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富忠
【內容摘要】本文旨在通過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探究如何運用批注法開展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希望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把握名著的思想和核心,提高課外閱讀能力和興趣,提高學生情感體驗和人文素養(yǎng),為初中語文教學保駕護航。
【關鍵詞】初中語文 名著閱讀教學 批注法 實踐應用
批注法是一種傳統(tǒng)的、自古流傳的閱讀方法,比如李賀的《史綱評要》,脂硯齋的《重評石頭記》、金圣嘆評《水滸》、沈括的《夢溪筆談》都是批注法閱讀的經(jīng)典體現(xiàn)。批注法閱讀在本質上是主動探究與深入了解,是能夠與作者、文本、文中人物直接對話進行交流的一種閱讀方法。孫立權教授說:“指導學生在閱讀名著時留下自己的‘書間筆痕,閱讀名著后留下自己的‘篇后悟語。他們在讀書時把自己的感悟、思考、疑問寫在書眉頁側,長此以往,讀、思、寫有機結合,閱讀之真義達成矣。”
本文將針對批注法在初中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進行分析,并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經(jīng)驗談談看法和體會。
一、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名著閱讀本是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語文修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人生發(fā)展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在初中名著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模式老套。教師在名著教學中依舊注重學生的解題技巧和答題模板記憶,希望學生在應試中提高能力水平,忽視了學生閱讀的精神內涵和情感體驗,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導致學生的閱讀取向成“一千個讀者仍一個哈姆雷特”。第二,教學評價不合理。教師對學生名著閱讀效果評價不合理也是影響學生閱讀的重要因素,目前學校中對于學生的閱讀評價大都通過考試等題目來考核,缺乏對學生閱讀過程和閱讀態(tài)度的考查,沒有積極體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中的實踐性質,也難以對學生及時鼓勵引導,因此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是“偽閱讀”。
由此可見,初中名著閱讀教學急需改善,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為主,促進學生在閱讀中的思考,使學生好讀書,讀好書。
二、批注法在名著教學中的應用
批注法的實施能夠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營造讀書探究的學習氛圍,拋棄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散漫的閱讀方式,突出學生的個性化解讀,擺脫教師教條化的講解和單向的灌輸,構建出師生平等交流,共同進步的閱讀交流平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做法實施批注法教學。
1.批注的表現(xiàn)
批注法是我國文學鑒賞和文學評論的重要方式,也是古人常用的讀書方法,它是指學生在閱讀時,將自己的理解和評論批注在書本空白處,植入書本內容,是讀者閱讀過程中抒發(fā)自己的感受,是和作者進行直接的溝通,是和作品人物同悲戚的體驗如果一個人用心去讀文章,就會有或深或淺的感想。如能堅持運用批注法讀書,可以養(yǎng)成認真讀書、深入思考的良好習慣,這是讓學生受益終生的好習慣。
批注的形式,主要有眉批、旁批、尾批等多種形式。批注的內容,批注內容由學生當時的想法有關,主要可以歸類為疑點、美點、啟示、聯(lián)想等,針對作者的人生、創(chuàng)作,文本的內容、寫作,有疑而問,有感而發(fā)。批注的方法,根據(jù)批注的策略,歸納成比較批注、疑點批注、因果批注、想象批注、賞析批注等,限于篇幅,這里不作贅述。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熟練掌握不同的批注方法,針對不同的內容,用自己喜歡的形式,甚至將批注進行整理,寫成相應的文字等等。故批注閱讀是初中生練習閱讀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學生用心理解文本的過程。教師應當先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批注法教學指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批注方法和批注習慣。
2.用批注法進行名著閱讀指導
在初一年級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購買初一年級必讀課外名著《伊索寓言》、《繁星春水》、《童年》等原著,指導學生運用批注法進行閱讀,在書上做好批注,留下自己在閱讀中的感受和疑問。
如:《童年》中第一章對于父親死亡的描寫:“昏暗狹窄的房子里,我的父親攤手攤腳地躺在地板上。他穿著一身白衣裳,光著腳,手指無力地打著彎。他快樂的眼睛緊緊地閉住了,成了兩個黑洞;呲著牙咧著嘴,好像在嚇唬我。”
有學生這樣寫到:是白描!生命的終點,卻不能被溫柔以待!這樣的記憶,將烙在了我的心靈深處,永遠擦拭不了。
有學生寫到:瞬間被悲傷淹沒。
有學生寫到:為什么是兩個黑洞呢?是由于燈光嗎?
……
目前市面上充斥著各種解讀版的名著書籍,這些書本在印刷時自帶批注,這樣對于學生的閱讀和學習并不好,既會影響學生的個性解讀,還會降低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效果。因此,教師應當讓學生買沒有任何批注和注釋的原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另外,批注法教學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和個性,讓學生自行探究和感悟,他們愿意在哪里進行批注就進行批注,愿意寫多少字就寫多少字,自主地專注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或用優(yōu)美的文字表達自己的喜愛,或用率真的語言提出自己的疑問,或用凝重的語句標注自己的思考。只要學生真正的閱讀,真心的寫下自己的感受,就能夠獲得真實的閱讀體驗。
以《駱駝祥子》第十六章閱讀批注為例:“他的確跑得不慢,連祥子也得掏七八成勁兒才跟得上他。他的跑法可不好看:高個子,他塌不下腰去,腰和背似乎是塊整的木板,所以他的全身得整個的往前撲著;身子向前,手就顯著靠后;不像跑,而像是拉著點東西往前鉆。腰死板,他的胯骨便非活動不可;腳幾乎是拉拉在地上,加緊的往前扭。”
有學生批注:累!累!累!讀去的節(jié)奏就仿佛是車夫在一掙一掙地用力。
有學生批注:還是祥子可愛,跑的瀟灑!
有學生批注:寫得細膩,老舍到底是“老北京”!我也寫一段:車行一小段路程,我總覺得有點不大對勁,上好的馬路,車身卻微微顛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輪車那么平穩(wěn),而且,車輪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沖,片刻的停頓之后,再向前一沖。我正覺奇怪,突然發(fā)現(xiàn)蹬車的人只有一條腿。
……
這樣學生的聲音和情感與文本沖擊碰撞,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從而“批”出思想“注”出靈魂。
3.批注法閱讀中的幾個原則
批注法雖然能夠提升閱讀效果,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但是應當認識到批注法只是閱讀的輔助,而不是全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應當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質量,避免使學生的批注流于表面,為了批注而批注。因此,在批注法使用過程中應當注重一些原則,提高學生的批注質量。
第一,批注的就近原則
包含兩層含義:一、批注的內容可以是自己的閱讀感悟,也可以是新近學習到的知識的遷移,力忌假大空;二、批注時,在閱讀文字旁邊的空白處進行書寫。
第二,批注的輔助原則
批注像一條索道,將學生的思維及體驗與文本聯(lián)想在一起,如若為批注而批注或與研究名著一般,面面俱到,則肢解了文本,味同嚼蠟矣!且學生閱讀進度過緩,不利于廣泛閱讀,也會扼殺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讀”的過程才是主體活動。
第三,批注的自主原則
批注記錄的是學生探究的過程,思維碰撞的火花瞬間的心理感動是有感而發(fā),有疑而注,有得而寫。以提高理解、感悟、欣賞、評價的能力,促進良好個性品質的發(fā)展。
4.開展優(yōu)秀批注的評比,助力批注質量提升
在進行批注法教學之后,教師應當經(jīng)常組織開展批注的評比活動,將優(yōu)秀的或者有創(chuàng)意的批注進行復印和展示,并進行詳細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逐漸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在評比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好學生批注中的修改工作,將其中的誤解、歪批等現(xiàn)象及時記錄,運用課堂教學時進行匿名分析指導,讓學生能夠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激發(fā)學生的進取心,促進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開展小組互評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溝通和交流,將對名著的解讀分享給其他學生,提高學生批注閱讀名著的質量,全班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有效的提升閱讀效果,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深入的發(fā)展。
總結
總之,名著閱讀教學中采用批注法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教師應當加強名著閱讀教學中的批注指導,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艷昌. 淺談批注式閱讀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中),2016(04).
[2] 王益民. 從“缺席”走向“在場”——談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作為[J]. 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5(09).
(作者單位:浙江省蘭溪市聚仁教育集團聚仁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