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霞
【內容摘要】留守兒童是指由于父母雙方或者一方長時間外出打工而留在農村,并且處在小學或初中的需要有人照顧的兒童。心理危機干預是為處于困境或者遭受挫折的個體提供心理關懷和短程幫助的一種心理治療方式。中學生處于心理危機的高危階段,留守中學生更需要心理上的援助。本文將著重從家庭和學校兩個方面對預防初中留守兒童心理危機提出建議,旨在幫助孩子們養成獨立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增強心理抗壓能力,從容面對、有效解決人生遇到的沒有阻礙。
【關鍵詞】留守兒童中學生心理危機干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農村城鎮化進程的日益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都選擇離開家鄉,常年在外謀生。經濟能力稍好的能夠將子女帶在身邊,并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經濟能力不能承擔的,只能將孩子留在農村,成為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兒童”。據可靠數據顯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5800萬左右,其中處于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留守兒童約有4000萬[1]。據2013年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逐年在增高,留守兒童犯罪率占未成年人犯罪率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而且留守兒童自殺、自殘現象也時有發生[2]。對于這些孩子而言,造成他們問題的根源不是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出現的具體問題,而是這些具體問題給他們帶來的心理困擾。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少了家庭核心情感(父母)的關懷,自身的不成熟與認知偏差等因素,使他們普遍都存在敏感心理和自卑情結。其中父母在外打工對初中留守兒童的自尊影響更明顯[3]。
初中是兒童轉變為青少年的初始階段,孩子們需要適應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學習任務與目標;初中也是學習拉開差距的高峰期,眾多因素匯聚一起,導致中學階段成了心理危機高發的階段。對于留守中學生來說,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沒有外界幫助他們建立信心,培養他們獨立、堅韌的意志,很容易形成心理危機。如何幫助初中留守兒童安全、健康、自信地度過初中生涯,這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為之努力的動力。
初中生的心理危機普遍都處于心理危機的產生階段,但是大多數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通常都會把精力放在已經產生嚴重心理危機的個體的咨詢和調適上而忽視這類群體的心理問題。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的重點應該是預防,預防才能具有普遍性,才能有共通點。因此,對于初中留守兒童而言,讓他們建立自信,讓他們覺得學校不僅僅是學習的地方,而且是心靈受傷的庇護所,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時候不再彷徨,不再走彎路、走極端,知道可以找同伴、老師、家人尋求幫助。因此,對初中生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預防必須要從他們自身出發,同時結合家庭和學校必要的教育,因為這兩方面是他們每天都必須接觸的,也是最能起到直接影響的,只有這三管齊下,才能保障他們健康、自信的學習和成長。
一、從自身出發,尋求思想的改變
尊重、理解父母是解除留守兒童心理危機的關鍵之一。初中的孩子進入到生理和心理迅速的成長期,心理的不成熟和成人感并存,一方面他們渴望能夠像成人那樣行事,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離開家長的支持,所以他們就是這樣矛盾的個體,表現出來的就是叛逆。而大多數初中留守問題兒童最常見的表現也是叛逆。有一部分是疏于管教,受到不良環境影響而造成的,而絕大部分則是期盼父母回歸的一種手段。每當看到別人都有足夠的親子時光,而自己只能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他們渴望父母的陪伴,只能出此下策。針對這部分留守學生,只有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懂得父母的不易。依靠父母,不如依靠自己,培養自身獨立的個性,才是愛父母、愛家人、愛自己的正確方式。
二、增多親子時光,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心理環境
父母在外打工不易,但是孩子才是家庭的首位。父母在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經濟基礎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的教育。自己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但是必須給孩子一個合適的監護人。隔代教育不一定不好,但我們也要正視它可能存在的弊端。每一個家長都要明白,時代在變化,養育孩子不僅僅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就可以了。還需要關注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心理變化。雖然不能陪伴左右,但是通信技術如此發達,可以每天或者隔三岔五跟孩子通話,了解他們在家里和學校的情況,也可以跟他們說說自己最近的情況,多多交心、多多溝通;每月和孩子的任課老師或者班主任溝通孩子近期的學習情況;有時間需要回家關心他們,畢竟他們更需要溫暖的親情。這樣,孩子就能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掛念和關愛,真正實現賺錢和教育兩不誤,讓孩子的心靈能夠健康的成長。
三、加強學校教育,把愛留住
對于留守兒童而言,讓他們能夠快樂成才,學校教育首當其沖。學校應該要讓孩子們感受到被關愛、被保護,讓他們學會傾訴、學會尋求幫助、學會心理調適。
健全留守兒童檔案管理,實施結對幫扶、及時跟蹤的管理模式;學校心理教師不定期進行團體輔導,共同經歷和共同語言,互助是最理想不過了;正常開放心理咨詢室,面詢、電訊相結合,幫助來訪個體緩解情緒、合理調適;班主任是與學生聯系最直接、最廣泛的,在危機干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實施同伴互助,設立班級心理委員,協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師做好心理危機預防工作。
【參考文獻】
[1] 全國婦聯. 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節選)[J]. 中國婦運, 2008(6):34-37.
[2] 夏維海, 蔡昭敏. 我國留守兒童心理研究現狀與展望[J].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14, 30(11):23-29.
[3] 洪霞. 解開自卑的情結——阿德勒與奧修自卑情結比較及啟示[J]. 社會心理科學, 2007(z1):215-219.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南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