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雋 陳宏
摘 要:在雙創教育的號召下,大部分高校開始著重創新創業教育。如何探索出一套適合的雙創教育模式,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學內容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課題。本文在自主研發的雙創教育內容體系基礎上,探索出遞進式、以畫紙為工具載體的工具式教學模式,為各高校提供可借鑒的內容。
關鍵詞:雙創教育、遞進式、工具式
一、雙創教育中的遞進式教學
在雙創教育號召下,各高校開始著重創新創業教學。為了更好地將學生推進雙創教育浪潮中,促使雙創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如何創造一套完善的教學內容,形成有效的教學模式成為了我院的重中之重,在不斷的探索學習下,開始逐漸產生、形成并完善雙創教學內容:
教學課程主要分兩學期完成,采用內容遞進式的分布,在第一個學期主要形成項目,形成團隊。學生通過觀摩學習、模擬、展示,提升自身的創業能力,尋找到合適的創業團隊,加強創業項目的打磨,完善自身創業項目。在課程中學生需要從商業模式、團隊建設、營銷、交易運輸等實踐性較強的內容進行討論、打磨與完善,達到項目的初步成型。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思辨能力、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以及路演表達水平。
在學生初步成型的項目基礎上,第二個學期以項目打磨為主,開始加強創業項目的打磨,完善自身創業項目。在課程中學生需要四象八度、客戶關系管理、團隊金三角等實踐性較強的內容進行討論、打磨與完善,并相應的學習創業項目中基礎的企業財務運營、股權設計、創業流程及融資技巧等理論知識。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思辨能力、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以及演講表達水平。通過兩個學期的學習,要求學生具體能夠:1、通過學習創業基礎的理論知識對創業過程的問題有基本的感知與應對措施;2、通過從不同的實踐性知識點入手,學生團隊討論,團隊路演,全體問題挑戰的形式,促進學生逐漸完善自身項目并針對自身項目進行展示與分享;3、將項目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不斷進行實踐,取得自身項目在各知識領域的不斷進展與完善;4、通過在專業工具的引導下,對自身項目進行詳細分析,并且從商業模式、團隊建設、營銷交易等方面進行創造性的設計與突破;5、書面匯報一個創業項目—自己是怎樣將所學的創業籌劃知識與技術技能,應用于創業項目中,并不斷進行演示、打磨、改進、再演示;6、對其他較成熟的項目進行觀摩,并結合自身項目,進行啟發改善并分享。
二、雙創教育中的工具式教學
雙創教學內容中,核心知識點圍繞蟻米基金的創業“米模型”8個維度進行,以“課堂畫紙”為學習載體,采用模型式啟發、開發式討論、引導式探尋、挖掘式推進、沙盤式作業。通過畫紙,將理論知識與學生項目結合起來,形成模型啟發式的教學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創業知識情景式與遞進式的學習。整套畫紙工具也是從基礎低階知識到高階知識的遞進式,包括了PPT課件,詳細的授課說明,知識點拓展參考以及各原型畫紙等,形成一個打包式的課程工具包。適用于高校大學生創業萌芽期與初期進行普及型、整體創業實訓教育的系統基礎課程,培育學生基本的創新創業思維、創業執行能力。后期通過產品打磨、商業模式梳理、融資演練、推廣分析、領導力沙盤等系統實戰培訓,幫助學生團隊搭建創業者思維通道和能力結構,最終在孵化園進行落地。
三、雙創教學內容設計
第一學期:特創營基礎課程
特創營基礎課程是以“蟻米模型”8個維度展開。整套教學內容包括“學習內容預習參考”、“畫紙說明及準備工具”、“知識點拓展學習”、“成套畫紙”、詳細的“授課說明”以及“PPT課件”。
四、成果應用情況
該成果已經在創業管理學院14級、15級學生進行了普及式教育。14級采用了全體老師參與做教練的形式,在主教練的引導下,每1-2個團隊有名教練老師進行面對面的項目內容打磨,和學生互動、答疑、引導學生,促進學生的頭腦風暴。15級采用14級學生充當教練助理,形成生生互助的學習氛圍。一方面可以將大部分老師釋放出來,另一方面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在14、15級實施過程中,不斷將課程進行完善,從16級開始將采用畫紙引導的方式。在此基礎上開始嘗試跨專業式的教學訓練。
該成果首先在三本B院校—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運行,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學生創業精神具有顯著效果。經過不斷時間與完善,所形成的模型啟發式,以畫紙為載體的創業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利于其他院校創業課程的導入與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