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君 薛磊 李詩睿
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的復雜和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某公司內部審計工作為基礎,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行為事件訪談法,構建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框架,為公司內部審計人員的提拔、培訓、晉升提供支持,為提升內部審計工作效率提供方法,更為克服內部審計任務繁重和人員編制有限的矛盾提供解決方案。
框架設計工作是在韋伯的組織理論、法約爾關于企業人員的能力構成與知識結構理論、專業勝任能力模型等理論基礎上,借鑒IIA的審計經驗,以阿拉伯數字“1”、“2”、“3”、“4”分別表示專業勝任能力中的了解、理解、熟練和精通,結合企業實際,提出動機、職業道德、技能和知識四個要素的專業勝任框架。
首先是動機,直接決定了內審人員的工作方向和其他素質具備的前提。通過表1看出該因素的第一層級包含良好的工作態度和積極服務的意識。良好的工作態度,包括積極主動、良好的求知欲、認真負責、正直等。積極服務的意識包括奉獻、勤勞、敬業、追求卓越等。
其次是知識,這是一個職業能夠得以正常運轉的基本要件,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框架中的基礎內容是專業知識。現階段,我國已通過《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和《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實施辦法》等法規對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具體審計活動要具備的相關領域知識做出了規定。根據上述規定和具體業務特征將知識部分以學科作為分類標準,在一級層次分為職業基礎知識、職業技能知識、職業環境知識、經驗四個方面。以職業基礎知識為例,二級層次中又包括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等6個方面。
再次是技能,他的高低對于內部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溝通、對最新審計知識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技能的第一次層次分為行為技能、分析\設計技能、鑒別技能、人際技能、組織能力。其二級技能又包括在審計過程中運用非財務評價方法、具備戰略的眼光、風險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等31個技能。以風險管理能力為例,通過表2可以看出,該能力的描述分為三點,其能力的高低與職位的高低成正相關,即對管理者的要求遠大于員工。
最后是職業道德,這一勝任能力是在愿意從事內部審計職業之后產生的,他是指涵蓋了內部審計職業中所應具備的道德規范和底線,并制約著素質發揮和應用的方向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構成共分為兩個級別八個要素,所有的內部審計人員都應該精通這些職業道德要素。通過表3框架中的獨立性、客觀性、遵紀守法為例分析,反映出對所有員工而言,對其職業道德的需求都是“4”精通。
上述四個因素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動機作為框架基礎要素起到思想先導的作用,知識作為必備要素為進一步掌握技能提供保障,技能是在知識的基礎上準確、高效的解決問題,職業道德作為框架設計保駕護航。
為確保公司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框架發揮作用,公司仍需培養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制定內部審計準入和遴選制度、建立精細化的績效考核管理方法等保障措施,不斷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S].2003.
[2] 張玉亮.國家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研究[D].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 劉昂.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職業勝任能力框架設計[D].山東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3(6).
[4] 張娟,張慶龍.論內部審計職業勝任能力結構模型與需求框架[J].會計之友,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