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順
【摘 要】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之一。群眾路線是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的,是實現黨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體現。今天,堅持群眾路線,就要堅持人民是決定我們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就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就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要真正讓人民來評判我們的工作。本文重點論述毛澤東群眾路線的形成及其現實意義。
【關鍵詞】毛澤東;群眾路線;生命線;現實意義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長時期在艱苦環境里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寶貴的歷史經驗的總結。在長期的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系統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群眾工作、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觀點,形成了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思想。
一、群眾路線的形成、發展與成熟
從建黨初期到土地革命時期是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的孕育和形成時期。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論文中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群眾、群眾工作的觀點和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方法。
(一)關于黨和革命的依靠力量,毛澤東指出:“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使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 [2]不僅如此,毛澤東還強調,“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 [3]針對黨內對農民和農民運動的一些模糊認識,他認為:“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些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 [4]毛澤東還旗幟鮮明地指出中國無產階級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是農民,他甚至認為如果沒有貧農,便沒有了中國革命;如果否認他們,也就是否認革命;如果打擊他們,更是打擊了革命。
(二)關于黨和群眾的關系,毛澤東指出:“革命黨是群眾的向導,我們的革命要有不領錯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團結我們的真正的朋友,以攻擊我們的真正的敵人。” [5]毛澤東把黨的基本的領導方法概括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正確提揭示了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指明了正確實現黨的領導的根本途徑,而且還深刻說明了黨的群眾路線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內在一致性,把唯物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具體化為科學的領導方法。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的一個創造性貢獻。
(三)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群眾路線思想得到進一步充實、完善與成熟,并更加系統化、理論化。其主要表現如下:在政治領域,毛澤東強調民主集中制的方法實質就是一個群眾路線的方法;在經濟領域,毛澤東把黨的群眾路線和生產實踐中的技術革新、技術革命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兩參一改三結合”管理思想;在社會領域,毛澤東深刻揭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踐行群眾路線之間的一致性;執政后,毛澤東指出,我國是一個經濟落后的窮國,但“浪費的范圍極廣,項目極多,又是一個普遍嚴重現象,故須定出懲治辦法”。
總之,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群眾路線思想。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將這一思想與實事求是、獨立自主一起確定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
二、重要現實意義
(一)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
習近平同志指出:“群眾路線本質上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原理。只有堅持這一基本原理,我們才能把握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只有按歷史規律辦事,我們才能無往而不勝。歷史反復證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群眾路線,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運用于黨的全部活動中,而形成的黨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群眾路線的核心內容。這個觀點的涵義如下:(1)一切為了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3)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群眾路線的又一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共產黨最基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是黨的一切組織和一切工作必須堅持和貫徹的根本路線。在貫徹群眾路線的過程中,必須實行領導與群眾相結合,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
群眾路線是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的,是實現黨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體現,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共產黨人有了這些群眾觀點,才能有明確的工作中的群眾路線,才能實行正確的領導。
(二)重溫毛澤東關于群眾路線的一系列論述,對我們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習近平同志在《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中指出,堅持群眾路線,就要堅持人民是決定我們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救,向智者問策,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使我們黨的根基永遠堅如磐石。毛澤東十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和智慧火花,鼓勵群眾的創造熱情,一定要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注重吸收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要制定和完善聯系群眾的具體措施,鼓勵群眾反映真實情況。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強大合力。“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只有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才能深刻認識人民群眾在改造世界中的實踐主體地位和在民主政治中的權力主體地位。在新的歷史時期,黨員干部應該牢記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在《講話》中,習近平同志還強調,“堅持群眾路線,就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要增進同群眾的感情,弘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反對和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更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關心人民群眾疾苦,解決人民群眾困難,并給人民群眾以看得見的物質利益。防止和克服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高高在上、漠視現實,唯我獨尊、自我膨脹的官僚主義。要弘揚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防止和克服鋪張浪費、揮霍無度,甚至以權謀私、腐化墮落的奢靡之風。要主動把自己的活動特別是公權力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
三、結語
新常態下,在開啟“四個全面”的今天,堅持群眾路線,就要堅持人民是決定我們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就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就要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要真正讓人民來評判我們的工作;堅持群眾路線,就“不要搞那些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勞民傷財、吃力不討好的東西。” [3]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3—12—27.
[2][3][4][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9、136、9、3.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