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子帆 彭琮 曹益澄
摘 要:手機在中國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同時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更換手機的頻率加快,因此產生了大量廢舊手機,然而其回收率卻極其低。大量手機被閑置家中,也有部分手機進入了非正規回收渠道,造成環境的污染與資源的浪費。手機是一座隱形金礦,生產者責任延伸有利于促進手機合理的回收與處理,從而產生巨大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廢舊手機;生產者;責任延伸;生態;經濟
中圖分類號:X705
一、前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在我國的普及率越來越高。根據中國工信部統計的數據, 2017年,全國移動電話用戶凈增9555萬戶,總數達14.2億戶,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達102.5部/百人。同時,由于人們對時尚的追求和對新手機功能的渴望,手機的使用壽命也越來越短。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人們更換手機的平均時間為22個月,且近兩年來曲面玻璃屏的使用讓手機破損的速度加快。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91億部,同2016年的5.6億部相比下降了12.3%。粗略估算,假設除了新增的手機用戶以外其他用戶購買手機是為了更換新手機,那2016年廢舊手機的數量約為5億部,2017年約為4億部。由此估算,這些年廢舊手機的數量超過了10億部。與一般固體廢棄物相比,廢棄手機含有大量的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等有毒有害物質,若處理不當則會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巨大危害,同時若處理得當,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然而據人民日報報道,我國廢舊手機的回收率還不足2%,大量未正當處理的廢舊手機存在著巨大的隱患,所以解決廢舊手機的回收問題是極其重要的。
二、我國手機回收現狀與問題
《2015年度消費電子行業客戶服務藍皮書》顯示,中國65.4%的消費者選擇將舊手機閑置家中。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很多人缺乏有關的科學常識,對廢舊手機的危害認識不夠,另一方面,當初花高價買的手機,回收時價格太低,許多人心理上難以接受。同時,很多人會擔心手機信息泄露,寧愿讓廢舊手機變成“躺在家里”的閑置物。
目前我國手機回收渠道主要有銷售者、維修機構、售后服務機構、回收寶等平臺這幾種方式。
手機含有金、銀、鈀、銅、鋁等金屬,還有各種稀土元素,它們在地殼中并不罕見,但極難以較低的成本進行開采和提取。除此之外,手機中還含有塑料、玻璃、電池等材料。
手機的正規回收可以減少礦產資源的開采,有利于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將手機閑置家中無疑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由于手機中含有的貴重金屬,許多不法商家對手機回收后進行焚燒煉金、非法拼接、翻新二次銷售等方式進行處理,從中獲取利潤,因此我國存在著手機回收的灰色產業鏈,由于缺乏合理的技術,簡單的焚燒一方面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一方面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非法買賣也會造成用戶信息泄露。
三、生產者責任延伸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指將生產者對其產品承擔的資源環境責任從生產環節延伸到產品設計、流通消費、回收利用、廢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即手機生產商應負責從手機生產到回收的整個過程。我國在早年率先確定對電器電子產品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但在最開始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中并沒有手機這一項,2016年,手機被納入目錄中。
生產者作為最大的受益者,應承擔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目前生產商每生產一部手機便要交相應的“押金”給基金會,用于補貼回收拆解處理的成本等費用,同時手機生產商每回收一部手機,押金也會相應的返還,這種方式激勵生產廠商主動的去回收舊手機。許多商家推出以舊換新的活動,一方面促進了新手機的銷售,另一方面也促進了舊手機的回收。
四、手機回收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一)經濟效益
據了解,一部手機中含有0.024g金,0.25g銀,0.009g鈀。那么十億部手機中含有約24噸金,250噸銀和9噸鈀。根據 2016 年 11 月金屬的價格,金為 288 元/克,銀為 9 元/克,鈀為 160元/克。據此估算,僅這三種金屬的價值便高達106億元。
(二)環境效益
回收貴金屬過程中,由于金和銀的回收量較多,其他金屬回收量較少,因此暫且只考慮金和銀對節能減排的貢獻。國外學者研究表明,生產 1 噸金的能耗約相當于消耗 2130 噸標準煤,生產 1 噸銀的能耗約相當于消耗 54 噸標準煤,而1 噸標準煤燃燒可產生 2.7 噸的二氧化碳。由此可計算出十億部手機回收可減排CO2約17.4萬噸。
可見,廢舊手機的回收可產生巨大的環境和經濟效益。
五、結語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有利于手機的綠色回收,對手機進行合理正規的處理可以最大化利用資源,減少對環境的危害,同時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目前雖然有些相關法律政策不太完善,但隨著國家對于廢舊手機的問題越來越重視,相關政策和法律也將日益完善。同時,手機存在著巨大的市場和利益空間,經過不斷的發展將會形成手機綠色回收經濟產業鏈。
參考文獻:
[1] Jianfeng Yin, Yingnan Gao , He Xu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consumers behaviour of waste mobile phone recycling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65(2014)517-525
[2] F.O. Ongondo, I.D. Williams. Mobile phone collection, reuse and recycling in the UK[J]. Waste Management 31 (2011) 1307–1315
[3] 王佑瑩,馬潔,馬步青. 中國廢舊手機回收現狀及回收模式研究[J].經濟師,2013
[4] 雒駿. 蘭州市廢舊手機回收處理體系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7
[5] 鄭秀君,王景偉. 循環經濟理念下的廢舊手機資源化模式探討[J].生態經濟,2014
[6] 賀濤,習楠,何光偉廢舊手機 隱形金礦[J].財經,2017
[7] 陳欽,錢光人.廢棄手機回收管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綠色科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