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的不斷進步,我國的社會經濟在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城市化的腳步越來越快,各個城市的規模范圍也相繼擴大。文章主要是對綠色生態城區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城市規劃的研究。主要分析了城市規劃的意義和城市規劃中存在諸多問題,最后,為更好實現城市規劃,給出有效解決措施。
關鍵詞:綠色生態;海綿城市;城市規劃
當前,城市在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的同時,也顯現出許多問題,例如,水資源短缺和洪澇災害等問題。此類問題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城市更好的發展,所以,人們對此類問題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而海綿城市理念應運而生。
一、綠色生態城區基于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城市規劃的意義
目前,我國城市雨水的利用,是通過城市道路中的排水系統進行再利用。但是,有很多城市中的道路排水系統在設計時標準過低,并且沒有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所以,在許多城市中的排澇工程無法適應城市的快速發展。每當雨水來臨時,由于排澇體系不合格,會造成地表徑流過多,產生較為嚴重的積水現象,嚴重情況下會造成洪澇災害。由于城市的雨水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會產生水污染等問題[1]。而城市的綠化,本身并不能將雨水進行儲存,還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灌溉,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水資源的浪費。這些問題的產生,都造成城市水資源的緊缺。所以,在綠色生態城區下,將海綿城市的理念應用到城市規劃當中,能有效解決城市水資源緊缺以及洪澇災害等問題。
二、綠色生態城區基于海綿城市理念城市規劃存在問題
(一)缺少深入分析
綠色生態城區基于海綿城市理念對城市進行規劃的過程中,要對所規劃的城市區域進行深入了解與分析,考察此地段位置,大小等是否存在風險。并且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要開發的區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與此同時,根據不同區域情況,開發的程度也要不同。例如,在洪澇多發地區,要及時對該地區進行調整與維護。只有對城市的每片區域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在城市進行規劃時給出合理的建議。但是,目前來看,有關部門并沒有對城市進行深入了解與分析,致使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規劃工作難以更好持續下去。
(二)對縱向規劃的忽視
縱向規劃是城市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避免城市出現洪澇災害的重要環節,是海綿城市理念下進行城市規劃的關鍵所在。但是,在實際的城市規劃當中,縱向規劃沒有得到人們過多的關注,例如,在進行城市規劃時,沒有對要規劃區域的地理條件,環境條件等進行實地考察研究。因為縱向規劃數據在收集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導致縱向規劃工作更加難以進行,所以經常被規劃人員忽視。此類情況的產生,也會導致未來城市在用地需求方面和空間布局發生沖突。
三、綠色生態城區基于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城市規劃的有效途徑
(一)保護生態資源
基于海綿城市理念,想要做好城市規劃,首先要對天然的生態資源進行保護。例如,城市中的草地、湖泊、濕地等資源,這些生態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凈化污水,并且能夠調節水流量。生態資源的保護與修整,對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規劃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對生態資源進行保護:第一,劃分出禁止修建的區域以及限定修建的區域,必要時可以采取強硬措施,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證天然的生態資源擁有良好的調洪能力、蓄水能力以及排水能力等。第二,要及時對生態資源進行修復,可以采用培育水植物、生態砌岸等方式。第三,可以設立有助于城市發展的生態走廊,例如,湖泊、植物等。還可以利用生態走廊強化各生態資源之間的聯系。從而形成規范性、系統性的海綿體。
(二)建造人工生態海綿體
若是城市本身就缺少天然的海綿體,那么可以通過人工建造的方式增加海綿體。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建設濕地公園以及下沉式綠地。能有效補充城市的地下水資源、提高城市的排水以及蓄水能力、減少洪澇災害的產生。可以通過以下幾點方式,建設人工海綿體:第一,人工園林綠地有一定的排污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儲存水量的能力,而且還能提升對洪澇災害的應變能力。所以,可以在城市中建造人工園林綠化[2]。第二,將城市的水系進行構建以及改造,這樣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態體系,并且將現有的水資源進行調節,可以充分發揮水資源的調節作用。第三,改變以往的綠地布局方式,與此同時,還要改變以往的城市居民區建造模式。將原來較為集中的綠地建設轉化為較為分散的下沉式綠地,在保證投資成本與建筑原本的面積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促進城市綠地有效利用雨水資源,減少雨水徑流。第四,將園林綠地進行改造,使雨水采集設備與綠地景觀進行有機結合,提高綠地的透水性。并且,采集到的雨水還可以應用在植被的灌溉,使雨水循環利用。
(三)建造人工設施
建造人工設施,就是利用現代科技技術,從而建造出能夠儲存水資源、回收水資源等設施。形成與天然生態資源相似的人工設施。這樣的方式,對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規劃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人工建造的設施,在雨水天氣可以將雨水進行儲存,在晴好天氣則將凈化后的雨水釋放出來,從而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在進行人工設施建造時,首先要保證設施的綠色環保,要利用現在建筑進行人工設施建造,通過人工建造的設施使建筑中的灰水和黑水進行分離,從而使灰水得到二次利用,還可以通過凈化,將凈化后的水利用在植被澆灌、生活用水等,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綠色生態城區基于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城市規劃,可以明顯改善城市的洪澇災害以及水資源短缺等情況,使城市在面臨雨水災害時能得心應手。但是,在海綿城市理念下城市的規劃仍然存在許多問題。為使城市能夠得到更好發展,及時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不僅能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還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成炳.基于海綿城市理念引導的城市規劃方法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21).
[2] 刁愛英,于世洋.城市規劃方法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探討[J].科研,2017: 00236-00236.
作者簡介:梁慧慧(1985~),女,碩士,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