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厚鸞
摘 要:為實現建設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企業必須要優化內部環境,積極構建和諧企業。企業在此情況下,建立和諧勞動關系,重點從三個方面,建立和諧勞動關系,保證企業穩定健康發展,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關健詞:建立;勞動關系;促進;企業發展
作為社會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對于吸納社會勞動力、創造社會價值、維護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從三個方面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明勞動關系和諧之義,建立企業與職工和諧共贏平臺
企業與員工勞動關系和諧與否,關鍵因素在于雙方利益關系的處理上。這方面,存在一個企業集體利益與員工個人利益關系問題,員工作為個體存在于企業集體之中,而企業集體利益是由員工個體創造出來的。對企業來講,沒有員工個體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就不可能有企業的發展,因此,為實現企業與員工共生共享共成長的愿望,企業必須承擔好相應的社會責任。對員工來講,沒有企業的發展,其根本利益也同樣沒有保證。因此,無論從企業現實需要、員工根本利益考慮,還是從企業社會責任角度衡量,企業與職工都應建立起和諧共贏平臺。只有創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實現員工和企業的和諧共贏,才符合勞動本身的真正意義。
二、筑勞動關系和諧之基,堅持依法依規和以人為本
在利益主體對比上,企業總是處于支配或主導地位,特別是在我國這樣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過剩的國家,企業在創建和諧勞動關系上更是居于絕對的優勢地位。企業不僅成為勞動關系建立和存續的載體,而且也成為勞動關系在建立、存續、變更和終止過程中,協調雙方利益關系的基地。因此,在企業建立、存續、變更和終止勞動關系過程中,務必要做到依法依規。我單位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將認真學習貫徹新《勞動合同法》,作為實現企業與員工和諧共贏的有效措施。圍繞新法的學習、宣傳、貫徹、執行,出臺了多項措施,切實加強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學習,認真研究《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頒布施行對勞動關系的影響,及時分析在勞動糾紛方面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提前制訂工作預案,做好勞動關系預警,增強了工作預見性和針對性。在此基礎上,我們從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入手,配備了專職勞動合同管理員,建立了勞動合同臺帳和信息數據庫,準確掌握勞動合同簽訂、續訂情況,確保勞動合同簽訂、續訂率100%。向員工宣傳解釋好,工作制度理順規范好,這樣就能使員工人人知法、懂法,進而消除員工因不明白產生誤解導致不穩定因素。
二是充分發揚民主,重視并加強重要事項的職工民主參與。始終把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作為協調勞動關系的重要手段。在每次簽訂集體合同時,都要廣泛征求員工意見和建議,尋求勞資雙方的利益平衡點。凡是協商擬訂的集體合同草案,必須經職代會審議,由勞資代表簽字方可生效。為抓好合同落實,定期對合同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不斷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制定并完善職代會的各項規章制度,大膽創新運作模式,充分賦予員工參與民主管理的權利。實行廠務公開,堅持做到企業物資采購、干部競爭上崗、大額資金使用等重大問題必須公開。自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實行職代會審議公司重大決定;積極采納員工提出合理化建議,副科級以下崗位由員工競爭上崗等舉措。員工主人翁地位得到了充分體現。通過積極推進宏觀參與、監督維權機制建設,充分發揮職代會作用,暢通員工利益訴求綠色通道,進而消除職工疑慮,進一步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了企業與員工和諧共贏。
三是充分發揮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職能。為妥善處理勞動爭議,不斷調整充實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力量,確保機構人員的業務工作能力。針對需調解事項,進行全面調查核實,認真、依法組織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并監督雙方當事人履行。同時,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加強對職工進行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有效地做好勞動爭議的預防工作。
三、建勞動關系和諧之橋,堅持與職工共謀共建共享
在建立和諧勞動關系過程中,企業應堅持平等性原則,與員工切實形成“協商共謀、機制共建、利益共享”的和諧局面。其中,共謀是前提,共建是保障,共享是目的。所謂共謀,是指和諧勞動關系的建立,不是單向的,而是互動的;不是一廂情愿的,而是互惠互利的。所謂共建,是指勞動關系能否達到和諧,需企業與員工積極共同的努力。所謂共享,是指通過建立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員工可以享受到更多權利,而企業則是通過“以人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給員工讓渡部分權利,使員工更加自覺地承擔勞動義務,促進企業和諧健康高效發展。我廠具體做法:
一是小處著手,細處著眼,維護員工最根本權益。我們將此作為創建和諧企業的重要環節。“群眾利益無小事”,不是一句空話。按時為員工足額繳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費用,保障員工合法權益。
二是以人為本,深入實際,切實關心職工生活。近幾年來,我廠不斷探索有效途徑,通過提高員工生活待遇、定期組織職工查體、職業健康安全貫標認證、改善職工生活環境,為構建和諧企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激發活力,拓展空間,暢通員工成長渠道。以“崗位設置更加合理、考核評價更加科學、激勵約束更加有效”為要求和目標,加強組織領導,細化實施方案,狠抓措施落實,堅持管理、技能、專業多通道走路,為員工明確成長通道和發展空間,鼓勵了廣大員工成長和發展。認真做好干部選用工作。堅持正確選人用人標準,樹立注重品行、崇尚實干、重視基層、鼓勵創新、群眾公認的導向;完善選人用人機制,增強工作的透明度和公開性,規范民主推薦制度、民主測評制度、干部提名制度;加強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工作;加大干部培養力度,把基層和生產一線作為發現干部、培養干部的陣地,鼓勵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到基層經受鍛煉、增長才干。
通過這些做法,推進機制創新,以共謀產生互動,在互動中形成共同遵守的規章,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工作格局。同時,用共謀的過程和共享的結果,來體現勞動關系雙方各自利益,在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基礎上達到共同創建和諧企業的目標,使員工自身價值得到了體現,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