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策
【摘 要】本文主要從靖西市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問題著手,分析基于靖西市農業產品特點的農民工需求、農民工技能培訓需求,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立培訓體系、豐富培訓內容、規范培訓管理等對策。
【關鍵詞】新生代農民工 職業技能 培訓需求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5B-0010-02
農民工問題已經成為我國農村勞動力在轉移過程中出現的普遍現象,農民工技能培訓成為提高自身發展、實現城鄉協調的關鍵途徑,全面了解農民工的主要思想動態、給他們創造學習條件和學習機會并積極引導和扶持他們就業也已成為城鎮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在國家出臺了有關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相關文件之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也開展了農民工培訓工作,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的開展,培訓力度在不斷加大,農民工的職業技能也有了顯著提高,不過在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我們去解決。
一、基于靖西市農業產品特點的農民工需求
靖西市是一個人口大市,每年的勞務輸出達到十幾萬人之多,許多農民工在外務工的時候,不僅勞動技能得到了提高,綜合素質也有了極大的進步。因此靖西市要充分發揮勞動輸出人員的資源優勢,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強組織農民走出去;另一方面鼓勵外出務工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為靖西的經濟貢獻一份力量。尤其是隨著近年來靖西市實現了農業產業調整,主要的“煙、桑、姜、蔗、中藥材”等地方特色農業產業都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根據“南煙北桑”的農業結構調整工作思路,大力實行“科教興市”戰略,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大培訓。基于這個大環境之下,靖西市農民工的主要需求就是日益增長的技能培訓需求。
二、農民工技能培訓需求
(一)追求針對性技能培訓。現今社會的農民工已經不再是傾向于社會地位低或者是技術性低的農業崗位與職業,同時也不滿足于“臟、亂、差”的部分工作環境,所以他們更加傾向于可以改善工作環境和提高專業的農業技能或者是能夠提高職業地位的技能培訓。除此之外,比起理論性教學,農民工群體更加喜歡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并且在工作中能夠直接被使用的技能培訓。然而目前的培訓機構卻存在諸多的問題,如部分機構的培訓次數和時間都較短,而且培訓的方式較為單一,甚至沒有相應的教材和培訓材料,培訓結束后也沒有跟蹤服務,因此造成了培訓效果較差的現象發生,無法滿足農民工對技能培訓的針對性需求。
(二)追求實用性高的培訓內容。大多數農民工并不確定他們所接受的技能培訓內容是否能夠在他們的工作中發揮作用、是否能夠讓文化水平不高的他們所理解和掌握。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農民工群體,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盲目參加培訓對他們而言存在很大的風險。因此,在制訂培訓內容時應該先考慮內容與農民工實際工作的銜接性,保障培訓內容有較強的實用性。從以往的情況來看,農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甚至缺乏基礎的知識,大部分的工作技能只能在師傅的幫助下進行,加上自身法律意識較為單薄,常常發生工資拖欠、未與企業簽訂勞務合同等現象,更不知道怎樣利用法律維護自身的權益。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法律意識的不斷深入,新生代農民工普遍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意識到知識、技能的重要性,維權意識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強,但是在實際的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方面依舊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因此在培訓需求方面,也更加偏向于實用性較強的內容。
三、對策及建議
(一)建立培訓體系。首先要為農民工設計好科學的技能培訓項目。比如在研究了農民工技能培訓需求的特點之后,帶領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項目的實驗并收集農民工樣本,為他們設計出行之有效的課程體系以及培訓方法。其次是積極實行政府和農業發展之間的聯合培訓計劃。通過政府接入農業和企業的形式來增強各個農業主體和企業主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可以針對靖西市農業發展的需求對農民工進行系統的培訓,或者通過政府對靖西市農業提供補貼的方式為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做出相應的補給。最后要立足于靖西市農民工的未來發展方向,增加對他們的文化素質的基礎培訓,而不是僅僅為他們提供單一的技能培訓,進而促進農民工全方位發展。
(二)豐富培訓內容。首先,一定要根據靖西市農民工的發展特點為他們提供個性化以及多樣化的教育與培訓模式,絕對要保障培訓內容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不管是教學內容還是專業設置或者是培訓目標都需要依據勞動力市場需求以及職業技能標準來確定;靖西市農民工的相關知識培訓需要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從各個角度避免新生代農民工在擇業中出現盲目性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農民工就業的穩定性。其次,要整合不同的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力求使培訓的內容、方式以及主體呈現多樣化的趨勢。再次,職業技能培訓的內容絕對不能脫離農民工的自身條件以及求職意愿,同時還需要結合農業發展和市場實際需求來決定,且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更新職業技能培訓內容,使其具有針對性、準確性以及有效性。此外,培訓的方式要結合農民工特點,利用多種媒介進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
(三)規范培訓管理。要想使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得到長期發展,首先,必須要理清靖西市農民工的具體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機制以及職能分工,幫助完善和衡量政府的工作,其中主要包含的就是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具體進展情況,通過政府的力量來制訂相關規劃并且協調管理好不同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主體利益關系。到目前為止,新生代的農民工培訓還存在職責不清以及管理混亂的情況,所以更加需要建立政府統籌以及各個勞動保障部門協作配合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其次,財政部門也要介入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幫助其建立各主體之間共同對培訓資金實行分擔的機制。同時,各階層對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要進行妥善管理,確定詳細的職業培訓補貼標準,盡量做到專款專用,從而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使用效益。再次,還需要建成設施齊全并且能夠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的專業培訓基地。最后,需對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有關培訓效果做出評價,比如在具體的實施環節中可以加入評價機制以及獎懲規則或者建立信息統計制度,讓農民工主體以及政府能夠實時掌握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主要培訓動向,便于對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管理,讓它們的發展更加趨近于規范化,從而使得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利益得到本質的保障。
總而言之,新生代農民工是中國農業發展的主力軍,不過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他們融入社會時的技能還是明顯偏低,所以他們就業的穩定性較差、流動性較高,很難符合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要。在研究了靖西市的新生代農民工的發展特點后,發現這些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加強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成為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基于這種背景下,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以經濟發展和提高就業崗位技能為主要內容,對新生代農民工實施全面、開放的終身教育,是加快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并成功轉型為產業工人和市民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金曉彤,李 楊.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研究述評[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4(19)
[2]尹 奎,王文娟,張凱麗.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問題研究——基于個體企業的微觀視角[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4(19)
[3]金曉彤,李 楊.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求索,2015(5)
[4]鄭 培.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研究綜述[J].成人教育,2017(7)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