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與此同時資源浪費、環境污染也日益嚴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日漸突出。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其生態文明教育水平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深遠意義,所以我們要重視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在我國的普及與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 生態文明教育 問題 途徑
一、生態文明教育的內涵
(一)生態文明價值觀內涵
生態文明價值觀是生態文明的固有內容,體現為人們在價值評判和價值取向上對“人以自然和諧相處”的認同,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實踐。可以說生態文明價值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核心內容,只有在確立了生態文明價值觀的基礎上,才能具體指導人們對待自然的實踐,才能最終形成人與自然協同發展的美好局面。
(二)生態文明價值觀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
1.生態文明價值觀的確定為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提供了目標和方向。
生態文明建設并不是漫無目的,而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不懈追求和發展目標。生態文明建設要以生態文明價值觀作為依據,并且加之對現實情況的分析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期許,與此同時在當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和生態水平的客觀要求下,進一步形成適合當前發展的生態文明價值觀,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活動形成價值觀層次上的理論支撐,從而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
2.在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生態文明價值觀為人們的選擇和行為提供了科學的價值觀依據。
價值觀作為社會意識,只有在適合社會實際情況的條件下才能起到促進社會存在發展的積極作用。所以在確定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之前,要明確適合我國生態當前發展現狀的生態文明價值觀,并對其進行宣傳推廣來促使人們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完善。
3.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的內在推動力是由生態文明價值觀提供的。
在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生態文明價值觀為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可施行的價值觀目標和合理的價值標準,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使生態文明價值內化為人們內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動力,以此不斷激勵人們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活動。
二、生態文明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生態文明教育認識的錯誤。生態文明教育是一項面向全社會、涉及到每個人的系統教育工程,其有效實施需要國家頂層的制度設計和保障運行的體制機制。也就是說,當前我國生態文明教育還沒有被正式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大多數教學單位仍停留在口頭教育和口頭宣傳教育階段,且流于形式。一方面,當前我國社會公眾的整體生態文明,素質不高,對生態文明常識的知曉度和準確率較低;另一方面,當前我國公眾的生態文明理念的實踐程度較低,知而不行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也是我國生態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生態文明教育的受眾范圍不廣。提起“教育”一詞,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學校教育,其實不然,生態文明教育并非只是學校教育 ,而其受眾也不是指局限于學生群體。美麗中國的建設成果人人受益,所以生態文明建設也需要人人參與進來,不僅如此公民個體更要主動參與。俗話說,涓涓細流可以匯成江河,保護自然這是關乎人類文明和諧發展、造福子孫后代的大事,除了需要政府、企業外,公民個人也應該積極主動參與,將保護自然落實在細微而又具體的行動中。
三、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中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當前,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已經成為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的途徑之一,也是促使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國家層面的措施。從國家層面來說,在加強法制建設、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相關部門應及時健全和完善生態文明教育相關制度和法律法規,從更高層面上肯定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性,使我國生態文明教育走向法治軌道推進其實施和發展。堅持以預防為主、預防與治理相結合,實施綜合治理的方法。使國民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同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二)學校層面的措施。高校應不斷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師資力量和專業研究,加強相關理論課程建設,以增強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培養。同時由于生態文明的內涵不斷與時俱進,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的,相關學科和專業的教師要做到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生態文明教育不斷與時俱進,在適應社會發展水平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高校重視生態文明實踐教育,學校在提高大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舉辦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活動,利用網絡等新媒體形式拓寬大學生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形式,提高生態文明教育實踐活動的多樣性,使大學生積極參與到促進生態文明發展的實踐活動中,并以此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
(三)大學生層面的措施。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和警惕生態持續環境惡化將會引發的問題,并且在生活中自覺踐行保護環境的義務,進一步提高環保意識,與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做斗爭;落實環保行動,珍惜資源,節能減排,用自己的行動來守護好我們共有的家園。用我們一點一滴的努力來匯聚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江河湖海,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加強對生態文明環境的保護,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結 語
生態環境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條件。大學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其生態文明意識對于我國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必須大力增強大學生的生態文明觀教育,進而帶動整體國民生態文明意識的形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作者簡介:吳璇(1992年),女,漢族,山東濰坊,碩士在讀,聊城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