各組的產后出血情況進行比較,第1~4組產后出血發生率分別為0.44%、1.75%、0.88%、0.4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高危因素從高到低的排序為:宮底高度(≥32 cm)、第二產程時間(≥30 min)、腹圍(≥100 cm)、孕次(≥3次)。其中可以控制的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壓(第1~4組分別為0.88%、1.75%、0.88%、0.44%)、妊娠期糖尿病(第1~4組分別為3.95%、2.63%、1.75%、1.32%)、妊娠期凝血功能異常(第1~4組分別為0.00%、0.44%、0.44%、0.44%)、孕婦的進食情況(第1~4組分別為0.00%、0.00%、0.00%、0.44%)等。結論 采用產后出血高危評分的三級預警系統,能夠對產婦的可控因素進行積極地治療,也能夠更好的幫助醫護人員根據評分結果對產婦做好產時和產后出血的搶救準備工作,有效的降低了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
[關鍵詞] 產后出血高危評分;三級預警;預防;產后出血;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3(c)-0082-03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rd-level Early Warning Combined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High-risk Scores in Preventing 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ZHANG Li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Xishuangbanna Peoples Hospital, Jinghong, Yunnan Province, 666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study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ird-level early warning combined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high-risk scores in preventing 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Methods 228 cases of delivery women with vaginal deliv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ly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preventive analysis tabl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made by the national related department, after admission, the delivery women were scored by the diagnosis doctors, and the controlled factors were for positiv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high-risk score contents, and the bleeding volume of delivery women after delivery was counted. Results The higher the score in 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predicative scale, the higher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the first group to the forth group was respectively 0.44%,1.75%,0.88%,0.44%,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obvious(P>0.05),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high risk factors from high to low were height of fundus(≥32 cm), second labor course time(≥30 min), circumference of abdomen (≥100 cm), pregnancy frequency (≥3 times), and the controlled factors were the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the first group to the fourth group 0.88%,1.75%,0.88%,0.44%), and the gestational diabetes (the first group to the fourth group 3.95%,2.63%,1.75%,1.32%), abnormal coagulation function during pregnancy(the first group to the fourth group 0.00%,0.44%,0.44%,0.44%), and the dieting of pregnancy women (the first group to the fourth group 0.00%,0.00%,0.00%,0.44%). Conclusion The third-level early warning combined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high-risk scores can better help the medical staff do well in the delivery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rescue preparation work thus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of delivery women.
[Key words] Postpartum hemorrhage high-risk score; Third-level early warning; Prevention; Postpartum hemorrhage; Clinic; Application
產后出血預測評分,就是根據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對已經入院進行待產的孕婦其產后出血情況進行預測,根據所測得的高危評分的內容,對可以控制的一些因素(比如: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凝血功能異常、孕婦的進食情況等)進行積極的治療。最后對產婦的產后出血情況進行統計[1]。該次研究中方便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228名在該院經陰道分娩的產婦,對所有患者實施了產后出血高危評分的三級預警系統,有效的發現了分娩前隱性產后出血發生率的可控因素,并且采取積極的措施對其進行治療,在降低產后出血發生率的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228名在該院經陰道分娩的孕婦。該組產婦中年齡最小的24歲,年齡最大的41歲,平均年齡 (28.6±3.3)歲,平均分娩孕周(40.5±0.6)周;該組產婦中,妊娠合并癥的情況如下:妊娠期高血壓產婦9例,占了產婦總數的3.95%,妊娠期糖尿病產婦23例,占了產婦總數的10.09%。該次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入選患者及家屬對該次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①產后出血預測評分 將產婦出血的臨床特征與妊娠期的生理變化情況結合起來,選取可能導致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這當中,要選取產婦的年齡、孕周、孕次、妊娠期的一切疾病情況等26項指標,以國家相關部門制定的“產后出血預測分析表”為參考依據,用其中的變量賦值的方法與對應的變量賦值,每一項變量賦值的變化范圍都在0~4 分,最高的變量賦值可以達到70分。
②三級預警系統 當產婦入院準備待產時,由接診醫生根據產婦的妊娠情況以及所預測到的高危因素對其產后的出血情況進行預測評分,當產婦的預測評分結果為1分時,接診醫生應及時通知一線值班醫生;當產婦的預測評分結果為5分時,接診醫生應及時通知住院部總負責醫生(住院總)或者管床的醫生(主管醫生);當產婦的預測評分結果為10分時,接診醫生應及時通知二線醫師。根據產婦在產前影響產后出血量的一些可以控制的因素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治療。主管醫生還要在臨產后對產時的出血情況進行評分,評分方法與上述相同。最后按照總評分的分值遞增的順序進行自評分,評分結果為0~5分為一組,評分結果為6~10分的為一組,評分結果為11~15分的為一組,評分結果為16分以上的為一組,總共分成了4個小組[2]。
③根據產婦在產前的評分對影響產后出血發生率的可以控制的因素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治療。其具體的治療標準和治療措施參照第8版婦產科學當中的相關治療標準和治療措施[3]。對妊娠期高血壓的孕婦在治療時,可以采取左側臥位休息、降壓治療以及其他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在治療時,可以對其進行糖尿病宣教、為孕婦制定飲食單、設計運動方案以及藥物治療等;對妊娠期進食情況不佳的孕婦進行治療時,可以對其進行按摩、多鼓勵孕婦加強進食、補充營養等治療等方法[4]。
④測量產婦產后出血量 產婦在產后24 h以內的出血量如果≥500 mL就達到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大多產婦會在產后2 h內發生產后出血。對產婦的出血量進行測定時,可以采用容積法或者稱重法[5]。容積法:當胎兒出生后,立即在產婦的臀部放置聚血計量容器,當收集完血之后對出血量進行直接測量讀數。稱重法:將產婦的產后計血測量墊或者衛生護理墊進行稱重,與使用前預稱重的計血測量墊或者衛生護理墊比較,將中間的差值按照血液∶水=1.05∶1的比例換算成容積,就是出血量[6]。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各小組產后出血的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對該次研究中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百分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并比較各小組產后出血發生率
在該次研究中,228名產婦中出現了產后出血的有8例,其中引起產后出血的原因有:宮縮乏力4例,軟產道破傷2例,胎盤粘連1例;嚴重產后出血1例,沒有出現產婦死亡的情況。將4組產婦根據總分值的情況分成4個小組,產后出血預測評分的評分結果越高,就說明產后出血的發生率越高。對各組間的產后出血情況進行比較后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并比較各小組中引發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
該組產婦中,引發產婦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從高到低的排序為:宮底高度(≥32 cm)、第二產程時間(≥30 min)、腹圍(≥100 cm)、孕次(≥3次)。見表2。
2.3 觀察并比較各小組可控因素所占的比例
其中可以控制的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凝血功能異常、孕婦進食情況等。見表3。
3 討論
該次研究中所講到的產后出血高危評分的三級預警系統就是對入院待產的孕婦,在入院時以及臨產時由接診醫生或主管醫生對其產后出血情況進行預測評分,根據評分結果及時通知上級醫生,這種方法的核心就是“預測則準備”[7]。利用三級預警系統讓每一位醫生都能夠清楚的了解孕婦的相關病史以及產生影響其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然后進行詳細的評估,再根據分析出來的一些可以控制的影響產婦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制定一些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引發產婦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從高到低的排序為:宮底高度(≥32 cm)、第二產程時間(≥30 min)、腹圍(≥100 cm)、孕次(≥3次)。其中可以控制的因素有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凝血功能異常、孕婦進食情況等因素。高分組與低分組產婦的產后出血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鄭同英等人[8]在其研究結果中顯示,三級預警在預防產后出血中的應用,產后出血率僅為0.36%,高危因素包含宮底高度(≥32 cm)、孕次(≥3次)第二產程時間(≥30 min)等;可控因素包含妊娠期高血壓(0.76%)、妊娠期糖尿?。?.37%)、妊娠期凝血功能異常(0.39%),與該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利用產后出血高危評分的三級預警系統,有效的降低了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還能在此基礎上降低高危產婦的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從而避免嚴重的產后出血情況發生。
[參考文獻]
[1] 徐曉燕,李華珍,羅利,等.結合產后出血高危評分的三級預警在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應用[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12):405-406
[2] 付蕊紅,韓艷,王輝.產后出血預測評估聯合卡孕栓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5,23(7):468-470.
[3] 吳仕元,康昭海,袁勁進.產后出血預測評分及防治機制在預防剖宮產宮縮乏力性出血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1):115-119.
[4] 李淑英,劉雪彩,張彥敏,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分析與干預措施研究[J].河北醫學,2016,22(3):489-492.
[5] 彭丹,李麗琴,龔翠梅.產后出血預測評分及防治機制在預防剖宮產宮縮乏力性出血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6,9(6):526-528.
[6] 彭婷,周遠鵬,耿秋瑩,等.產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三級預防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5,31(5):350-353.
[7] 胡玉娟,劉蕊.階段性護理干預對產后出血的影響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15(S2):201-202.
[8] 鄭同英,鐘思燕.卡貝縮宮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產后出血預測評分表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6,22(7):1075-1078.
(收稿日期: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