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文
【摘 要】建筑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愉悅和享受的空間,是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同時也給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了重大的影響。隨著新時代新思想的發展,人們在看待問題上呈現出多元化與發散性的思維傾向,以往單一守舊的思維方式正在被人們逐漸擺脫,多角度,多方面看問題成為一種新的方式,在這樣的思維方式下,人們日益重視起建筑經濟中負面的影響,并成為一個社會的話題和焦點,也使得人們廣泛關注這一問題。使建筑經濟回歸“源于自然而高與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狀態,分析和解決好建筑經濟中出現的問題,使得建筑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
【關鍵詞】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探究
一、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和緊迫性
由于環境長期被破壞,地球上氣溫不斷上升,“溫室效應”的出現使得人們對于居住的環境更加重視,世界各國對于大氣變暖的問題正在不斷提高警惕,同時也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內進行有效的控制,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低污染,低能耗”的低碳經濟原則越來越被人們廣泛接受,在西方國家,關于低碳經濟所采取的措施相對于發展中國家做得更加完善與全面,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既致力于開發新能源,實施低碳經濟,又在使用能源的過程中不斷改進技術,使得能源能得到循環利用,解決好產業上的弊端,具體可以通過調整能源、生產、消耗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同時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以便更快搶占市份額。
在我國,旗幟分明地實行低碳經濟的建筑企業并不少見,這是一種很好的現象與覺悟,世界形勢是促使低碳經濟發展的外因,而我國現代化、工業化改革帶來的國內需求則是最重要的內因,唯物主義認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因素。”因此,抓住深化改革的黃金期,實現低碳經濟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歷史的召喚。綠色建筑經濟有著獨特而長遠的價值。目前的狀況是:我國城鄉住宅面積過大,人們對于居住面積的要求也過大,導致住房攀比的現象比較嚴重;我國原有的建筑符合綠色建筑規范的很少;在這樣的國情之下,要進“綠色建筑經濟”的全面推廣,進行大范圍大規模的“綠色改建”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但從長遠的利益出發,進行“綠色改建”是新時代的命題,同時也是利于千秋萬代的事情。進行“綠色改建”,大力提倡綠色建筑經濟,雖然工程浩大,耗時耗力,但是能夠拉動我國的GDP的大幅度增長,增加內需,同時還能節約大量的資源能源,保護好現有的環境,防止環境的進一步被破壞和污染。總的來說,益遠遠大于弊。因此,發展綠色建筑經濟,從而獲得長遠的利益以及有形與無形的價值,也是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二、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
(一)單體企業自然資源節約模式
在單個建設開發、設計、施工及建材等企業內部進行資源節約模式的開展,如圖所示。在滿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基礎上,設計企業可優化分析設計方案,降低對建筑材料的浪費,盡可能避免使用過程中出現大量能耗。在選擇建筑物基礎回填料時,施工企業通過篩分部分建筑垃圾,達到廢物利用的目的。
(二)企業共生關系模式
圍繞核心企業不同類型企業可形成產業間的“生態鏈”,達到企業共生的關系模式。如簡單處理過建筑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垃圾或報廢建筑物垃圾,可用作建材企業墻體材料生產的原材料,在建筑物實體構建中必須選用墻體材料。作為核心企業,水泥生產廠家可將水泥等材料提供給建筑企業,墻體材料廠家可選用礦渣作為原料,可回收再利用水泥包裝袋,其產生的熱能還能為部分企業進行能源的提供,生產水泥的原料可選用城市垃圾灰塵及污泥,以此達到循環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三)建筑業產業鏈資源利用模式
從資源利用方面出發,可回收建筑產品報廢材料,并通過處理達到材料再生的目的。如將報廢鋼筋混凝土建筑物解體后,可獲取混凝土塊,通過一系列施工措施(破碎、篩分等)得到粗細骨料,再生混凝土看通過這種再生骨料進行制作。建筑產品整個壽命周期內(設計、建造等)充分運用3R原理,可實現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如建筑基本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生活用水利用處理過的回收雨水,澆灌與養殖利用處理過的污水等。
三、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分析
確定綠色建筑經濟將成為我國建筑經濟發展的方向和趨勢之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綠色建筑經濟的建設。
(一)強化宣傳教育,提升人們對綠色建筑的認識
意識是建設的基礎和根本,只有不斷強化人們對綠色建筑的意識,才能促進綠色建筑的建設不斷深入推進。加強人們對綠色建筑的認識,可以將各種媒體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在群眾的生活中加強對各種綠色建筑知識的宣傳以及普及,是綠色建筑經濟的各種內涵知識能貫穿于人們的生活之中,使得人們能夠認識到加強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必要性以及緊迫性。另外,也要加強關于綠色建筑的相關培訓。高校是各種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在高校的教育中,應該將綠色建筑當做一個重要的課程進行推進,為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培養更多復合型以及專業型人才。對于建筑行業中從事綠色建筑的人員也要加強培訓和教育,為綠色建筑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政策補貼的力度
由于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基礎,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要將綠色建筑產品作為補貼的對象,加強政策補貼的力度。綠色建筑產品的生產具有一定的外部經濟性,為了使得其競爭實力能不斷增強,在實際的生產中加強對其投入水平十分必要。另外也要給從事綠色建筑產品的生產者一定的經濟補貼,調動他們進行生產建設的積極性,并且促進其生產建設能力的不斷提升。也有助于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還要將綠色建筑產品的消費者作為一個重要的補貼對象,擴大市場的需求,刺激了綠色建筑產品的消費能力的提升。
(三)在政策稅收方面進行改進,綠色建筑的優惠稅收政策應該包括兩個方面,即優惠政策稅收以及強制性政策稅收
相關的優惠稅收政策可以使得綠色建筑產品的成本在現在的基礎上降低一些,將外部的效益內部化。優惠政策相比于補貼而言,具有更高的執行性。強制性稅收政策指的是對從事非綠色建筑產品的的生產者征收的一種稅收,在實際的稅收征收過程中,要加強政府的調控敢于,對各種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完善綠色建筑的成本控制,降低其內部和外部的成本。實現綠色建筑的各種資源能夠合理地流動。
(四)加強綠色建筑示范工程的建設
在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加強綠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設的推進,發揮各個工程的標桿效應,以示范工程的效應作為一種榜樣來對綠色建筑經濟市場進行一定的引導。以消除各種市場存在的風險,明確各種政策的導向。同時要加強對市場中各種資源的集聚,為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營造寬松的外部環境。
(五)細化綠色建筑各個建設環節的管理
對于綠色建筑的建設和管理,影響因素有很多方面,比如各種建筑單位、物業公司、系統集成商等,都會對建筑質量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綠色建筑建設發展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各方面的管理,將各種相關的職責理清楚,實現對綠色建筑的科學化管理。對于我國的經濟形勢發展而言,綠色經濟建筑的發展,不僅是經濟轉型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是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進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建筑中各個環節的管理都要加強。
【參考文獻】
[1]張以國.謝純良淺談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探究[J].中國房地產業·下半月,2013,(04).07.
[2]梁春艷.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