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
【摘 要】本文針對中職生價值觀教育中教育路徑單一、未能結合職業生涯規劃展開、德育教師力量單薄等問題,提出將價值觀教育全面融入課堂,與職業規劃結合,以及展開全員價值觀教育等策略,實現浸透式教育的目標。
【關鍵詞】中職生 價值觀教育 德育 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5B-0029-02
人生價值問題是價值觀的基本問題。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能對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有正確的認識,它決定了個人人生目標與人生方向,告誡人們人生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并在對社會奉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作為青少年的中職生,人格尚未完全成熟,卻需要面對多樣價值觀并存的社會環境,中職生價值觀教育正面臨巨大挑戰。同時,中職生接受的是職業特點鮮明、專業色彩濃重的職業教育,職業院校更需要注重價值觀教育。就目前來看,我國職業學校都已開設了中職生德育課程,每周德育課時至少兩個小時,同時各地也開始逐漸探索德育校本教材,希望加強德育課堂的針對性。
一、中職生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教育路徑單一。價值觀是人格觀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在社會實踐中態度、立場以及觀點的綜合體現。因此價值觀教育,也就成為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徑。中職生價值觀教育目前以德育課堂教學為主,教育方式一般為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講解德育教材,并回答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價值觀教育不僅需要課堂理論知識,而且需要貼近生活、學習實際。當前的中職生價值觀教育,無法解答中職生在價值觀層面上的困惑,比如如何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為他人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在校期間應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等等。同時,“填鴨式”的課堂教學不僅無法激起中職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容易讓負責德育工作的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甚至是敷衍了事,難以幫助中職生形成健康人格。
(二)未能結合職業生涯規劃展開教育。在日常教學中不難發現,中職生常常會對自身職業生涯產生困惑,這種困惑的情緒會對其價值觀造成不良影響。對于中職生而言,他們選擇就讀中職學校,大多是因為成績一般,想要從中職學校中學到職業技能,這樣的目的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如果教師不能夠幫助學生糾正這些功利性、實用主義色彩過于濃重的觀念,那么中職生很有可能會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產生困惑,遇到困難只會選擇逃避甚至走上歧路。一旦價值觀產生偏差,即便不會使中職生厭學倦怠,也很難幫助中學生正確看待職業生涯,這也是為何近年來中職學校校風、學風問題日漸嚴峻的原因。
(三)德育教師力量單薄。當前,中職生價值觀教育對德育課教師依賴嚴重,無論是德育課堂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講解,還是課堂下為學生答疑解惑,都需要德育課教師來完成。然而,價值觀教育是一項涉及中職生學習、生活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德育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課堂下的零星指導,很難幫助中職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中職生正處于思想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思想觀念尚未發育成熟,社會經驗匱乏,很難自發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體系,特別是在對復雜事物的選擇上,很難具備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判斷。當中職生面對價值觀層面的困惑,非常需要有人能夠在身邊及時給予意見和幫助,單憑德育教師難以為中職生提供全面、及時的價值觀教育。
二、中職生價值觀教育路徑
(一)將價值觀教育全面融入課堂。在傳統教育模式下,課堂是中職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通過面對面的知識灌輸方式,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知識內容,在無形中建立起思想價值體系。然而在信息時代下,中職生獲取信息的來源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擴展到網絡媒體等多種形式,網絡媒體信息紛繁多樣,對中職生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信息的復雜性必定會對中職生既有的思想價值觀產生沖突,久而久之這些非主流思想便在中職生腦海中根深蒂固,而傳統單向教育模式相對來說較為枯燥,再運用這種方式來對學生實行教育已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也達不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對此,要對中職生開展價值觀教育,將價值觀內容自然地融入課堂教學當中,以課堂知識為依托來突出價值觀教育的作用,通過老師的引導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得到教育。鑒于此,學校應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教學課件編寫要求涵蓋知識教育與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在知識講授過程中也要適當講解關于價值觀的內容,使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價值觀。此外,也要求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專業課成績的同時,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價值觀引導,使學生主動接受,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為全面促進教師重視價值觀教育,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可將德育成效納入教師考核指標體系當中,以此作為績效評估的依據,把課程改革真正落實到實踐中。例如,合浦師范學校努力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通過課堂教學,用先進典型人物激勵人,用雷鋒、焦裕祿等先進人物事跡激勵中職生成長;在課堂上宣傳學校樹立的身邊先進典型,用道德模范、雷鋒志愿者等身邊典型激勵大家,用中職生身邊的感人故事感動人,讓中職生爭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通過課堂教育引導,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中職生頭腦,并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標。
(二)將價值觀教育與職業規劃結合。為加強對中職生職業規劃及危機應對輔導,筆者在合浦師范學校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 800 份,收回有效問卷 769 份),結果顯示,80% 的中職學生對職業規劃存在迷茫現象,60% 的學生認為職業規劃和價值觀沒有關系。調查結果不容樂觀。要將價值觀教育與職業規劃相結合,發揮價值觀教育的正能量作用,疏解中職生職業規劃的迷茫現象,同時重視個人修為的提升,使中職生認識到未來職場能力和人品并重。當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畢業就業問題成為多數中職生的困擾,有些學生還沒有走出校門就開始嘗試就業,這種現象也是非常不好的。作為價值觀教育的老師和輔導員,要主動擔當,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輔導,在輔導中將價值觀教育融入其中,結合自身經驗和對職場、對社會的認知,對中職生進行科學輔導。對于在職業規劃中有明顯問題的中職生,要主動約談,解除其心中的困擾。
如果缺乏價值觀教育,中職生就很難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足夠的期望,也很難在期望驅動下去努力,阻礙中職生充分發揮所學職業技能。因此,價值觀教育對中職生未來如何正確看待職業生涯有著重要意義。中職學校應該在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幫助中職生正確認識到目前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建設者角色,并明確告知他們:中職生在人才市場中的起點確實很低,只有在這里認真學習、畢業后付出比他人多出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才能夠獲得更成功的職業生涯。價值觀體現出人對客觀事物與其他行為的價值取向,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一個人的意志和行動,一個人的價值觀如何,就會在職業生涯中采用什么樣的態度、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只有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夠鞭策中職生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
(三)展開全員價值觀教育。中職生的價值觀教育需要全員共同參與。全員共同參與,包括全體工作者共同育人,也就是說上到學校領導,中到教職員工,下到學生本身,都需要承擔價值觀教育任務,中職學校的每個人都應該向中職生價值觀教育負責;全員共同參與的內涵,還指所有教學活動、學生管理活動甚至是校內課余活動、校園硬件設施建設都應該開展價值觀教育;全方位育人則是指學校應該通過多方面的工作落實好育人責任,完成價值觀教育。全員共同參與既是指價值觀教育的主題,也是指學生在中職學校就讀的全部時間、全部事務。這一概念表明,價值觀教育是一種復雜、表現形式多元的浸透式教育,需要每一個人、所有時候、任何事務中都不同程度地體現出價值觀教育作用。
因此,中職學校應建立價值觀教育領導小組、年級價值觀教育評價組、院系價值觀教育評價小組、學生會價值觀教育小組、共青團共同德育小組,等等。價值觀教育領導小組并非一種臨時討論組,而是在校長與書記領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機構,每月定期召開一次會議,專門就上一階段包括價值觀教育在內的德育工作展開研究,并討論下一階段的價值觀教育工作。而各個小組的工作成果也將建立起一個科學標準進行評價,直接計入教職員工的績效考評當中,將求真務實貫徹到價值觀教育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充分挖潛廣大教職員工的價值觀教育潛力,展現出知識教育、技能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并重的新時代中職學校教育精神。在全員參與的號召下,中職生不再只是接受班主任或思想政治教師的德育,而是在校期間的每一分鐘都接受著身邊所有人的價值觀教育,潛移默化之下,中職生不但會在知識儲備、技能磨煉上達到社會競爭的要求,更會在精神層面上成為不畏挑戰、不怕吃苦、具有堅韌意志力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
總之,價值觀教育是知識教育的靈魂,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才能夠發揮知識教育的作用;價值觀教育也是中職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徑,只有梳理正確價值觀,學生才能夠形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健康人格;價值觀教育是中職生正確看待職業生涯的關鍵,對于原本職業起點就低于高職高專與本科院校畢業生的中職生而言,只有價值觀教育才能讓他們正確面對職業生涯的瓶頸,充分發揮自身職業技能;價值觀教育只有全員共同參與,才能夠發揮全體教職員工的德育潛能,實現浸透式教育的目標;價值觀教育也應該融入課堂教育當中,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志紅.以價值觀教育引領中職德育教學[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7(2)
[2]楊運齊.增強中職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14)
[3]張 琰,匡 瑛.中職生職業精神初步養成的學校作為[J].職教論壇,2017(20)
[4]唐玉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職德育課教學結合的實踐探索[J].教育評論,2016(9)
[5]孫德魁.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的現狀、不足及改善對策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1)
【作者簡介】陳 熙(1973— ),廣西合浦人,研究生,欽州市合浦師范學校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