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雪琴
【摘要】目的 研究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在神經內科治療的患者100例,使用隨機的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人,其中對對照組患者實行基礎護理的方式,對觀察組的患者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實行細節管理的具體方式,比較兩組患者在住院過程中的整體護理效果,并統計對比兩組患者對醫院工作的滿意程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過程差錯評分和患者病情自測評分等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神經內科的護理過程中可以使用細節管理的方式,效果良好,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細節管理;神經內科;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9..02
對于神經內科的患者來說,其病情一般較為嚴重,發展速度快,疾病的病種相對較多,且患者的治療費用高,當前對臨床護理的要求逐漸升高,提高神經內科護理的質量,必須著重注意護理的細節,并完善其中的路徑制度。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護理內涵,護理過程的差錯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本文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在神經內科治療的患者100例進行臨床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在神經內科治療的患者100例,(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全部知情同意)。并使用隨機的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每組50例,年齡30~72歲,在對照組患者中,男性共計28例。女性共計22例,平均年齡為(56±3.2)歲,在以上患者中,中風患者共計14例,頸椎病患者共計28例,老年癡呆患者共計5例,其他疾病共計3例。在觀察組患者中男性共計27例,女性共計23例,平均年齡為(55.8±3.1)歲,在以上患者中,中風患者共計13例,頸椎病患者共計29例,老年癡呆患者共計5例,其他疾病共計3例。以上一般資料的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首先對對照組采取基礎性護理的方式,必須滿足患者的各類基礎性護理需求,創造較為安靜的環境,對于與患者的交流并無硬性規定。
1.3 療效判定標準
首先對護理人員護理過程中的差錯事故情況進行統計,具體有發錯藥和打錯針等,另有漏發藥,護理記錄出現問題,操作失誤等,記錄完成之后,對護理人員的錯誤操作發生率等繼續全面分析與調查記錄,并進行自測評分,一般來說,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紀錄分值共計1~3分,總分為18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的護理效果較高。根據具體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分,總分為60分,分值越高,說明差錯發生率越低。對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進行調查,分為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其中,滿意率=[(滿意人數+一般滿意人數)]/總人數[3]。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分析采用LSD法,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過程差錯評分和患者病情自測評分等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當前社會的發展迅速,醫療行業的競爭日漸激烈,護理管理服務的質量顯示了一個醫院的綜合水平,其中細節決定成敗,如果在一些護理細節上把握不到位,嚴重時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一定的威脅。護理人員集輸液,發藥,測體溫等環節工作為一身,提高護理工作的細節質量可以較好的減少各類差錯事故的發生概率。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的護理過程中可以使用細節管理的方式,效果良好,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任靜娜.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8(02):1.
[2] 王喜聰,王惠娟.細節管理在神經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15):2374-2375.
本文編輯:王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