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挑戰帶來了新的機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將會圍繞返本開新和吸收借鑒工作、全面關注社會重大現實問題、構建新的理論體系這四個方面展開新的研究。
關鍵詞:發展走向;追根溯源;關注問題;中國特色
新形勢下,社會主義實踐給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帶來一些新的困難和挑戰,但縱觀當下各大理論學說,馬克思主義理論依然是21世紀不可超越的一門科學,開放的馬克思主義有它的過去,有它的現在,必定有它的未來。我們可以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未來發展進行如下預測:
一、追根溯源
由于目前我國對馬克思主義文本的研究和考據所做的努力還不夠,沒下大氣力、沒下苦功夫,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不多,一知半解就開始侃侃而談。在加上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教科書體系是對前蘇聯體系的一種借鑒,體系由于種種原因存在著某些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對馬克思主義深入挖掘成為理論界當前最大的課題,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特別是馬克思本人的著作不斷進行新的解讀,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真正實質。對此習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領導干部在研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的同時,要追根溯源,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認真學習毛澤東同志的著作。” 這種追根溯源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復古傾向,不是僅僅回到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上,也不是僅僅回到馬克思恩格斯某些具體論述上,而是通過這個方法,不斷的發掘馬克思主義所內涵的寶藏,進行返本開新,全面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
二、堅持問題導向
馬克思反復強調理論不僅在于認識實踐,更在于改造實踐。“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進理論創新。” 在我們理性考察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同時,不能不關注新形勢下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新課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已遙遙領先,政治體制改革還相對滯后,怎么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怎樣落實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出理論說明。十八大以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經濟對我國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如何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如何從理論的高度把握它發展的規律,如何理解這與傳統馬克思思想的差異,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當代馬克思主義做出科學的闡釋。新的時代不斷產生新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理論,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遭遇問題,解決問題,并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三、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全面關注社會主義實踐新課題,這兩方面的努力必然導致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的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建立。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深入閱讀和理解,使我們重新認識馬克思等經典作家,進一步走進馬克思等經典作家,重新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其本真精神。中國馬克思理論工作者在這個過程中經過自己認真深入的解讀、理解,形成自己獨立的具有創造性的見解,然后對當前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材體系進行改造或者重構。全面關注社會主義實踐新課題,用馬克思主義研究問題的立場、觀點、方法論分析解決當下社會發展遇到的最大問題,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正確性,并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以上兩個方面的努力必然使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構建有中國聲音的馬克思主義新形態,在馬克思主義豐富遺產上發出屬于我們民族自己的聲音。
四、立足中國、借鑒國外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實踐證明它是科學的理論,在構建有中國聲音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過程中,必然會與中國傳統文化,西方哲學社會科學發生碰撞。要想馬克思主義進一步中國化,形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就必須不忘本來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遺產,從而逐步使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走向現代,發出屬于自己民族的聲音。現代西方文化雖然有著意識形態的烙印,但依然是現代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國馬克思主義要想走的更遠,更好的為時代服務,就必須大膽吸收借鑒西方文化中合理的因素。
參考文獻:
[1] 張品彬.《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趨勢的理性思考》[J].理論視野,2016,(1):32-34.
[2] 安啟念.《關于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歷史階段問題—中西哲學發展比較研究》[J].教學與研究,2004,(10):19-23.
[3] 安啟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階段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J].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7,(2):57-63.
[4] 李鳳珠.《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現狀、問題及未來走向分析》[J].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0,(10):62-63.
作者簡介:晏小紅(1992.10)男,漢,,籍貫:重慶萬州,學歷: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