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燕
【內容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已經有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如今,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數字化教學模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人們的視野,開創了教學新革命。它憑借其短小精悍、高效便捷等優點為教育界所接受,借助微課,學生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下面本人將結合自己執教選修2-1第二章《圓錐曲線與方程》時借助微課輔助教學的實踐談談微課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微課 圓錐曲線與方程 學習興趣 學習習慣 預習 自主學習 總結歸納 積極思考
一、利用微課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與求知欲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大小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而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在45分鐘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節課重點難點的教學,想要面面俱到,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枯燥乏味的課堂讓學生出現抵制、厭學等不良情緒,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微課的引入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將視頻、圖片、文字、動畫有機地融為一體,進行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提問,為學生創設別開生面的教學情境,這樣便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例如,在執教“橢圓及其標準方程”這一節課時,筆者錄制了一個有關“折紙橢圓”和“橢圓的各種畫法”的微課視頻,將聲、色、形、光集于一體,讓學生在課前欣賞,學生看完后,驚嘆于橢圓之美之神奇,不由得對接下來的課程充滿了無限好奇與渴望,都希望能進一步了解橢圓的定義和性質。這時,筆者再給一個微課視頻,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雙手畫出橢圓,再給出動畫演示,提出問題:(1)在筆尖移動的過程中(即橢圓生成的過程中),哪些量是固定不變的?哪些量發生了改變?(2)繩子長度變了嗎?說明了什么?(3)繩子長度和兩個定點間的距離有怎樣的大小關系?這樣逐步引導學生探尋橢圓的定義及必須滿足的條件,極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二、制作各類微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什么是教育?教育,歸根結蒂就是培養良好的習慣。”一句話道出教育之根本。何為習慣?習慣就是經過不間斷地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人生百分之九十的行為是由習慣決定的,一個好的習慣能使人受益終身。而學習習慣也是如此,它對學習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那么,什么是學習習慣呢?學習習慣,就是在長期重復的學習實踐中發展成的那種自然而然表現出來的學習行為方式。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它便猶如物理學中的慣性力量一樣,情不自禁、不期而至地持續下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自覺的學習行為,它能不斷地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和練習的習慣、積極思考的習慣、善于質疑的習慣、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習慣等等。
1.制作課前導學微課,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
我們都知道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可以幫助學生把握課程大概內容,了解重點,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大增強了聽課的針對性,對學好課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生的學習至關重要。然后,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盡管教師每節課都有布置“預習第幾頁或哪一課”這樣的作業,但能落實的學生少之又少,或者僅僅只是停留在“隨便看看書”這樣的形式上,并沒有達到我們預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原來是因為學生的預習漫無目的,借助微課,我們可以把預習大綱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的預習有目標、有收獲。筆者在執教“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這一節課時,就精心設計了一個供學生課前預習的導學微課。由于前面已經學習過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雙曲線幾何性質的研究方法可類比橢圓,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觀看微課視頻進行預習,了解大部分重點內容,并且能提出自己的疑難,如“漸近線方程如何得出?”“離心率e對雙曲線形狀的影響”等等,這就大大增強了聽課的針對性,學生也能集中注意力學習相關的知識。而對于其他內容,只需通過課堂簡單的反饋練習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即可,這也極大地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制作習題講評微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當前,有些高中數學教師對待習題講評課的講評方式單一、粗糙,一言堂,不注重學生主動性、主體性,因此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一方面,高中數學練習量大但講評課時有限,想要全面講評就無法講得深入透徹,追求精講又沒辦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另一方面,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這就造成教師在講解題目的選取上和深入程度的取舍上很是為難。這也是一直以來困擾筆者的一大難題。微課,為習題的講評帶來了福音,更好地滿足了不同學生對知識和題型掌握的個性化學習。筆者在上課之余花了大量時間制作了很多關于習題講評的微課視頻,供學生下載運用。具體要求如下:每個學生先限時獨立完成習題,而后觀看微課視頻核對答案,針對錯題或疑惑點找到相應微課,學習、落實。次日,老師再通過類型題、變式題的當堂演練檢查學生掌握和落實的情況。
正如一句廣告語說的,“哪里不會點哪里”,微課最直接的好處就在于改變了傳統教學中被動接受的現狀,沒有聽明白的,可以暫停思考一下;知識點忘了,可以拉回去重新看一下;沒有深入理解的,可以反復地看幾遍……這樣,學生再也不用擔心跟不上老師的腳步,逐漸樹立了學習主人翁意識,喜歡上了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方式,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制作知識網絡微課,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習慣
我們知道,課堂教學中,每一節課的知識都是孤立分散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就必須學會歸納總結。所謂歸納總結,就是通過自己對知識的思考加工,挖掘出知識點背后的本質,這樣才能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充分吸收。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尤其要善于對各類重要題型的解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以便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
比如,關于橢圓或雙曲線的離心率的題目,很多同學都感到頭痛,而在高考中這一類題目也常常出現,比較重要。為此,筆者制作了該題型的專題微課,使用歸納總結法來理清該類題型解題的常規思路。等到再遇見這一類題時,學生有跡可循,就可以很方便地上手。另外,我還拋磚引玉,引導學生自行總結歸納“橢圓定義在解題中的運用”以及“求軌跡方程的方法”等專題。課堂上,讓學生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總結的方法,再全班進行提升歸納、優化方法,提高了課堂效率,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習慣,也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鍛煉了學生的膽量。
三、利用微課,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高中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導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學習方式。眾所周知,《橢圓及其標準方程》這一節課的難點在于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把這個過程放在課堂上講授,方式無外乎兩種,要么教師親自操作、包辦一切,要么放手給學生,然各有弊端。前者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失去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和培養運算能力的機會,后者往往在學生一團亂的運算中拖延,嚴重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對此,微課的應運而生無疑是雪中送炭。為解決這一矛盾,筆者在學完“曲線與方程”和“曲線的方程的求法”后,學習橢圓這節課之前,設計了這樣一個微課:如何求到兩定點距離之和等于常數2a的點的軌跡方程?然后按照直接法求曲線方程的步驟,慢慢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該題。在各自觀看微課的過程中,學生不受課堂上時間的限制,能夠充分思考,認真演算,掌握建立坐標系的原則,學會化簡的技巧,甚至敢于主動探索引入b的合理性等等。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還解放了課堂,為突出本節課的重點提供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能夠真正深入理解“橢圓的定義”和熟練掌握“待定系數法求橢圓方程”的解題步驟。
總之,應運而生的微課順應了教育發展的規律和時代發展的需要,作為指導者的老師,必須變革課堂上的教學模式,以生為本,借助微課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識,有效地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 蔡培英. 淺談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2(11).
[2] 王亞娜. 創設數學情境 激發學習興趣[J]. 教師,2015(02).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啟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