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時代的到來,五花八門的信息四處傳播,讓孩子過早的接觸到不良信息,使得學生在心理上普遍早熟,出現的小學生“早戀”。
關鍵詞:早戀;信息誤導;青春期;模仿
社會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的途徑也越來越廣泛,五花八門的信息也隨著信息渠道的四處傳播,期中大量的不良信息也隨之進入人們的生活,這使得讓孩子過早的接觸到大量的不良信息,尤其是信息中包含的異性交往互相愛戀等內容,使得學生在心理上普遍早熟,在以前中學時代出現的現象——早戀,現在也在小學生中隨之出現,在中學生中男女同學互相傾慕、傳紙條、寫信、結伴游行,小學生也在大膽地嘗試,表達“愛戀”和模仿行為。這種類似“早戀”現象的發生,并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身心健康,也為班級的日常管理造成很大的影響。現在將舉例究其原因分析。
一、電視劇情節模仿效果
本學期,我班女生金同學與同級另一個班的男生閔同學產生早戀的傾向。通過了解是這樣的,金同學說:“兩個班一墻之隔,下課后,同學們在一起玩耍,在玩耍的過程中,由于同學之間相互開玩笑,說她和閔同學怎么怎么,開始還沒有覺得什么,后來覺得這樣很有趣,在周末開始兩人約幾個同學在一起,而且某個電視劇中的情節:‘兩個情侶把彼此的名字刻在對方的皮膚上,表示對對方忠誠,他們在自己的皮膚上試了試,結果疼,沒有刻,說每天刻一點,時間長了刻成了,結果老師被發現了。”在通過在班級里面調查了解,事件大致就是這樣。究其原因實際上是由于同學之間起哄,在加上學生的模仿心理和有相應信息來源作為參考,于是在沖動的情況下產生了這樣的結果。通過溝通后,明白了這種行為的后果,而且兩位同學也認識到自己做錯了什么。
二、大量的校園愛情電影、動畫、小說對學生的認知誤導
通過了解,很多的動畫、小說的情節中,尤其是在一些國外的電影、動畫片中,在通過思想和語言表現學生之間的愛慕之情,為學生的早戀提供了參考。例如在電視劇《流星花園》,或在百度搜索中搜索“校園愛情電視劇或電影”,可以搜索到許多以校園愛情為題材的影片,而且還有排行榜。這些題材的影片從正面反映的是校園愛情的美好,有的拍得好一些是勵志劇,但是從側面傳播了一種信息,會讓學生認為校園愛情很美好,在上學時就可以談戀愛,找男女朋友。因為電影和電視劇上就是這樣來演的,電影中的情節他們只是搬到現實中來而已。在教育學生時,有些學生還回利用一些情節來反駁老師,說‘電影中的男女主人公最后都能怎么樣怎么樣,所以在處理學生的早戀問題時,作為老師沒有充足的理由來說服學生不可以談戀愛,只能說這樣是不對的、是錯誤的或者是學校禁止的,沒有一個可以讓學生信服的理由,在有充足理由來反駁老師時候,老師又怎么能夠達到解決學生早戀的問題呢?
三、男、女孩子先后進入青春期,生理上的許多變化,對異性的愛慕,這是人體發育的一種本能,是孩子告別少年時代經歷的特定時期。
由于現在物質生活條件豐富,有些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發育早一些,他們已經感覺到男女的不同,對異性產生神秘感,有時間突出的表現自己來引起同學的注意。但是如何處理男女生之間的關系,心里沒有準則,由于沒有正確的引導,也沒有可信任的人來分享心中的困惑,當接觸到相關的媒體信息后,明白原來是這樣處理的,但是由于接觸的信息的誤導,從而導致處理結果發生偏差。
因此,對于學生早戀問題我看到了許多的處理方法,但是我覺得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解決結果應該會好一些。
四、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
當這樣的情況出現后,作為老師首先在班級內做思想工作,以談心的方式說一說班內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在描述有關“學生早戀”的話題時,不提名,只說事,在描述的過程中學生會明白老師描述的事情發生在誰的身上,并老師提出這就是“早戀”,同時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對這個情況做出判斷,假如是我我該怎么辦?讓學生明白這種事情可以做,但應該讓其弄清楚這種事什么時候可以做,現在應該干什么,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對其他學生起到了警示作用,同時對學生是一種尊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
五、堵不如疏。
如果在班級內出現“早戀”傾向的學生,在教室中直接說出來,說咱們班有同學是“男女朋友”關系——戀愛了,不提名,看看學生什么反映,然后告訴學生可能是老師太敏感了或者注重說明,這些學生表現為交往過密而已。設計一個情景劇,讓學生來扮演角色,明白談戀愛是怎么會事情,讓學生看見這件事的真面目,解除學生的神秘感,讓學生明白談戀愛是可以的,但是那是長大以后的事情,現在來做的話太遙遠,讓學生認識到是談戀愛時間錯了,是他接觸的信息有問題,結果導致這樣的錯誤。
由于在平時,老師和家長把學生談戀愛視作“猛虎”,大逆不道、傷風敗俗,過分嚴厲的批評和苛刻的責罵,從不關心學生的心理變化和身體變化,一味的強調不能干什么,在他們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下,老師和家長的行為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你們不讓我干我偏偏這樣,結果促成了學生的早戀。因此,在早戀問題的處理上既要提高警惕,又不能失之過嚴,方法得當,而不失準則。
總之,小學階段在班級內適時開展針對性的集體活動,對于學生預防早戀現象的發生,是非常有幫助的,在活動中體現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精神,積極倡導同學異性伙伴之間的健康交往,消除學生對異性伙伴之間的神秘感。老師及時的幫助他們認識世界、了解社會。讓認識清楚他們的“戀愛”往往是在單純與好奇地模仿影片中的“酷仔”、“靚妹”中開始的。抵制不良信息,防止它們對學生產生誤導和錯誤的認知,同時讓家長也明白不良信息對孩子的誤導作用,和家長一起構筑一道健康的成長環境。
作者簡介:冶粉平(1983年4月),女,回族,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人,本科學歷,畢業于西北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