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威梅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新課標的實施,初中語文教學的要求得到了深化和改革,教師不僅要將語文知識有效地傳遞給學生,還要注重學生的心理發展,增加其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初中語文學習已脫離了單純的生字詞學習,學生不僅需要學會如何運用所學,還需要在文本學習中體驗不同的情感和人生百態,進而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關鍵詞:初中語文 探究性教學 語言應用能力
所謂“探究性學習”,指的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去自己探究問題,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提升,對于學生各方面思維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
1 探究性學習的主要意義
1.1有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理念,將課本的知識內容一股腦的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之中。在這種教學背景下,教師充當課堂的主體,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述的知識點,這樣就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然而如果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就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該學習模式就是主張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問題,去分析問題。那么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的各方面思維就得到了鍛煉,他們的主動學習意識也得到了增強,這對于他們今后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1.2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一門課程的學習興趣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他們這一學科的學習成績。故此教師需要采取相應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導致課堂的氣氛非常的沉悶,這就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然而,探究性學習模式的運用,就能夠使原本枯燥的課堂氣氛變得更加的活躍,因為探究性學習除了學生獨立自主的探究問題,還可以與其他的同學去探究問題,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 初中語文教學中探究性教學的策略
2.1設計課堂提問,拓展學生思維。探究性教學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多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而不是自顧自地講解課文內容,若教師長期得不到學生的回應也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心情。因此,使用提問的方式來引領課堂的走向和調動學生的參與性是十分有效的一個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提問需要講究技巧,不僅要緊扣文章核心,還需要調動學生的思維,問題太難或太簡單都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在進行問題教學時,教師需要做好備課準備,選取有深度、能夠發人深省的問題來作為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風箏》這一篇文章時,學生不僅要掌握寬恕、瑟縮、苦心孤詣、塵封等生字詞,還要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透露出的苦悶、無奈、抗爭等情緒。課前教師可先列出以下問題:為什么看到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其中的“我”和“驚異”分別代表的是什么“?悲哀”的又是什么?文章中的小兄弟所喜歡的風箏神態與動作,在“我”看來都是可笑、可鄙的,作者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你贊同作者的想法嗎?問題可激發起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調動起學生的思維,使其在閱讀和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想法與看法,進而完善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價值取向。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可不自覺地走入教師所營造的情境當中,并有效完成本課所學。
2.2開放教學,加強實踐,拓寬語文研究學習的空間。首先,教師應將以往的封閉式教學轉向開放式教學,即把教師單向灌輸知識改變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實行互動的教與學;教師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究,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教師要改變以往的“填鴨式”“一言堂”“滿堂灌”等不受學生歡迎的方法,而應多采用啟發式、討論式、點撥式、合作式等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創造,培養才干。第三,在學習空間上,應盡量讓學生走出課堂,根據教材的特點,利用自身的條件,到閱覽室去上課;到校園中去上課;乃至到社會上去上課。這樣沖破了課堂狹小的天地,讓學生在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初中習,拓寬了語文研究學習的空間。
2.3開展小組合作,激發學生熱情。小組合作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這對于學生往后的學習、工作、生活均有著重要的意義。除此之外,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還能夠起到提高語文素養和共同成長的目的,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按照學生的特質將其分成若干學習小組,組員一般為4~6人,通過不同的分工、合作、交流、評價來促進組內成員的共同成長,使其建立起良好的學習默契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可由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來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一童話類型的課文時,教師可依據童話輕松、歡快的特質來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下學習到相應的語文知識。教師可讓學生在小組內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揣摩角色心理活動的同時,還要思考文章體現了一個怎樣的核心理論。最后學生到講臺上進行表演,表演完畢后需要講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輕松、愉悅,學生的參與性高,起到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目的。
2.4有效評價,鼓勵學生。教師在課堂上要一反往常的在討論中插足的行為,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了解學生水平和理解,后期再引導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在學生自主討論過程中,要有效地進行評價,避免學生走偏,和打擊學生自主討論的積極性。在《陳太丘與友期》的文章中,學生很容易討論到,遲到是否正確,是否應該原諒。對這些問題,老師要正確有效地評價,通過鼓勵學生發表自我看法,探討,來告知學生古代的信義文化。
3 結語
言而總之,當代的社會發展,社會環境,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決定了自主探究性的方式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福音,加快了初中語文教學的進程,提高了初中教學的效率。探究性的方式不只是改變了學生,和老師,更是對學校的極大改變。面對當前中學語文教學難的現狀,我們要積極思考創新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提高自身效率。
參考文獻:
[1] 艾和平.例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5):51-52.
[2] 張蓮英.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開展探究性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2015(8):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