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娟
摘 要:文學類文本鑒賞教學在整個文學教學課程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對文學類文本欣賞能力以及學生的素養。隨著新課改的提出,文學類文本鑒賞教學已經不僅僅滿足于讓學生認識更多的文學類,而是讓學生深入其中,真實的去探究文學類作品背后的意義,促進學生對文學類作品的理解?;诖?,本文對提高文學類文本鑒賞教學實效的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文學類 文本建設 教學 實效方法
1 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語言鑒賞
1.1變換字詞法。此法為通過變換原文中的某些字詞后再與原文進行比較,引發學生對文本的遣詞用字進行深入辨析,體會作者在語言表達上的獨到之處。一位老師這樣引導學生鑒賞《景陽岡》武松與老虎相遇的片段:
師:此處描寫,老虎的動作是“撲”、“掀”、“剪”,而武松只有一個動作———“閃”,太一般了,而且重復雷同,不如換成“躲”、“跳”、“躍”,同意嗎?
生1:武松此時是避其鋒芒,“閃”寫出了武松的機智,不能換。
生2:既是“避其鋒芒”,我覺得用“躲”好,“躲避”嘛。
生1:不行,換“躲”會讓讀者覺得武松怕虎,有損英雄形象。
生3:“跳”和“躍”動作大,比“閃”更現出武松的武藝高強,我同意換。
生4:“閃”的時間短,最能突出了武松的反應快,動作敏捷,不能換。
生5:當時武松猝不及防,“閃”是他的本能反應,“閃”最準確,不能換。
這樣的賞析,立足于細讀文本,使學生對作品的用詞精準有了更深層的認識。
1.2刪減原文法。即對原文中的某些內容進行刪減后再與原文比較,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與主題意蘊的關系進行深層思考。如《景陽岡》教學中,教師在PPT上刪去武松上山看到告示時的心理活動部分,說:“我覺得這部分純屬多余,應該刪去?!?/p>
生1:是呀,武松是大英雄,怎么會猶豫、害怕呢?這段心理描寫有損武松的英雄形象,應該刪去。
生2:我不同意。武松也是人,此時他已相信山上有老虎,心里有一點點害怕是很正常的,這樣的描寫合情合理。
生3:武松當時雖然稍微猶豫了一下,但他最后還是還原了英雄本性,決定“不能回去”,這樣的描寫更讓人覺得真實、可信,不能刪。
生4:武松開始是不相信有虎才上山的,此時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體現了他的英雄本色,如此出彩之處,怎么能刪了呢?
師:看來這處描寫不僅不損形象,相反還讓武松的英雄形象更加豐滿,有血有肉,那就不刪了吧。(教師點恢復符號,學生笑。)
如此刪減對比,學生充分體會到了這段心理描寫的真實、貼切和對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也使學生對文本的鑒賞能力得到了提升。
1.3想象表演法。閱讀離不開聯想和想象,學生的文學鑒賞更是離不開想象表演法。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之翼,領略文本的奧妙,獲得文學鑒賞的審美愉悅。如《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就可以采用此法進行鑒賞,引導學生一邊入情入境地閱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小嘎子與胖墩兒摔跤的情形。還可以在此基礎上讓兩位同學表演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的情景,感受小嘎子在摔跤過程中不斷變換動作的原因,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2 立足教材文本,進行整合延伸
2.1賞析片段,延伸整部。《冬陽·童年·駱駝隊》是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以純樸的風格和夢幻般的語言把讀者帶到了老北京的南部,把他帶入了充滿純真和童趣的故事情境中。在教學中,老師帶領學生掌握課文中典型的句子段落,分析句子后,在課文末尾抓住“我多么懷念童年生活在北京南部的那些風景和人物!”在作者想念的人物中,有一個叫牛的同齡女孩,但她沒有親生父母,她的養父母經常打她,把她的時間花在英子身上,“她說。你想認識她嗎?“這種巧妙的引導,激發了學生閱讀原著的強烈欲望,使他們能夠在課后繼續分析《城南舊事》中的句子,從而感受到權威的撫慰、寧靜的語言和對舊北京無與倫比的懷舊情懷。
2.2立足一篇,延伸其他。六年級版第五套教材是以“初識魯迅””為主題的。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少年閏土》為立足點,從整體入手,以“插層土”的變化為出發點,引導學生欣賞《故鄉》原著。通過對中青年插層土的形態、語言、運動和體態的比較,探討了插層地球發生巨變的原因,感受到當時社會的黑暗,深刻地理解了故鄉的意義。在學生認識到魯迅是“社會底層小人物的通俗作家”的基礎上,老師帶領祥林姐夫孔一吉穿越夾層土壤。阿Q等經典人物通過“讀前、讀后的對比、理解意義”等經典人物,在課后閱讀故鄉》《孔乙己》《阿Q正傳》等經典人物。在方法的指導下,學生們不會覺得欣賞這些作品那么困難。
2.3充分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文學類鑒賞新課程標準是促進學生多樣化的發展,由于每個學生所處的環境以及成長路程不一樣,那么學生的情感、文學類基礎、生活經驗以及心理特征都會存在著不同,所以學生對于同一件文學類作品自然也會存在著不一樣的看法。因此教師在進行文學類鑒賞課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利用學生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與自己特有的生活經歷去理解文學類作品,從而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學類鑒賞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作為文學類教育者,應該在文學類鑒賞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升教學水平,總結文學類鑒賞教學經驗,使得學生的文學類鑒賞能力不斷提升。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以及實施相應的教學方法,在文學類鑒賞過程中還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鑒賞的文學類作品從簡單到增加一定的難度依次遞增,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學類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娟.淺談構建“四位一體”的語文閱讀教學審美場的策略[A]..2016年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C].:,2016:4.
[2] 陳仁江.語文教學專家“文本研讀”給我的啟示[A].《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年3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3.
[3] 郭惠文.既要走“進去”,又要走“出來”——對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漢字文化卷四)[C].:,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