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智文 熊萱 張琦媚 冀雅琳
摘 要:文章結合落料沖孔的特點,解決了壓力機的選擇與校核、凸模和凹模刃口尺寸計算及結構、定位方案、卸料方式設計,主要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藝、標準零件的選用、模具的裝配等一系列工作,為類似的零件模具設計提供現實的指導意義。此次模具設計的突出特點是嘗試使用復雜的復合模具,解決常規沖壓工藝模具套數多、工藝路線長、生產成本高、效率低等缺點,為此類零件沖壓工藝的編制及模具設計提供了可靠依據。
關鍵詞 :沖模;復合模;沖裁力;沖裁間隙
1引言
傳統的工業生產中,勞動量和強度都很大,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的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模具在大量工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將沖壓模具的自動送料技術應用于實際生產中,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減輕工人的負擔,具有重要的技術進步意義和經濟價值。為此,本文設計了落料沖孔模具,簡圖如圖1所示。
2 工藝性分析
該零件形狀簡單,由直線和圓弧組成。查沖裁件內、外形所能達到的經濟精度表,可知零件所能達到的精度等級為IT14,與零件圖上所標注的尺寸公差比較,可認為在沖裁加工中該零件的精度要求可得到保證。其他尺寸標注、生產批量等情況,也符合沖裁工藝要求,故決定采用沖孔落料倒裝復合模進行加工,一次沖壓成形。
3凸模、凹模及凸凹模結構設計
沖φ8mm孔的圓形凸模及另一凸模,因需要在凸模外裝推件塊,設計直柱如圖2、3示。
凹模刃口形式,考慮到本例生產批量為大批量,采用刃口強度較高的凹模如圖4所示
凹模厚度:H=kb1=0.4×84=33.6mm(H=34)凹模壁厚:C=1.5H=1.5×34=51mm
垂直送料方向凹模寬度:B=b1+ (2.5~4) H=186mm
送料凹模長度:A=L1+2l1=230mm
該模具為復合沖裁模,因此除了包含沖孔凸模和落料凹模以外,還有一個凸凹模。凸凹模結構簡圖如圖5所示
5模具總體設計及部分零件設計
本設計使復合沖模將凹模及凸模固定在上模上,是典型的倒裝結構。兩個導料銷控制條料送進的導向,固定卸料板控制送料進距。彈性卸料裝置由卸料板、卸料板螺釘和彈簧組成。沖制工件由推桿和推件塊組成的剛性推件裝置推出。沖孔的廢料可通過凸凹模的內孔從壓力機臺面孔漏下。
模架選用中等精度,中、小尺寸的后側導柱模架,從右向左送料。
上模座:L/mm×B/mm×H/mm=315×250×50
下模座:L/mm×B/mm×H/mm=315×250×60
導柱:d/mm×L/mm=30×200
導套:d/mm×L/mm×D/mm=30×55×60
墊板厚度:10mm ;凸模固定板厚度取:18mm;凹模厚度取:34mm;
卸料板厚度取:16mm ;模具閉高度:
H模= (50+10+18+34+69+60) =241mm
6結論
在設計過程中,解決了沖裁方案、定位方案、卸料方式、模架的確定,主要零部件的設計、模具結構選擇、壓力機型號的選擇與校核、標準零件的選擇、模具的裝配方法及調試等一系列的計算,并通過CAD繪成圖紙,解決凸凹模設計和標準件查找問題。在計算方面,有些數據一點也馬虎不得,一個有誤,就得全部改動,使設計難度大大增加。完成這次設計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過硬的計算機基礎做保障。在設計缺陷方面,我知道由于我們實際經驗的缺乏,還有很多具體性問題存在,這些不足正待我們去更好的研究和發掘,也會更好的鞭策我前行,所以,今后的學習中我們不僅會學好應該學的,還要多拓展其它領域豐富自己。今后我更會關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并爭取盡快的掌握這些先進的知識,為祖國的快速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馮炳堯主編.模具設計與制造簡明手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6
[2] 李天佑主編.沖模圖冊.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