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愛珠 侯利環 何曉娟
[摘要] 目的 探討高度近視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護理配合的效果。 方法 選擇2014年2月~2015年9月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同一手術醫生所做40例(40只眼)高度近視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例(20只眼)。對照組應用常規型手術配合規程護理;實驗組應用改進型手術配合規程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眼脹痛改善狀況、手術時間、術后角膜水腫發生率狀況、醫生及患者滿意度。 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術中術眼脹痛改善狀況、手術時間、術后角膜水腫發生率狀況、醫生及患者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改進型手術配合規程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醫生和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 高度近視;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手術護理;標準操作程序
[中圖分類號] R779.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8)05(a)-017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for cataract with high myopia combined with cooperation procedures fo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Methods Forty cases patients with high myopia and cataract surgeries (40 eyes) in th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whose operation were performed by the same surgeon doctor from February 2014 to Sept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20 cases patients (20 ey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operation and procedure nursing care; while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operation and improved oper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intraoperative distention and pain, the time of operation, the incidence of corneal edema after operation, doctor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mprovement of intraoperative distention and pain, the time of operation, the incidence of corneal edema after operation, doctor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coordination rules ca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operation time,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High myopia; Phacoemulsification; Surgical nursing;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高度近視白內障可致患者視力嚴重低下甚至失明,對其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1]。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是該疾病的首選治療方式[2-4],其手術的治療效果與護理模式密切相關。國內學者開展了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配合規程的研究,構建了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護理常規[5],但目前尚缺乏具有針對性(如高度近視)的白內障超乳手術配合規程。本文選取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接受高度近視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兩種不同手術配合規程進行護理,并比較其效果,研究分析了高度近視白內障超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配合規程的效果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眼科接受高度近視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的40例(40只眼),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0例,20只眼)、實驗組(20例,20只眼)。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眼軸等一般情況比較,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納入標準:年齡40~85歲,Emery核分級Ⅱ~Ⅲ級,眼軸≥26.00 mm,屈光度≥-6.00 D。排除標準:角膜病、青光眼、視網膜脫離及眼底出血、眼科手術史的患者,術中發現后囊膜破裂、玻璃體脫出或術后不能按時隨訪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型手術配合規程:術前按照常規型手術配合指引準備手術用物,常規設定眼灌注高度76 cm(術眼至灌注液瓶的高度)、負壓300 mmHg(1 mmHg=0.133 kPa),術中聽主刀醫生的指令調節眼灌注高度及負壓的參數,手術全程護士被動配合醫生。
1.2.1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給予改進型手術配合規程:術前按照改進型手術配合指引準備手術用物,依患者眼軸長度的不同相應地降低眼灌注高度,具體措施:①眼軸26.00~< 28.00 mm者,眼灌注高度降低10 cm(即76 cm降至66 cm,如下類推);②眼軸28.00~ < 30.00 mm者,眼灌注高度降低20 cm;③眼軸≥30.00 mm,眼灌注高度降低30 cm;④負壓為250 mmHg;⑤植入人工晶體后灌注高度再降低5 cm(即66 cm降至61 cm,如此類推);手術全程護士預見性地提前準備、主動配合醫生。
1.3 觀察指標
記錄觀察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視力、眼軸、眼壓、前房深度、晶狀體核分級、角膜內皮細胞密度、糖尿病史、高血壓病史,超聲乳化時間、超聲乳化能量等一般情況;記錄觀察兩組患者術中術眼脹痛改善狀況、手術時間、術后1 d的角膜水腫發生率狀況、術后眼壓、術后裸眼視力、醫生及患者滿意度,應用問卷方法調查醫生和患者的滿意度,滿意度量表科室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總分100分,<60分為一般,60~90分為滿意,>90分為很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數據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
實驗組的手術時間為(14.00±2.58)min,對照組的手術時間為(19.10±3.09)min,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2.2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比較
實驗組術中術眼脹痛發生率為10.00%(2/20),對照組為75.00%(15/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術中超聲乳化能量、超聲乳化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術后情況比較
2.3.1 兩組術后術眼結膜情況比較 實驗組術眼術后1 d結膜輕度充血2例,對照組術眼術后1 d結膜輕度充血6例,兩組術眼術后7 d結膜輕度充血均為1例,術后1、7 d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2.3.2 兩組術后術眼角膜情況比較 實驗組術眼術后1 d角膜水腫3例、術后7 d角膜水腫1例,對照組術眼術后1 d角膜水腫12例、術后7 d癥狀消退。術后1 d實驗組角膜水腫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7 d兩組角膜水腫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2.4 兩組術眼眼壓情況比較
兩組組間術前及術后相同時間點眼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實驗組組內不同時間點眼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對照組組內不同時間點眼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2.5 兩組術眼裸眼視力情況比較
兩組組間術前及術后相同時間點裸眼視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兩組組內不同時間點眼壓比較,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4。
2.6 兩組術眼角膜內皮細胞密度情況比較
實驗組術眼術前角膜內皮細胞密度為(2133.62±352.79)個/mm2,對照組術前角膜內皮細胞密度(2345.63±455.50)個/mm2,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實驗組術眼術后7 d角膜內皮細胞密度為(2048.61±361.89)個/mm2,對照組術眼術后7 d角膜內皮細胞密度為(2256.97±423.12)個/mm2,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2.7 患者及醫生滿意度
實驗組患者及醫生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5。
2.5 其它情況
兩組患者術后術眼的人工晶體位置正,前房房水清,玻璃體及眼底情況均無異常改變。
3 討論
白內障屬于全球性主要致盲原因之一,且幾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白內障患者的人數逐漸呈現為上升的趨勢,同時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人數也逐漸增多,目前防止白內障的最有效方法是手術治療[6-9]。高度近視白內障屬于臨床較為難治性的白內障,患者通常表現為懸韌帶松弛、眼軸長、玻璃體常伴液化、視物不清、眼球壁相對變脆弱、視力下降等不同程度的視覺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0-11]。目前治療高度近視白內障的方式主要有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小切口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等方式[12-1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經濟水平的提升,高度近視患者對視覺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行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患者的比例日益增高[14]。雖然超聲乳化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即能夠達到屈光的效果又能夠完成白內障手術,但是高度近視白內障由于眼球結構的病理性改變導致手術難度大,手術風險較常規白內障高出幾倍,手術療效不僅取決于合理的手術方式、醫生的手術技巧,還與手術護理配合息息相關。隨著儀器設備的改進和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白內障超生乳化手術的完成速度和手術安全性均日益提高[15]。黃麗靜[16]2014年報道了48眼高度近視白內障超乳術的護理,但高度近視白內障手術過程中護理配合的要點及其效果評價未見其報道。
本研究結果顯示:改進型手術配合規程組患者的術中術眼脹痛改善狀況、手術時間、術后1 d的角膜水腫發生率狀況、術后眼壓、術后裸眼視力、醫生及患者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其原因和以下因素有關:①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具有眼軸延長[17-18]、鞏膜壁變薄、變軟、抗壓張力減低[19]的特點,術前按照常規白內障超乳灌注高度不變,術中灌注時可能因灌注液的壓力偏高出現暫時性眼壓升高,因而患者出現眼球酸脹、疼痛不適[20]。②實驗組(改進型手術配合規程)術前預先降低眼灌注高度,使超乳時眼內壓得到較好地控制,患者術中術眼脹痛不適現象減少;③降低白內障超乳灌注高度可避免長眼軸者前房過深,減小負壓可預防因為玻璃體腔增長、玻璃體液化對晶狀體托付力減弱所致灌注時的前房涌動,使手術操作難度減小、風險降低、手術時間縮短,進而使術后角膜水腫的發生率降低,同時也使患者和醫生的滿意度提高。
綜上所述,高度近視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改進型護理配合規程可使患眼脹痛例數少、手術時間短、術后1d角膜水腫發生率低、醫生及患者滿意度高,值得在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Leong A,Rubin GS,Allan BD,et al. Quality of l ife in high myopia: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implantation versus contact lens wear [J]. Ophthalmology,2009,116(2):275-276.
[2] 劉靜薇,朱福景,王鑫崢.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植入Bigbag人工晶體的療效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12,20(3):222-225.
[3] 劉彥斌,陳茂盛.超聲乳化植入0或負度數IOL治療白內障合并超高度近視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2, 30(3):319-321.
[4] 謝麗蓮,朱俊東,周小平,等.高度近視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及負低度數后房型人工晶狀體植人術療效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11,11(1):56-59.
[5] 孫蘭英,金鳳,郝鳳杰,等.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配合標準操作程序的建立與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2):77-78.
[6] 趙梅.用超聲乳化術治療高度近視合并白內障的效果探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3):33-34.
[7] 龔瑩瑩,陳孝霞,辜臻晟.Fuchs角膜內皮營養不良合并高度近視患者的白內障手術療效觀察[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0(9): 1075-1078.
[8] 陳良桔,趙廣愚,劉利娟,等.超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超聲乳化手術療效觀察[J].臨床眼科雜志,2015,23(4):306-309.
[9] 胡威,吳章友,朱子誠.高度近視合并白內障患者行超聲乳化吸出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屈光及偽調節力變化的分析[J].安徽醫藥,2016,20(5):955-959.
[10] 楊平,王鳳云,付立紅,等.影響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療效的相關因素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7,17(7): 7374-1376.
[11] 葉霞,宋平,郭長梅.高度近視白內障患者小切口非超聲乳化術后角膜屈光力的變化[J].國際眼科雜志,2016, 16(4):722-726.
[12] 張錦鵬,趙曉鵬,楊玉煥,等.高度近視白內障者人工晶狀體屈光度測算公式的研究進展[J].國際眼科雜志,2017, 17(1):66-69.
[13] 胡金寶,寇亞.超聲乳化術治療高度近視并發性白內障的療效及其術后視力影響因素分析[J].海南醫學,2016, 27(22):3681-3683.
[14] 胡費蕓,汪浩.應用OCT觀察高度近視并發白內障患者超聲乳化術后黃斑中心凹厚度變化[J].國際眼科雜志,2017,17(8):1501-1503.
[15] 李興育,王從毅,喻磊,等.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中術后24 h內突發嚴重全身合并癥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5,33(5):554-556.
[16] 黃麗靜.高度近視合并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的護理[J].當代護士,2014(1):55-56.
[17] 葉宏權,韓宇,楊君,等.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治療超高度近視合并白內障的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2,30(9): 1075-1078.
[18] 顧育紅,張作仁,孔樂,等.高度近視眼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狀體植入療效[J].國際眼科雜志,2014, 14(3):532-534.
[19] 劉夷嫦,夏文濤,周行濤,等.高度近視者眼球結構及其功能變化的法醫學意義[J].法醫學雜志,2008,24(5):356-360.
[20] 張超,唐紅,賈麗,等.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高眼壓危險因素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3,13(7):1416-1418.
(收稿日期:2017-12-27 本文編輯:蘇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