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挺


【摘 要】農村商業銀行已經成為我國銀行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分支,它是由農村信用社改制過來的,其服務于“三農”的主旨不變,為廣大農村居民提供了巨大幫助,但是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個體經營、城鎮集體經濟、中小企業成為農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農村商業銀行的使命也要隨著變化,適用于當前農村新需求,更好的服務中小微企業是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新問題。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新經濟形勢;中小企業
一、農村商業銀行發展概況
自從2004年成立第一家農村商業銀行,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短短幾年時間的發展,資產規模不斷擴大,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13年,農村商業銀行的資產規模已達85218億元,同比增長35.80%,占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5.63%。
2008-2013年,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稅后利潤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70.99%,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稅后利潤的份額不斷加大,說明農村商業銀行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截至2013年,農村商業銀行的稅后利潤為1070.10億元,同比增長36.70%,占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稅后利潤的6.13%。
由此可見農村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機構資產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我國金融體系發展有巨大促進作用。
二、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問題
農村商業銀行從改革以來取得了快速發展,廣泛服務于我國中小企業,但是近年來金融市場亂像叢生,金融產品層出不窮,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持續上升、受當地經濟規模制約、單一城市制經營模式等問題,嚴重影響到服務中小企業的力度。
(一)不良貸款持續上升,資產質量堪憂
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來看,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持續增長,其中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規模最大,但自2017年一季度開始有下降趨勢,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近年來不良貸款余額持續增加,尤其是農村商業銀行,自金融嚴監管以來,不良貸款余額迅速攀升,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已接近股份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規模。
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來看,盡管2017年之前各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都有所提高,但隨著金融嚴監管和金融去杠桿的推進,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開始下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下行較為明顯,城市商業銀行不良率盡管持續增長,但增長幅度不大,且不良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反觀農村商業銀行,其不良貸款率自2017年一季度開始進入了快車道,不良貸款率快速攀升,遠高于其他類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水平。
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不斷攀升,服務于“三農”的社會責任受到影響,更何況服務中小微企業,受到嚴重沖擊。
(二)業務范圍集中,缺乏創新能力
自農村商業銀行成立之初,其主要經營活動集中于所在城市。近幾年來,農村商業銀行進一步發展受到區域性經營的阻礙。首先,農村商業銀行風險得不到分散。銀行在一個地方開展業務,資本逐利性驅使資金流向該城市發展較好的行業、產業和項目上,造成貸款的行業、客戶集中度偏高,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風險太大。其次,地域限制不利于銀行的業務發展和產品創新。目前,僅資金跨區流動就已經超出了好多農商行的能力,很多企業在規模較小時與當地農村商業銀行保持良好的業務關系,而一旦要跨區域經營,往往就會與當地農商行斷了業務。同時,我國的農商行業務創新和開發能力目前還十分滯后,盈利模式還依賴于存貸款的利息差,農村商業銀行業務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中間業務沒能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拳頭產品,與同業相比,產品層次、產品性質、產品差別化都沒有競爭優勢,中間業務投入大,收入低的狀況較突出。
(三)商業性質和服務對象不匹配
農村信用社成立之初,就是以服務“三農”、中小企業為宗旨。后來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后,雖然服務宗旨不變,但改制的商業性金融機構是按照現代企業改造和組建起來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他們承擔著社會全部的商業性金融業務,主要以盈利為主。將農村商業銀行定義為商業性金融機構,但是卻又希望農商行為“三農”、中小企業發展服務,而農商行想要兼顧支持“三農”、中小企業發展的惠民性和商業化的盈利性,成了農商銀行一大難題。在局部發展較落后的地區,農民的金融需求還是以小額化、簡單化、分散化為主要需求,銀行主要業務中小額貸款業務是主要的產品之一,但農民卻缺乏擔保抵押物,在農村大多數農民以農業生產收入為主,這也受自然及市場影響很大,極其不穩定,這些使得農商行經營成本高、收益低、風險大。目標的沖突和差異導致了農村商業銀行對農業和農村中小型企業不夠重視,金融支持也相對不足。
(四)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規范的市場。
我國在支持大型企業方面有成熟的經濟政策,而對中小型企業發展沒有系統的扶持政策。中小企業大多不成規模,國家政府在制定優惠政策時往往只考慮大型企業。在稅收上,國有大型企業有退稅優惠,中小企業則無,個私中小企業大多是小額納稅人,增值稅也難以抵扣。土地使用上,國有大型企業享有土地出讓金增值稅減免政策。中小企業在起步階段,需要大量資金發展業務,而一般這個時候商業性的銀行考慮信貸安全性,很難將資金貸給無資產抵押的中小企業,這需要國家設立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
三、如何服務好中小企業
農村鄉鎮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在國家政策支持萬眾創業的新經濟形勢下,個體、中小企業紛紛而立,需要農商行的大力支持,然而農商行面臨著不良貸款持續上升、當地經濟規模制約、商業性質和服務對象不匹配等一系列問題,這嚴重影響農村商業銀行服務好中小企業工作力度,那么如何解決農商行的這些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調整經營思路,優先支持績優中小企業市場競爭
農商基層行要調整經營思路,建立新的運營機制。作為基層行,不能僅僅履行貸款業務,還要了解當地中小企業經營狀況,從事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可持續經營的能力。這關系到農商行自身不良貸款率的問題。中小企業從事的行業多種多樣,有的行業非常傳統,污染嚴重,已經被新型產業、新技術代替,將來很難繼續發展,所以農商行在進行資金貸款支持時,一是要對企業發展狀況、行業前景進行分析,對新興產業、科技含量高的企業,二是對過去信譽度良好,資產負債率低,生產經營穩定的績優中小企業,這些企業貨款回籠快、現金流充沛,基本無貸款風險或低風險。
(二)大膽探索有別于大企業的信貸管理方式
中小企業不僅在規模、實力上遠小于大型企業,而且他們的經營方式、管理理念、資金運營結構,特別是風險管控能力也落后于大型企業,所以把對大型企業的信貸管理方式套用在中小企業上,并不適合,有的中小企業的情況無法滿足這些信貸條件,而且這也無益于基層行改善管理水平。農商基層行想要服務好中小企業,必須熟悉研究企業的特點,并且不再以企業規模作為風險大小的判斷依據。首先要堅持農商銀行的商業經營性。農商銀行基層行支持中小企業必須依據市場經濟規律,以實現農商行經濟效益為目的,以促進當地經濟增長和自身業務的健康發展為前提,同時嚴格堅持信貸安全性、資金流動性、業務效益性的商業銀行經營原則,對不同經營規模、不同經營方式的中小企業平等對待,大力支持符合信貸條件的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其次對中小企業還款來源進行詳細調查,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否合法,企業的經濟效益、發展狀況進行考察分析,是否有充足的現金流,有按時償還其信貸資金的能力,在這些基礎上再支持其合理的資金需求。第三要加強貸后管理,監督企業的還款來源合法性。信貸管理人員要跟蹤企業對資金的使用過程,企業從農商行申請來的支持資金是否按照合同所述用于企業生產經營,同時定期對企業經營管理情況、財務收支情況進行檢查。因為有的企業貸來的款用于購買房產、投資理財等其他用途,這既違背農商行支持中小企業的初衷,又容易出現信貸風險,所以農商行既要服務于中小企業,也要起到監管作用,保障信貸資金的安全性。
(三)有計劃地不斷完善對中小企業的配套全國服務體系
農商行要不斷完善對中小企業的服務體系。首先要為中小企業提供結算、轉賬及財務管理方面的服務。中小企業所在地多為地方性農商銀行,所有的結算、匯款、轉賬業務都在此,農商行在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的咨詢管理、資產核算方面的服務。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需求問題,建立良好銀企關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銀行信息靈敏的優勢,及時幫助中小企業了解市場動態,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先機。其次,提高銀行自身的運營效率,在確保資產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減少資金閑置率,不斷拓寬和完善金融服務項目。最后,積極參與中小企業的改組工作,力爭通過企業改制和資產重組達到促進企業發展的目的。
(四)有效運用多種貸款擔保方式,增強銀行貸款的安全程度
中小企業貸款難點之一是企業規模小,很難提供有效的資產擔保,有的小企業甚至資不抵債。國家近幾年也積極發展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政策,銀行可以乘此機會加強與貸款擔保機構之間的合作,擔保機構可以協助銀行監督企業履行還款義務。同時,還可以嘗試把企業法人代表和財務負責人列為連帶擔保人,一旦企業逾期還款,企業法人代表和財務負責人承擔連帶責任,從而確保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性。
四、總結
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在改革初期,經歷過快速發展時期,現在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其服務“三農”、中小企業的職能受到影響。本文從調整經營思路,優先支持績優中小企業市場競爭、大膽探索有別于大企業的信貸管理方式、不斷完善對中小企業的配套全國服務體系、有效運用多種貸款擔保方式,增強銀行貸款的安全程度、設立中小企業貸款還貸付息專戶等五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農商行能更好的服務中小企業。
【參考文獻】
[1]我國商業銀行財務指標體系研究-任懿.[D].云南大學,2015。
[2]我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研究-劉亞蕾.[D].西南財經大學
[3]http://blog.sina.com.cn/s/blog_17a8e7f850102xgq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