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內容摘要】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傳統的教學方式和低效的教學行為仍制約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為此,筆者嘗試借助深度教學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學策略來改善課堂教學偏差行為的同時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深度教學 教學策略 地理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
新課程改革十多年來,高中地理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行為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一些傳統的教學方式和低效的教學行為仍制約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強調深化課改的重要性。地理學科結合《意見》要求,提出地理四大核心素養作為其深化課改的價值追求。
筆者發現課堂教學偏差行為很大程度是由于教學策略的認識錯誤,而教學策略的選取不當又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茖W合理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的最優化,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因此,筆者借助深度教學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學策略來改善課堂教學偏差行為的同時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經過課堂實踐,科組一致認為其對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有較大幫助。現以《常見的天氣系統》為例作一介紹。
一、基于探究性教學的思維方式培養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學的思維方式培養策略是深度教學理念所倡導的三大教學策略之一。何為深度教學?深度教學,是指教師借助一定的活動情境帶領學生超越表層的知識符號學習,進入知識內在的邏輯形式和意義領域,挖掘知識內涵的豐富價值,完整地實現知識教學對學生的發展價值。這與全面深化課程改革的價值追求極為一致。
基于探究性教學的思維方式培養策略是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對新知識的背景知識、新知識的本質與屬性問題、新知識的學科思想和學科方法等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并自我反思。探究學習的過程其是以學科思想、學科思維方式和學科方法的建立為目的深度學習過程,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筆者借助該教學策略對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見的天氣系統》一課進行優化設計。
二、巧用問題導向:創設情境,故布遺念
由于本節課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以生活案例作為教學的切入點,通過創設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建構知識結構,深入理解知識的內在邏輯意義,這樣更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通過問題導向創設情境,強調生活情境對知識建構的作用,為接下來進行探究性教學的奠定求知氛圍。下面以《常見天氣系統》中創設情境過程為例說明。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視頻情景一:【廣東新聞】臺風“天兔”今將正面襲擊珠三角地區,或成今年登陸最強臺風。今天早晨5點,其中心位置位于香港東偏南方,大概455公里的南海東北部的海域上,中心最大風力為15級。預計今天傍晚到夜間在廣東沿海登陸或正面襲擊珠三角地區。從21~24號,臺灣、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區將先后出現狂風和暴雨天氣,天兔將成為今年登陸我國最強臺風。
視頻情景二:【廣東新聞】我們再來關注一下全國的天氣,今天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會因為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持續高溫,烈日灼人,所以提醒大家做好防暑防曬的工作。此外內蒙古到西南地區一帶的雨帶今天也會持續,四川的降雨依然強勁。
2.遺留懸念:引發思考
(1)在臺風控制下,出現什么天氣現象?而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出現什么天氣現象?
(2)臺風和副熱帶高壓是指什么,有什么特點?
通過上述真實具體的生活情境導入,讓學生體驗生活經歷,營造熟悉輕松氛圍,促使學生理解本節課的問題情境,從而發揮情境與生活經驗的教學意義,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課堂更有溫度。
三、引導自主學習:任務驅動,小組探究
本節課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運用簡易的天氣圖,簡要分析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其重點是掌握低壓、高壓系統的特點及相應的天氣特征、典型天氣案例。因此,在突破重點上,筆者采用探究性教學策略進行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教學過程主要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下面以《常見天氣系統》中“低壓系統”的教學設計為例說明。
1.六大任務驅動:明確落實自主學習的各環節任務
筆者根據簡易氣壓分布圖,由簡到難,設計六大學習任務;借助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對比南北半球氣旋的氣流狀況,找出運動方向的差異;通過畫出示意圖加強對南北半球氣旋的理解,化抽象為形象,讓學生容易記住,容易掌握。這種探究性教學策略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改變為自主學習“低壓系統”的方式,逐步自主建構“低壓系統”的概念,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促進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讀圖提取信息能力的目的,間接促進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的養成。
2.小組合作探究:分工協作剖析案例回歸生活
【分組探究】請結合書本材料分析下列問題(節選):
問題:
(1)影響我國的臺風源地和移動路經?
(2)我國受臺風影響的地區?
(3)我國臺風登陸的季節?
(4)臺風會產生哪些影響?
(5)您認為該如何防御臺風?
這種基于探究性教學的思維方式培養策略而進行的合作探究有助于將傳統灌輸式課堂調整為理解性課堂,有助于將被動接受課堂改變為主動建構課堂,有助于將表演形式課堂改變為反思領悟課堂,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深度有效的教學效果,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四、促進自我反思:學科能力,循序建構
基于探究性教學的思維方式培養策略,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要求,所以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中,筆者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網絡,聯系實踐經驗,從而逐步實現學生從基礎能力到綜合能力最后到學科能力的轉變過程,最終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例如在“低壓系統”知識建構過程中,通過六大任務,由淺到深,由點到面,循序漸進,讓學生自主構建“低壓系統”概念。六大任務中,“說一說”、“看一看”和“算一算”主要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感知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畫一畫”、“想一想”則主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總結能力。學生在此能力基礎上,進一步自主建構“高壓系統”就事半功倍,學習的成就感也將有效提高,綜合分析地理現象的思維能力和地理實踐力也有所提升。
課堂實踐發現,基于探究性教學策略進行教學設計,能有效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引導學生實現知識的意義轉化和能力的達成,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因此,筆者設計學生隨堂學習反思表。(見下表)
通過探究性教學的思維方式培養策略進行教學設計能有效改變原先地理課堂出現的僅把書本知識作為事實和結論灌輸給學生的現象,從而重視地理學科的思維方式的培養和學科思想的建立,促進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逐步向地理課程改革的價值追求靠攏。
【參考文獻】
[1] 姚林群、郭元祥. 新課程三維目標與深度教學——兼談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J]. 課程·教材·教法,2011(5):12-17.
[2] 張家輝. 試析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J]. 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5):1-2.
[3] 李紅. 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需要的構建和培養策略[J]. 教育探索,2016 (5):29-31.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南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