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沖
【內容摘要】現如今,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善于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性人才是信息時代所需要的。關注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問題教學”正體現了新課改理念。“問題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積極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存在的問題,結合實踐經驗,提出基于“問題教學”的高中語文教學的相關改進策略。
【關鍵詞】問題教學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進策略
古往今來,知識的產生都歸因于問題。創新創造并不是來自書本,而是來自問題。問題能促使人們不斷地思考。現如今,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善于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性人才是信息時代所需要的。那么,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全面人才,是我國教育的重任。
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語文學科對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優良品格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改革以來,語文學科教學已不再是偏向于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學生在具備豐富知識的基礎上,探索求新。關注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問題教學”正體現了新課改理念。然而,由于高中語文“問題教學”長期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學上仍然存有不足之處。因此,廣大教師需要更新教學觀念,順應素質教育的新形勢,力圖構建與現代教育相匹配的“問題教學”模式。
一、“問題教學”的內涵
“問題教學”是一個復雜的教學過程,至今未有一個讓大眾認可的概念。問題教學可以激發和強化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由于問題的難易程度不同,將給學生帶來成功和失敗的體驗,學生在成功體驗中獲得知識、積極情感和能力,那么學生在失敗體驗中延續對問題的探究,從而有助于提高其思維品質。由此可見,問題教學是圍繞學生,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它將教學內容轉換成問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探索中解決問題并獲取知識。學生在“做中學”的同時學習能力亦得到很大的提升。總之,問題教學是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學習研究能力為目的,運用問題啟發、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
二、 “問題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問題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出其獨有的價值。
“問題教學”有益于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目的不是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全面的發展,學生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以及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衡量其是否得到發展的重要因素。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可見,問題意識是關鍵所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引發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欲望,在解決探索中不斷地發現問題,促使思維發展。長期引導下,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這也是一種可持續的、終身學習能力。
“問題教學”有益于學生優良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即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很重要。在語文問題教學中,學生有足夠的思考和體驗的機會,教師引導學生批判思考,挑戰權威。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探索中得到發展。教師的積極情感的支持。給予學生面對挫折的勇氣,鼓勵其克服困難。在學習中,教師多加引導學生善于和他人交流合作,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這對優良的精神品格和積極向上的健全人格的養成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問題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問題設置單一,遏制學生興趣
在高中語文問題教學中,問題設置非常關鍵。巧妙的設計教學問題,可以激發學生探索問題,分析問題的欲望從而很好的解決問題。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問題設置過于表面化、單一化。加上一問一答的模式,從根本上遏制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受挫,長此以往,學生失去思考的能力,失去對語文的興趣,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
2.主體不明確,學生缺乏思考空間
新課改已明確指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中語文問題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包攬包辦造成“問題教學”主體缺失,學生主體地位被忽略。教師提問后過于倉促地公布結果,導致學生沒有思考的機會,嚴重缺乏思考的空間,并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這都歸因于教師一味的按照自己的預設安排教學試圖掌控課堂。殊不知,學生的思考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3.提問失衡,學生難以深入思考
課堂教學設計問題的量和教學質量并不是正比的關系。在傳統的問題教學中,教師將問題填滿整個教學過程。問題大多較為雜碎,并沒有考慮系統性以及層次性,并不能有效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學生在這種教學氛圍中難以深入思考。面對眾多問題也只是一一解答,并不是真正解決問題。因此,不能真正把控問題,學生無法主動深入探究問題。
四、基于“問題教學”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進策略
1.發揮學生主體性,鼓勵主動提問
新課程背景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必需摒棄舊觀念,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立足學生的立場,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在探索中激發其創新思維。用問題促進學生學習,用問題激發學生主動性,激勵其深挖問題本質的精神,在問題中疑惑,并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最終在問題答案中收獲。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提問,積極思考,尋找問題的切入點,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還要重要。
2.激發探究興趣,喚醒問題意識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機。教師需要立足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對所教內容全面深入地分析,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有效激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渴望,真正喚醒其問題意識。例如,在學習《再別康橋》時,教師詢問學生是否讀過徐志摩的文,徐志摩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大家是否想走進詩人的內心?學生探求問題的興趣被激發,有的學生問,為什么這種淡淡哀愁感會如此牽動讀者的心。學生的問題意識被喚醒,從而深入探究,感受詩歌魅力所在。
3.有效設計問題,引導深入思考
問題教學關鍵在于問題的設計是否恰到好處,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注意為題的開放性、啟發性、難易適度,體現層次性、角度新穎、數量要適度,且抓住提問的時機很關鍵。教學中教師的有效提問,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
問題,才能起到積極的問題導學的作用,才能真正地發揮問題激發好奇心,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問題的設計方法上,教師可利用新舊知識的矛盾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也可以提出虛擬性的問題,使得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得以延伸,從而使得思維的發展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比較對照來引發思考。例如,在《祝福》中魯四老爺和祥林嫂人物命運的對比,文中為何在最后這樣對比,用意何在?激發了學生的深入思考,尋找矛盾的突破口。還可以利用文字的多以特征來激發學生思考。再例如,《再別康橋》中分析“柳樹”的意象時,學生列舉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柳和留是諧音,有離別的牽掛。
結語
在高中語文課堂的問題教學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面對諸多問題,教師需要找到歸因,針對不足進行改進。那么,教師必需更新教育理念,以生為本。勇于改變、創新教學,力圖將“問題教學”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努力探索“問題教學”的實施策略,并對這些策略進行優化,能讓學生在問題教學方式下,通過不斷的問題的提出與挖掘,并深入到探究下一個問題,使得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真正得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迎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式教學法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課程(下),2016(6):53.
[2]王杰.以問題為導入,提高學生探究意識——論高中語文課堂教學[J].閱讀與鑒賞(上旬),2011(12):58-59.
[3]朱武蘭.問題與改進:閱讀教學中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基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片斷的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2):87-92.
[4]彭玉華.基于“問題教學”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進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1):39-42.
[5]葉延武.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的問題與對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學教學實踐為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0,30(3):22-26.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毓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