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永健
摘 要:文章分析了當前國內外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現狀,并提出農村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的主要技術,結合當前我國農村的發展,提出新形勢下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農村 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 治理技術 發展趨勢
1 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污水治理工作就是當前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重要部分,各種污水治理技術的實施大大減少了水環境污染,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廠不斷興建,污水的處理率在不斷提高,但是主要集中在城市,全國大部分鄉鎮及農村的污水得不到處理,導致農村環境問題日益惡化,而水污染環境問題尤為突出,呈現出迅速惡化趨勢。因此,必須針對農村居住地比較分散的地域特點,采取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技術,借助人工濕地、厭氧生物工藝等,形成農村污水循環利用的局面,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
2 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現狀
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技術的應用已有多年歷史,比如丹麥、日本、美國等國家都將其作為有效的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的一種,因此有多年的經驗積累。還有德國是通過研究一種有效的膜生物凈化設備,對農村的污水進行處理。相對來說,國外進行的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技術的使用,基本占據集中污水治理的70%左右,而且有更多的趨勢,說明分散式污水治理有良好效果。在我國,是將國外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與我國農村的居住特點和地域特點進行融合,研究新型的分散式污水治理技術,而近年來由于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將生態理念融入到污水治理中,形成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技術,比如人工濕地、厭氧生物工藝等。同時為了配合污水處理技術的應用,出臺了相關的技術辦法和操作規程,為我國開展農村污水治理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
3 農村分散式污水生態主要治理技術
3.1人工濕地技術。人工濕地(Constructed Wetlands,CWs)系統處理污水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污水處理技術。由于具有凈化效果好、工藝設備簡單、運轉維護管理方便、能耗低、對負荷變化適應性強、工程基建和運行費用低、可實現廢水的資源化等特點,正越來越多地得到人們的關注。
人工濕地濕地:指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溝槽,底面鋪設防滲漏隔水層,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基質(填料)層,種植蘆葦、菖蒲等一類根系發達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濕地的一端通過布水管渠進入,以推流方式與布滿生物膜的介質表面和溶解氧進行充分的植物根區接觸而獲得凈化。根據污水在人工濕地濕地中的流動方式可以把人工濕地濕地劃分為自由表面流人工濕地濕地和潛流型人工濕地濕地。自由表面流人工濕地濕地和自然濕地相類似,廢水從濕地表面流過。這種類型的人工濕地濕地具有投資少、操作簡單、運行費用低等優點。缺點是占地面積大,水力負荷低,去污能力有限,受氣候影響較大,夏季會滋生蚊蠅、散發臭味;潛流型濕地系統中,污水在濕地床的表面下流動,利用填料表面生長的生物膜、植物根系及表層土和填料的截留作用凈化污水。國外所建成的人工濕地濕地中,潛流型人工濕地濕地占相當大的比例。該方法不僅可以改善水環境的污染,還可以解決水資源的再生,為農田澆灌等提供更多的用水。人工濕地主要有兩種類型,表面流和潛流,我國農村多使用潛流型人工濕地,具有良好效果。本技術的應用較廣,因為人工濕地后期所需運行成本較低,而且管理簡便,因此很多農村地區都以該技術作為主要工藝。
3.2厭氧生物工藝。該技術屬于比較早的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技術,比如污泥凈化設備是其早期體現。該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借助厭氧生物(微生物、真菌等)的生理代謝,將污水中的有機成分轉化為無機成分,從而實現對污水的治理。該技術的實施不需要氧氣的支持,而是在無氧環境下完成。相比其他污水處理技術,厭氧生物工藝具有占地面積小、成本低、處理污水量大等優勢,不僅能夠對污水進行生態處理,而且還能將轉化過的污泥制成營養充分的肥料,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增加環境收益,一舉兩得。該技術在農村中的應用多以三格化糞池形式體現。
3.3一體式凈化槽處理系統技術。凈化槽,起源于日本是JOHKASOU的中文譯音,是一種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用于分散型生活污水或者類似生活污水的處理。污水進入凈化槽后,沉淀分離槽進行預處理,去除比重較大的顆粒及懸浮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預過濾槽內裝有填料,在填料上的厭氧生物膜的作用下,去除可溶性有機物;曝氣槽集曝氣,高濾速,截留懸浮物和定期反沖洗為一體。沉淀槽溢水堰設置了消毒裝置,對出水進行消毒處理。凈化槽主要是用來處理生活污水的,它的處理水和污泥基本上不含有毒物質,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對凈化槽的處理水和污泥可進行資源化和有效利用。具有比較強的抗震和抗災性能,由于凈化槽不需要大量的機械,其排水系統也比較簡單,所以在受到地震或其它災害受到損害時,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修復和發揮作用。根據災后供水和供電的恢復情況,凈化槽內的水還可以有很多用處。其次槽體堅固,玻璃鋼/碳鋼材質,使用壽命長,出水穩定,波動小。
4 農村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技術發展趨勢
在進行農村生活生產污水的生態治理過程中,首先要對農村污水治理進行合理的規劃,根據當地農村的自然環境、經濟水平和發展特點因地制宜,控制污水的排放,同時科學制定污水治理規劃,結合農村的發展形成污水處理的相關技術規范,對農村環境進行大范圍改造,而且最好在法律層面針對農村污水生態治理進行立法,為治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據。
最后農村污水處理應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立足于長遠發展考慮,進行適當的進行整改規劃,做到用地少、統籌規劃,布局合理,美化環境。
結 語
隨著國家對于環境保護的越來越重視,以及生態文明理念的提出,各種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廢氣治理技術相繼開發出來。對于農村污水處理來說,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技術雖然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和創新,形成適應現在污水治理發展體系和農村發展趨勢的污水生態治理技術。
參考文獻:
[1] 張漓杉,鐘山,龍騰發,夏睿澤.農村分散式污水生態治理技術研究[J].科技展望,2016,(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