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抓好黨性教育這一核心,弘揚優良傳統,引領新一代青年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中職德育工作承擔著把學生培養成能肩負起新時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青年之重任。本文就黨史教育如何有效融入中職德育工作進行分析和闡述,希望對職業院校德育工作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十九大;黨史教育;思想道德;中職德育工作
1 引言
習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豐富而生動的教科書,用黨的歷史教育青少年,是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必經之路,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見,將黨史教育滲透到學校德育工作中勢在必行。目前,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現狀不容樂觀,學生受多元文化影響較深,使相當一部分學生崇洋媚外,追求安逸享樂,不思進取,沉迷網絡。雖然中職學校提倡以德促學,但方法缺乏創新,實行效果不理想。黨史教育的融入可以為中職德育工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加強黨史教育具有時代價值。正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古往今來,學習歷史,剖析歷史,是吸取前人經驗教訓的渠道,也是謀得更好發展的捷徑。為了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覺悟,使黨的建設后繼有人,中職德育工作內容中,黨史教育的滲透尤為必要。
2 黨史教育融入中職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下面,我們針對以下幾方面就黨史教育融入中職德育工作的必要性進行簡要闡述。
2.1 黨史教育對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時代價值
數十年來,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自誕生到發展壯大,產生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不僅是歷史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在全國各行各業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今天,在中職學校德育教學中融入黨史教育,向學生展示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奉獻精神,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螺絲釘”精神,可以鑄就新時代的“中國精神”。通過榜樣的力量使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以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弘揚時代精神,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得到宣揚。
2.2 黨史教育是中職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徑
黨史是一筆豐厚而寶貴的精神財富,它蘊含著共產黨人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昭示了革命先輩的愛國情感和高尚品質,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教材。列寧曾說,“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黨的發展之路,既有成功也有失敗,既有喜悅也有挫折,既有經驗也有教訓,讓中職生學習黨史,不僅是為了緬懷過去,更是為了以史為鑒,在歷史的基礎上找到發展的契機,這樣才能千錘百煉再創輝煌。目前是我國發展的和平時期,這使得很多人民群眾甚至黨員忽視了思想道德問題,危機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責任心減弱,形式主義、奢靡之風興起,貪圖安逸享樂,甚至出現違法亂紀現象。這嚴重的影響了黨的執政理念,有悖黨的歷史使命。因此,加強黨史教育的滲透,可以使中職學生深刻認識歷史,從中獲取經驗和智慧,提高思想道德。
2.3 黨史教育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現實需要
時代在變化,形式也在變化,黨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重任比任何時候都要繁重。面對新的時代背景,要從青少年抓起,學習黨的歷史,與時俱進,將黨的歷史運用到新時代發展和建設中,揚長避短,使每一位學生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
3 將黨史教育融入中職德育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下面,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就如何將黨史教育融入中職德育教學提出建議。
3.1 創新德育教學的教學理念
傳統的德育教學采用填鴨式教學法,缺乏互動,不僅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反而會增加反感,因此在滲透黨史教育時,更要注重對教學方法的創新。首先,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視頻、圖片等,用最為直觀、生動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黨的97年發展歷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可以采用互動式、啟發式教學法來增加師生、生生互動,提高學生參與度。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紅色網站等,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的載體。
3.2 開展豐富課余活動,在校園建設中融入紅色元素
第一,學校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游覽紅色景區,如毛澤東故居、井崗山、芷江受降坊、通道轉兵舊址等地,使學生直觀的了解偉人建黨、建業的光輝事跡,學習他們的革命風骨。第二,引導學生在課堂閱讀有關黨史的書籍,如《井岡山上紅旗揚》、《延安精神耀千秋》、《紅色歷程》、《十五歲的長征》、《苦難輝煌》等,讓學生寫讀后感,增強對黨的認識和理解,并在學生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第三,在校園環境建設中融入紅色元素,如建紅色文化墻、紅色宣傳專欄等,讓學生們在這種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中成長。第四,在學生課外活動中融入紅色元素,充分利用本地紅色資源,寓教于樂。還可以結合清明、七一、國慶等一些重要事件節點,通過播放革命題材影片、進行主題征文和演講比賽、參觀革命場館、尋訪先烈足跡、主題朗誦會、書畫展等各類豐富多彩的黨史教育活動,充分調動廣大學生學習黨史知識的積極性。
4 總結
綜上所述,黨的歷史波瀾壯闊,其中的革命傳統、歷史事件、革命理念等是塑造新時代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滲透黨史教育,能夠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為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不息。
參考文獻:
[1] 宋春梅.中職思想政治教學中人文教學理念的滲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 (10)
[2] 楊躍權.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理論觀察.2016 (2) :175-176
[3] 胡蕾.中職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之我見[J].現代職業教育.2016 (8) :181
[4] 馮時.中職政治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青年時代.2017 (16)
作者簡介:劉崇健(1975.11-)男,漢,籍貫:湖南溆浦,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中職計算機教學,德育工作;單位:湖南省懷化工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