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玥嬌
摘 要:隨著我國“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和貫徹、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銀行逐漸成為金融體系中的新生力量。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銀行迅速擴張,但其未來發展仍是機會與威脅并存。本文運用SWOT分析和波特的五力模型對我國互聯網銀行未來發展的機會與威脅進行剖析,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對互聯網銀行行業的未來發展有所促進。
關鍵詞:互聯網銀行;SWOT分析;五力模型
一、引言
互聯網銀行是金融體系不斷升級和創造的新型業態,也是最具活力的一種發展模式,是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時代的產物?;ヂ摼W銀行既能顛覆和創造全新的銀行體系,又能促成更加完善和靈活的服務模式。未來互聯網銀行的發展既要把握機會,也要識別威脅。
二、互聯網銀行未來發展的機會
1.技術日趨完善,用戶基礎較好
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發展、技術不斷進步,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技術風險正在逐漸降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用戶放心地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和互聯網貸款產品等服務。同時,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支付技術的日趨完善使用戶的使用方式更為便捷,這也極大地豐富了互聯網銀行的用戶資源。
2.資金需求量大
目前,小微企業是資金需求的重要力量。我國企業絕大多數是小微企業,占比約為96%,它們創造了約60%的就業、50%的稅收和40%的GDP,然而,其獲得的金融服務只有不足10%,遠未享受充分的金融服務,小微金融業務擁有巨大市場潛力。另一方面,小微企業的需求較為復雜,很多傳統銀行難以在短時間內創造和撮合這種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這種一對一式的個性化產品及服務只能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支撐實現,這為互聯網銀行的發展創造了機遇和巨大的利益空間。
3.利用大數據與云計算
信息不對稱是小微金融業務發展的一大難題,從信息經濟學的角度看,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導致了金融風險,顯著降低了金融市場的運作效率。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為互聯網銀行小微金融和風險管理實現標準化、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互聯網銀行可通過引入大數據模型進行數據挖掘與云計算處理,從而有效地調查、判斷、監督企業的還款能力與還款意愿,及時甄別異常狀況,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4.國家政策扶持
從宏觀政策層面看,目前國家對于互聯網銀行的發展持積極態度,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進一步解禁和放寬民營銀行市場準入。其次,鼓勵其更好向“小微”、“三農”提供規范服務。最后,取消了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比例不得超過 75%的規定,將存貸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這對于資產業務較強、存款業務較弱的互聯網銀行來說是有利的。
二、互聯網銀行未來發展存在的威脅
1.監管上仍存在缺位,具有法律風險
互聯網銀行作為新興行業,其多方面發展情況已經突破了《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范圍,尚未出臺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規來加以約束,政府監管存在空白。而在支付結算領域,我國目前只有中國人民銀行的規章,沒有 《支付結算法》,有關互聯網銀行支付結算及其他互聯網支付基本上也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
2.互聯網銀行行業競爭激烈
大數據環境下,小微金融市場競爭主體迅速增多,競爭局勢十分激烈。利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分析當前網商銀行需要面對的主要競爭狀況如下:
(1)現有同業競爭:除了傳統商業銀行外,直銷銀行 與其業務的同質化水平最高。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8月末,國內開設獨立直銷銀行APP應用的銀行已達105家。據調查,用戶對于直銷銀行最滿意的三方面分別是:資金安全性、銀行的背書以及客服的質量。這也是直銷銀行相對于成立較晚、發展較新的互聯網銀行最大的優勢。
(2)潛在進入者:隨著金融體系的轉型改革,民營資本,如百度、美團、小米、蘇寧、眾邦等各界的大型企業將陸續進軍銀行領域。此外,以百度為首的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銀行合作建立直銷銀行的模式,將進一步催生成熟和極具競爭力的直銷銀行列隊。
(3)替代品威脅:互聯網銀行由于政策的原因,并不能完全的發揮銀行功能,且服務項目較少,只有幾個極為簡單的理財產品和貸款產品,與其他互聯網金融企業相比,服務同質化高,可替代性較強。
3.利率市場化使得市場利差縮小
2013年7月19日晚,央行宣布從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未來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也終將被取消。而如果存款利率完全放開,尤其是活期存款利率放開,將影響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沒有了收益率的保證,消費者很可能不再繼續追隨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這些金融產品。因此,利率的市場化是互聯網銀行需要面對的潛在威脅之一。
4.信用體系建設有待完善
互聯網銀行作為互聯網與金融結合的產物,對于征信系統有著強大需求。長期以來,我國個人征信體系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盡管目前支付寶已經以其海量客戶數據為基礎,建立了一套互聯網信用信息系統的雛形,然而信用體系仍存在數據缺乏完整性和可分析性、市場開放度低、信用信息不能共享等不足,不僅給信用評級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并且影響到評級的可信度,也不利于資源整合,易造成重復投資、資源浪費。
四、小結
為了把握機會,應對威脅,在宏觀層面,國家應完善相關法律制定,健全征信系統;在中觀層面,互聯網銀行應加強業務創新,提高競爭能力;微觀層面,互聯網銀行應通過加強吸收存款能力、改善放貸投向等途徑降低經營風險,從而實現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范振楚. 我國互聯網銀行的發展研究[D].湘潭大學,2017.
[2] 張凱,李天一,劉楊.當前互聯網銀行發展的思路及建議——以前海微眾銀行與浙江網商銀行為例[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38(02):51-55.
[3] 張建利.構建互聯網銀行金融服務平臺[J].金融電子化,2013(12):26-27.
[4] 周繼述,王雪松.大數據助推銀行全面風險管理[J].中國金融,2013(1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