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彤
摘 要:這幾年來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信息化不斷發展,隨之各行各業為了促進發展開始在這樣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之下進行深入改革,其中教育行業一馬當先。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其中的實踐教學需要和目前的信息技術進行深度的融合,另外對于最終的實踐教學的成果檢驗也成為了目前最為主要的工作之一,所以為了能夠將其實踐效果進行檢驗就必須制定出一套基本的評價體系。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文章將對目前的實踐效果評價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再提出相關的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信息技術 實踐效果 評價體系
引 言
國家教育部門指出在未來要將信息化發展和人才培養相結合起來,其中就主要包括了信息技術和實踐教學的融合發展,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要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就必須將實踐教學重視起來,另外還能夠在這樣的信息化背景之下使其獲得更好的發展。使用信息化技術能夠使實踐教學的效果評價更加的科學和透明,能夠對整個過程進行嚴格的管控,在該體系之中能夠使各方都參與到評價之中,其中讓學生、學校以及家長之間都能夠進行信息共享,對整個評價過程進行監管,保證評價的合理和公正。
一、現狀
從目前的狀況來說,對于信息化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掌握的教師并不多,很多老師根本沒有辦法設計出符合當下教學實踐要求的教學平臺;另外相關的研發人員對教學方面的了解又不足,所以目前信息化實踐教學平臺的數量相當少[1]。對于以往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已經不能夠反映出是以學生為主體評價體系。所以目前仍舊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一)評價方法過于片面。目前高職院校中對其進行評價的時候往往采用的是一次性的評價,評價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另外在評級方式的利用上也過于片面,對于評價的時間也是具有一定的限制,所以最終將會影響到學生整體的實踐效果評價[2]。正是因為不能夠對學生的時間效果進行全面的評價,所以學生往往不能夠認識到自身早進行實踐操作時存在的不足,使其考核方式僅僅是流于形式。
(二)評價時間易延遲。在當下高職院校中對于學生進行實踐效果評價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在學生實習完成之后才進行評價的。正是因為這樣便不能夠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具體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監控,不能夠和學生的實踐學習進行及時互動,所以導致存在的問題無法進行及時反饋,這樣便不能夠對學生進行督促和指導,不能夠將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最終導致學生沒法將自主調節的能力發揮出來,這樣評價體系就沒法達到一個預期的效果,同樣也不能夠將學生實踐學習的綜合成績準確預估出來。
(三)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一般是只有校方參與到了其中,而導致最終的評價結果并不夠全面和客觀。另外因為評價主體的單一性導致學生在進行實習的過程中沒有辦法準確獲取到其基本的實習環境以及實習過程,缺乏一定的外部評價。相對來說學生進行實習的時候經常接觸到的就是企業以及社會,所以這些外部人員對學生進行的時間評價一般來說更加合理,這也應該被放入到評價體系之中去[3]。
二、評價體系的構建
首先應該遵循一定的評價準則。第一就是評價要全面,在進行評價的時候其評價指標應該是能夠將各方面的影響因素考慮進去,其覆蓋面要廣,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實踐效果全面反映出來,保證不會出現因素缺失,影響最終的評價結果;第二要遵守動態性原則,主要就是將各個階段的都制定出一定的評價指標,然后再以具體的情況為基礎進行調整。這是進行評價的時候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反應出來,評價結果才更具有真實性。
最終在該評價模型中按照百分比的形式進行打分,最終形成一個綜合性的分數,基本上是按照下圖這樣的等級標準進行劃分的。
另外在進行評價的時候基本上要包含到下表的一些具體指標。在打分的時候按照百分制進行打分,一般對于評價主體來說其人數可以是一個人,另外也可以是多個人。實踐成果主要是參考實踐日記、報告等,依靠該表最終形成一個多維度的評分表。
將這些指標評價完成之后,按照最終的綜合分值參考表1做出整體評價。最終的評價結果是將學生整個的實踐過程的信息都能全面并且動態的反應出來。
三、結束語
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之下對于高職院校來說,要想對學生的實踐效果進行合理的評價就必須構建起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該體系的建立能夠將信息化和實踐教學融合在一起,促進現代教育實踐的創新,更加可以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建立起評價機制,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上去。主成分分析法的評價方法具有基本的使用性質,在操作上也比較簡便,所以應該進行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