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的發展帶動流行語的出現,而作為傳統主流節目,電視新聞類節目對使用流行語的態度成為其他節目的標桿乃至效仿的對象。本文從流行語在電視節目中的使用現狀為切入,著重分析了流行語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的利弊以及如何運用流行語講新聞,最后討論了如何規范電視新聞節目的流行語。
關鍵詞:流行語 電視新聞節目
當下,互聯網飛速發展,人們在網絡語言的表達上呈現多樣化,也極力追求方便快捷,而在這樣的影響之下,出現了許多新興詞語。其中,很多流行語都格調不高,它們頻繁的出現在年輕人的話語當中,大有向電視節目、甚至主流媒體肆意蔓延之勢。節目中適當的使用流行語可以吸引年輕人的眼球,但過度的使用只會導致節目變得庸俗,粗鄙,最終失去受眾。
一、流行語在電視節目中的使用現狀
1.成語“改頭換面”。有些節目為了使節目名叫起來朗朗上口,特意將一些成語或句子改變一字,取同音字或諧音,如《聲臨其境》,節目形式是找著名演員或者主持人進行著名片段的配音比拼,原本應是“身臨其靜”,將“身”改為“聲”,取了諧音來配合節目形式和節目特點。《一站到底》節目以答題的形式進行,答錯者,所站的臺子會打開,將答錯者漏到地下一層的海綿墊上以懲罰,因此站的越久的答題者,能力越強,本應是“一戰到底”,“戰”在這里取了諧音“站”來配合節目形式和特點。
2.“長話短說”。有段時間某句話特別流行,于是人們開始在網絡上或在電視節目中見到這句話,為了追求快速便捷,網友們開始對這句話進行精簡。“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這句話出自歌手林宥嘉的《說謊》,這就有了后來的“人艱不拆”這個詞。“小目標”這個詞也是一句話的簡寫,當時的中國首富王健林在參加《魯豫有約》節目時,說了一句“先定一個小目標,先掙他一個億”,網友們在聽了之后紛紛表示富豪的小目標是一個億,于是“小目標”這個詞就火了,是一種可望不可即的目標,常用于自嘲。
3.不雅詞匯。網絡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像是一個樹洞,可以隨意的發表各種言論,于是在網絡中交談時,他們會把平時說話中沒有的低俗化的語言用到網絡中,如“草泥馬”、“屌絲”、“綠茶婊”這些粗俗的詞匯,這些詞大多數在日常的節目當中很難遇到,但是也總有出現,這類詞不同于其他流行語,更像是平時粗俗語言的文字化,因此,在傳統主流媒體中堅決應該杜絕這類流行語。
二、流行語對電視新聞節目的正面意義
1.流行語豐富了電視節目的內容。流行語使電視節目更新穎,更潮流,吸引了年輕的受眾。一檔電視節目中,常常會因為流行語的出現而備受受眾們的喜歡,因為流行語本身就具有流行性具有吸引力,并且每個流行語的出現都有其自身的原因,有屬于自己的獨特含義,年輕人在發現節目當中具有流行語之后會也會更關注這檔節目。不只是電視節目,平時說話時,常常加入流行語言,也會使談話變得有趣。
2.加強電視新聞節目的形象生動性。很多流行語之所以能夠流行起來,很多是因為這個流行語具有詼諧幽默且直觀形象的特點,有些流行語在出現了之后,仿佛是填補了在某些方面語言的空白,我們仿佛再也找不到比那個詞更適合的詞了。因此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增加流行語,不僅會增加節目的吸引力,也會增加節目的可讀性以及內容準確性。
三、流行語對電視新聞節目的弊端
網絡流行語確實為電視新聞節目帶來了很多正面作用和意義,但是在使用時要掌握好度,過多的使用流行語會適得其反,為電視新聞報道帶來弊端,所以電視新聞節目在使用網絡流行語方面具有兩面性。第一,我們平時所使用的普通話是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過程發展而來的,具有自己固定的語義和語法,但是流行語的出現往往會使普通話的規范遭到破壞,這對普通話長遠的發展來說并不是一個好處。比如現在十分流行的 “這樣子”用“醬紫”表達。這些詞匯對于時常混跡網絡的年輕人來說很容易看懂,可是對于其他群體,在理解方面則可能存在誤會甚至不解,因此影響溝通交流。
四、對于規范流行語的意見
流行語作為漢語的新鮮血液,會像新鮮事物一樣,成為人們的新寵。流行語在綜合因素的影響下,通過人們的“改造”,將傳統漢語與外來詞匯組合改變形成屬于新時代的特殊產物。因此規范電視節目中的流行語應當:
1.超出語法規范的流行語要杜絕。近年來出現的流行語有很多是一些不符合傳統語法的超常搭配,比如“嚴重同意”、“各種睡不著”等等。盡管這種異常搭配在網上得到了一些年輕人的認可并爭相效仿,但卻不適宜在電視語言中用。此外還有一些為了在網上達到某種效果、強調某種語氣而更改了讀音的詞語,如“灰常灰常(非常)”、“腫么了(怎么了)”等,也當慎用,以免給正在學習語言的少年兒童造成不良影響。
2.使用新詞新語要注意使用語境。很多流行語的出現都源于網友思想上的曇花一現,因此流行語的語境十分重要,在運用流行語的時候,語境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有時候不考慮語境就隨意亂用流行語,會使流行語的效果大大折扣,甚至會讓受眾感覺到尷尬。比如說在春節聯歡晚會中,有些語言類節目,為了使用流行語,強行套入,往往給受眾造成一種突兀的感覺,這就是不考慮語境的后果。
3.避免低俗流行語。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像是一個樹洞,可以隨意的發表各種言論,于是在網絡中交談時,他們會把平時說話中沒有的低俗化的語言用到網絡中,如“草泥馬”、“屌絲”、“綠茶婊”這些粗俗的詞匯,這些詞大多數在日常的節目當中很難遇到,但是也總有出現,這類詞不同于其他流行語,更像是平時粗俗語言的文字化,因此,在傳統主流媒體中堅決應該杜絕這類流行語。
總之隨著網絡的發展,流行語越來越多,流行語終究會走上電視節目的舞臺,而如何走上這方舞臺,電視新聞節目作為傳統的主流節目,有必要更有義務為其他電視節目做好這個榜樣作用,這不僅是對未來電視節目負責任,更是對漢語規范負責任。
作者簡介:袁翼,男,漢族,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2017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廣播影視語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