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潔意
【摘 要】由于使用的基本上為預算會計制度,基礎是現金制,所以我國的事業單位大部分只能反映出預算的實施狀況,加上事業單位的信息披露程度本就比較低,人民群眾對于其它有關資產負債、日常的績效等信息并不是很清楚,所以談不上有知情權,從而無法對事業單位進行監督。為了提高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必須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本文研究討論了目前事業單位的信息質量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事業單位的信息質量提高。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報表;信息質量
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是財務報告中意義重大的部分,不但能夠展示一定階段的經營情況、資源和資金的進出,還可以作為編制預算的重要依據。但在實務操作中,由于各種客觀和主觀因素障礙,有些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的信息質量不盡如人意,缺乏可靠性,有時會誤導信息使用者,這對事業單位的經營和發展很不利,必須要找出原因并想辦法解決。
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因素是很多事業單位,按照預算指標,按照定好的比例來分配各個項目的支出金額,但實際情況往往與規定額不符,即使這樣單位依然會按照規定額來進行填寫,這就導致很大一部分的信息都是虛假的、無用的。另一方面,沒有制定規范有效的會計信息監督體系,會計信息不縫合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也不能及時發現并加以改進。
隨著社會的發展,政府和人民都對事業單位有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的信息質量和披露都需要變得更科學、可靠、規范。
一、理論分析
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是事業單位提供的,能反映事業單位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是為了滿足與事業單位相關利益者的需要,如事業單位服務的對象、供應商等根據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來做決策,為了達到決策有用性的目標,國家財政部門對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一系列質量要求。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對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體現:注釋清晰,達到可理解性;提供的信息能夠滿足信息使用者的各種相關信息需求,這是相關性要求;信息真實準確,具有可靠性;會計信息的口徑一致,橫向縱向的可比性。
1980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相關性和可靠性是影響信息使用者決策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國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一基本準則》,更加詳細地區分了會計信息質量質量要求,分為八個方面,涵蓋了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的公認會計準則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各國都贊同會計信息必須具備相關性和可靠性。真實性是保證可靠性的關鍵,所以真實性才是保證信息有用的根本所在。
二、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分析
現在,我國的事業單位還沒有規范的會計體系和制度,目前使用中的預算會計只是一個片面的部分。預算會計主要用于預算管理,可以管控事業單位的資金活動,但它也是存在缺陷的,特別是在信息傳遞和披露方面并不是十分可靠,信息的質量不高。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信息質量評價標準方面
由于我國的事業單位在會計方面的學習研究比歐美發達國家要開始得晚,所以相應的在會計信息質量評價方面也比較落后。我國的事業單位涵蓋了各個領域,業務范圍和性質都不一樣,所以在會計信息質量方面也要求不一樣,缺少可以統一執行的標準。
(二)會計信息內容不能達到要求
現在我國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披露內容基本都比較粗略片面,只是一些總結概括性的文字和數據,缺少對于資金進出的具體數字和說明情況。并且,信息的內容也不夠全面,只是公開了其中的一部分,剩余部分要么模糊帶過要么干脆不提及。人民群眾對于事業單位的投資和資源利用情況尤其在意,但很多事業單位對此并沒有進行科學的披露。部分事業單位只是公開了當期的資金進出,但是對于單位內資產、負債的情況卻沒有披露。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大部分事業單位已經建有官方網站,但是網站上并沒有太多有用的信息和資源,僅僅是一些聯系方式、基礎計劃和預算等,信息沒有及時更新。總體看來,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基本都是走一個形式,實質上的內容并不多。
(三)財務報表信息缺乏完整性
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應該做到可以反映出事業單位的預算實施情況、財務水平、經營狀況、資金進出等等綜合全面的情況。只有掌握了全面的情況,人民群眾才能夠了解到真實的水平,對于事業單位的代理情況有更客觀的評價,這才是真正意義上行使了知情權和監督權。所以假如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信息有缺失,就沒辦法很好的做到以上幾點。很多發達國家的學者都紛紛表示,信息的完整可靠是建立在有健全的會計制度基礎上的,這樣的結果就是可以杜絕事業單位信息缺失的情況,對于信息使用者是很有幫助的。
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來明確規定預決算信息的記錄記載,但對于譬如資產和負債之類的其他的財務信息仍然缺少明確的要求。預決算報告基本是用來給事業單位內部的預算管理打下基礎的,用于披露就會有信息不夠全面的缺點。再來,由于事業單位的涉及面很廣,一些事業單位還涉及到特殊的資源資產,比如文物、古跡等等,這些資源的管理情況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披露。總的來說,會有很大一部分資源和交易沒有在預算會計報表中披露給人民,缺乏人民的有效監督必然會導致一些資源沒有被高效、合理使用,嚴重一點還會出現貪腐現象。
(四)財務報表信息不真實
事業單位的會計是要反映出實際情況的,要根據事實完成會計核算,做到真實可靠是對人民負責,也是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基礎要求。然而根據目前的情況看來,我國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信息質量并不能達到要求,大致體現在這兩點:第一,由于我國事業單位全部選擇了預算會計,那么使用現金制來進行核算就肯定會導致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和資金進出結果都存在誤差。我們都知道現金制是不計算已經使用的固定資產和部分無形資產的,則導致了一系列計算的偏差,賬面資產價值虛高,這樣一來信息的可靠度就肯定不高。第二,缺乏有效的監督審核,事業單位跟企業不一樣,并沒有要求進行外部審核,只需要進行內部審計,這也影響到了信息的可靠度。
(五)財務信息缺乏相關性
事業單位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應該反映事業單位作為國家財產使用者,使用國家財產的績效情況,同時也應該像企業報表一樣為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提供參考,會計信息不僅僅完成對以及發生的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記錄,還應該能夠用于未來的預測和計劃。但我國事業單位目前記錄的預算會計信息只能用于單位內部的需求,單位外的需求是不能滿足的,這也就導致外部人員不能客觀評價事業單位的職責完成情況。
(六)事業單位財務報表信息缺乏明晰性
由于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是要被人民監督和評價的,因此信息應該要清晰有序、通俗易懂,這樣才能讓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夠理解信息的內容。然而我國事業單位目前披露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籠統、概括性的文字和數據,對于每個工程和交易的細節數額、情況都沒有詳細的列出,還有很多都只是一些零碎的會計信息,沒有關聯性。很多信息對于會計工作者來說都顯得難以理解,那對于普遍缺乏專業知識的人民群眾更加是如同讀天書般。
(七)事業單位的財務報表信息的時效性有待加強
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應該在業務發生后及時完成計算,不應該在之前或之后來進行。同時,財務信息報告也應該在完成后就及時對外進行公布,信息都具有時效性,如果公布得太遲,信息的效用也就大打折扣了。按照規定,事業單位應該在報告日之后的六個月時間里要對外公布,如果超出這個時間,信息的效用降低,人民就獲得了“過期的“信息,即使能夠發現問題,也很可能失去了解決問題、追究責任的機會。目前我國的事業單位主要根據預決算報表進行公布,但公布的日期往往超過了六個月,這就會產生上述問題,公眾的監督權沒有及時施行。但因為缺乏嚴格的制度要求,及時的公布目前還不太容易實現。
三、解決的對策
事業單位收到委托來管理使用公共資源,所以事業單位的會計目標就是要高質量的反饋出委托的情況如何。能夠滿足絕大多數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會計信息才是高質量的,是事業單位的追求目標。
(一)事業單位要對會計信息質量設立評價系統
如果事業單位想要會計信息質量提高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就應該設立有效的評價系統,通過這個系統能夠了解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
(二)事業單位應該合理選擇會計核算制度
事業單位不應該只記錄有現金交易的交易活動,對于事實上發生的交易也進行記錄才能更好地反應真實的財務狀況和資源利用情況。因此,事業單位在運用預算會計的基礎上,也應該開始使用權責發生制財務會計,利用兩者的互補特性,取長補短,能夠更好地完善會計信息。一方面要能夠監督審核資金的進出交易,了解公共資金資源的利用情況,提高事業單位的公開透明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夠讓事業單位有適當的壓力,能夠更好的約束管理自身的行為。
事業單位要按照訂立好的目標來選擇最科學的會計核算制度。權責發生制是能夠更及時、完整地展現事業單位的資金、資源狀況的,可以幫助人民群眾在第一時間就了解到事業單位的運營情況和資金資源的使用狀態,而收付實現制的好處就是可以展現事業單位目前的資金進出額和去向,還有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以及資源利用是不是科學合理、高效高質。所以總的來說,事業單位要根據自身的情況、目標、需求等來選擇最合適的會計核算制度,不僅要考慮到內部的使用,也要考慮到外部信息需求者的不同需求。不但可以反饋事業單位的流量數據,也可以披露資源存貨狀況,最大程度的展現事業單位的績效。
四、總結
我國的事業單位目前都是使用的現金制預算會計制,因此披露的會計信息局限于預算的實施情況,人民群眾對于其他財務信息都難以知曉,加上事業單位的信息公開程度較低,人民在知情權和監督權的行使方面存在較大的障礙,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督并找出問題給予反饋,
目前我國缺少統一有效的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導致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低下,存在過時、無關、虛假、難以理解、不完整等各種問題。信息質量低下不但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監督權,還會影響事業單位的資金資源使用效率。經過研究,我們認為主要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有明確規范事業單位會計目標,并且真正落實目標,認真對待,要明確肩負著公眾利益的責任感。
第二,在了解了事業單位會計目標的基礎上,盡可能滿足大多數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讓會計信息更完整可靠、通俗易懂,可以設置統一的標準讓各個事業單位之間的數據具有比較的意義,同時要設立會計信息質量評價制度來加強和保障信息質量。
第三,要和諧維護好事業單位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同時能夠最大程度披露可以披露的信息,讓人民群眾對事業單位和政府放心、信任。
第四,要改進現有的會計核算制度,把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結合起來,取長補度,形成創新的、科學的新制度。
【參考文獻】
1.楊惠敏.公司治理、企業管理與會計信息系統[J]. 會計研究,2000(06):8-13
2.王薇 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 2012(23):96-97
3.葛家澍. 會計.信息.文化[J]. 會計研究,2012(08):3-74.劉啟亮.羅樂.張雅曼等.高管集權、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J]. 南開管理評論,2013(0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