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晶
摘 要:隨著經濟建設的提高與各企業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各行各業在實際運行與經營中會計崗位已成了不可缺少的必備職位。而會計的核算依據離不開統計,統計的結果也會影響到會計,本文將對會計與統計做出分析對比,從實際出發對二者間的關聯、缺陷及改進措施做出分析研究。
關鍵詞:市場經濟背景;會計;統計;發展探析
引言
企業想要更好的實現市場經濟化,必須做好內部相關數據的核算與統計,會計與統計兩者缺一不可,如果能將二者更好的融合應用,工作人員不僅能輕松,企業經濟發展也會更上一個層次。
一、會計統計的關系
日常工作中會計主要是負責企業日常進賬、出賬的規劃與核算,包括工資核算、收支、監督等,而統計是整個會計核算支撐的重要依據。實際工作中會計主要負責企業現金收付的核算,根據國家相關現金管理指標規定對各部門提交的首付款憑證進行復核、辦理結算手續;對銀行存款做好核算工作,按照實際收入與之處辦理銀行存款的處理工作;做好每日款項登記工作,保證每月款項屬于正常范圍,將前兩項日常開支結算及銀行存款開支做出準確的核算與對賬,保證資金的流動性。統計主要是將日常開支及相關會計資料進行歸納整理,為后期的會計核算提供準確的依據。可以說統計是會計的支柱,會計是統計的總結,二者缺一不可[1]。
二、會計與統計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的優勢
(一)帶動經濟發展
會計與統計如果分為兩個分支實施,會對工作人員帶來重復性的反復工作,不但影響工作效率,還會因為數據混亂為后期統計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果將兩者同時進行,不但提高了最終數據的準確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省掉了許多繁瑣手續及重復性的麻煩,帶動了企業的發展,提高了經濟利益。同時準確的一手資料更有利于企業在不同環境下提高本企業與其它企業間的競爭能力。
(二)提供有力信息
實際工作中統計與會計所選用的數據收集核對方法并不相同,但是最終都能得出有利于企業的數值,便于企業后期發展。會計與統計所提供的數值是企業市場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依據,有些數據看似不重要卻是促進市場經濟向前化最基本的信息,因此會計統計只有互相配合才能保證為企業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且多樣化的信息[2]。
(三)提供保障
市場經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信息更新更是迅速化,在實際市場運營中企業只有對不確定的變換因素有著全面的了解與掌控,在后期發展中才能給出合理化、科學化的決策防方式與多變的市場信息作斗爭。會計統計相互配合共同協作從不同的角度全面收集資料,將企業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加以利用改進,為企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發展依據,也為企業后期的發展方向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三、會計與統計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的缺陷
(一)工作方式的差別
實際核算工作中,不論是會計還是統計都需要依照有用的賬戶,根據最終的憑據進行賬目復核與統計,通過對數據做出歸納登記及總數據的來更進一步的實施核算。統計主要是依據分類、綜合等相關方法進行數據核算,為企業提供有依據性的數據,然后企業根據目前市場經濟發展趨勢與規律進行前發展規劃。為了滿足當前的發展趨勢,穩固企業利益,傳統的統計方法已經維持不了經濟的平衡發展,所以必須對工作方式進行創新與變革,但是隨著統計方法的改變會直接影響到會計核算。
(二)支出與收入核算難融合
工作中在核對支出與收入時,會計與統計的核對方式差異性過于明顯,導致后期的比值出現差異。會計核對的依據主要是利潤,通過利潤的產生與后期分支進行分析核算,其中還包含了企業以外的收支與虧損。統計核對的關鍵在于眼前的利益,主要應用與整體及個人間的統計分配,然后通過收集統計數據對最終值進行分析,從而反映出企業所擁有的資金、當下開支水平。
(三)差異化的管理措施
雖然企業的發展一直強調管理的統一性,但在實際會計管理與統計管理中依舊存在很大的差異,統計管理從大的規模講主要是適應當下發展的潮流,只要維持現期發展趨勢,充分掌握各個部門的現期資料進行分類統計,形成部門經濟整體核算管理就可以。小的方向管理主要體現與只要完成政府所要求的管理度就可以。會計管理是要將利益、責任、權利三者相結合,各個部門只需要對管理者所掌握的資料與數據進行管理便可,并不需要將所有數據進行掌控管理[3]。
四、會計與統計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應用措施
(一)統一實施會計與統計
會計與統計看似聯系緊密,其實二者間在實際工作中依舊存在不同的差別與實施措施,為了能更好的促進企業發展兩者間需要相互關聯發展,制定統一的實施制度。如在進行日常數據核算時,如果兩者所采用的根源意見及核算途徑來源相等,就該將工作程序簡練化省去多余的程序。如果兩者所采用的根源意見及核算途徑來源不同,在后期核算結果中必須明確標注或加以備注說明,提早預防兩者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不同的結論影響到后期的方案策劃,為企業帶來無謂的損失。
(二)強化技術,保證協調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改進與發展,日常工作中要求會計與統計在提供準確信息的前提下還需提升工作效率,同時工作軟件也進行了改進。在會計所用的軟件中將統計軟件具有的功能相結合,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了有用的工作方法,打下了優勢性的效率提升前提,對于后期的數據處理有了更好更準確的處理方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必學加強自身技術的提升,培養工作者數據處理能力及核對能力,為企業更好的提供有效率有保障的數據[4]。
(三)管理體系相一致
為了促進企業經濟發展,做好各項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工作,必須對管理體系有著完善與統一。在實施數據核算時引入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數據傳輸到網絡設備通過共享模式提供有力資料進行核算統計。為了避免工作的重復性會計核算人員與統計核算人員相互監督工作,每道程序簽字確認,實現科學的網絡化管理模式,提高企業的經濟發展與工作質量。
五、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企業間為了提高自身利益對會計與統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對兩者的概念及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各類缺陷跟進一步的研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才能真正帶動企業市場經濟有著更好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聶芳.市場經濟背景下會計統計發展探析[J].中外企業家,2016(7):133-134.
[2]熊秋梅.市場經濟背景下會計統計協調發展對策研究[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6(28):43-43.
[3]倪明玉.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會計與統計的相適性研究[J].經濟視野,2016(1):119-119.
[4]吳高鳳.企業管理中會計與統計一體化分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6(16):49-50.
(作者單位:山東威海乳山育黎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