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剪紙,是我們民間最普通的一種藝人剪的作品,但它也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 本文筆者主要探討了剪紙的涵義,闡述了剪紙的起源、南方和北方兩個地區剪紙的藝術特點、以及剪紙的制作程序與方法,充分展現了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關鍵詞:剪紙;藝術;特色研究
一、剪紙的涵義
剪紙是一種人們用剪刀在紙上剪的一些花紋,一般有折疊剪紙、剪影、彩色剪紙、點染剪紙、套色剪紙等,它有著許多的特性,例如裝飾性、趣味性、美觀性、實用性等,主要用于裝點人們生活或者是一些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同時也顯示出了它獨特的藝術生命力。剪紙給人們更多表現的是一種親切、美觀、樸素、通俗的感受,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的是一種具有抒情、教化、認知、娛樂等多樣的社會價值,同時它和人們的生活、生產都息息相關,與民間習俗結下了很深的緣份,像一顆既燦爛又絢麗的東方明珠一樣,裝點著人們的居住場所,美化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二、剪紙的起源
中國的剪紙最初起源于東漢蔡倫的造紙術,后來隨著時代的演變,剪紙藝術到南北朝時期逐漸成熟并且直到清朝以后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是一開始的剪紙主要流行于宮廷并且被當時的侍女們所愛。直到唐宋之際,民間的剪紙已經流傳于人們的各種喜慶場合,乃至到元代,已經流傳到中東和歐洲地區,并且在當時剪紙藝術作品已經和人們的喜慶節日息息相關,將一些零碎的信息編制起來,然后從中去探索中國的剪紙。如今有幸在甘肅的敦煌和山西晉中等地發現了不少剪紙,因此一些研究者也從各種文獻和資料中甚至一些博物館去尋找有關剪紙的痕跡,他們盡可能的去探索有關中國的剪紙。
三、南北方剪紙特點的比較
1、南方剪紙的特點
南方剪紙的特點是以精致唯美,講究的是玲瓏剔透、細膩寫實,以“陽剪”為主,線條纖細順暢,粗壯有力,題材大多為山水風光,構圖比較精美,刀法細致入微,神態更加逼真動人。以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為例,揚州可以說是我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這些地區的剪紙常以工整簡潔而又細膩微妙的線條進行合理有主次的穿插在每一幅畫面,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2、北方剪紙的特點
北方剪紙的特點主要是以樸實生動為主,此外是氣息雄厚、豪放寫意,質樸夸張,多采用的是大塊的面來表現,以“陰剪”為主,題材上多為人物、動物,在內容表現形式上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繼承傳統文化,另外一種就是貼近生活,為了近距離的反映人們的現實生活。如在山西、陜西、河北、山東這些地區的剪紙特點比較顯著,尤其在黃土高原剪紙的顏色到處是紅紅綠綠,但是從做工來看其技藝精湛,造型古樸,寓意非常有趣,形式多樣。
四、中國剪紙藝術的特點
(一)結構上:
剪紙非常注重線條,畫面由線條構成,因此線條是剪紙的基礎。每幅作品都是由長短不一、粗細不同的線條組合成的,如果紋樣的一部分剪掉了,剩下的部分就會散亂,給下面的制作造成困難所以在塑造形象時必須要考慮剪紙的這一特點,它與剪紙形象的塑造有極密切的關系。
(二)圖案上:
剪紙工藝上刻不斷、剪不落的連接性,決定了它的形象塑造必然是簡潔清晰的。如果一幅剪紙作品中次要的線條不能強過主要線條,所以,在每一幅剪紙中必須緊緊抓住主要部分給予刻畫,其他次要部分一筆帶過,這樣主要形象的主要部分便一眼看出。所以整個畫面中一定要減弱次要的東西來襯托要表達的主要的東西,這樣主要的東西就會更加清晰、突出。
構圖形式是平視構圖, ,整體上不講究透視的規律,但是仔細看局部卻有透視,各個局部形成的比例都是根據構思與畫面的需要任意確定的。
(三)裝飾效果上:
剪紙的裝飾主要是夸張變形,就是在造型上把最富有表現性的部位有意的夸大,進行比例上的扭曲變形,主要是為了加強形象的生動性。這就要求作者擅長抓住對象的特征,省略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加以概括和夸張,并追求比原物更加生動。剪紙的夸張變形時一定要有度的把握,不能毫無限制地去夸張,另外,要找準夸張變形的部位究竟處于什么位置。剪紙的裝飾特點主對自然的形態進行加工,讓沒有規律的自然形態變為有序且有規律可循的形象。在剪桃子時,在桃子上裝飾一個壽字和一些有規律的鋸齒紋,會使一只普通的桃子變成想象中的壽桃,顯示出了剪紙濃厚的裝飾美感。
五、總結
如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剪紙已經很普遍,例如在過春節時,各家各戶都要用剪紙來裝點房屋和門窗,給我們節日增添喜慶的氣氛,大多都是紅色為主,以顯示節日的喜慶,也常常被看成節日里最高雅的藝術。因此,剪紙藝術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魅力,雖然說這種剪紙是自由的,不做作,用最簡單的手法來表達作者最真實的感受和民族的風情。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需要對剪紙藝術挖掘的更加深入,更加系統,它那獨特的藝術魅力是當下人們需要繼承的,有人說,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所以,對于這樣就得剪紙文化還是你值得收藏和珍惜的。
參考文獻:
[1] 英浩;淺談作為民俗文化的藝術載體——剪紙[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2] 許中美;民間剪紙的吉祥語言初探[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年04期
[3] 左尚鴻;荊楚剪紙藝術與巫道風俗傳承[J];湖北社會科學;2006年12期
[4] 劉錫誠;民間文化搶救:歷史的使命[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5] 門小勇;民間剪紙中的女性崇拜[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6] 任海燕;;淺談陜西民間剪紙的造型藝術[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作者簡介:閆年平,女,1992年01月出生,漢族,山西臨汾人,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