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斌 楊明華
【摘要】教師要改變過去對作業的傳統認識,科學合理的布置作業。認真分析教材,研究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合理的設計作業。尤其是思想品德課要和學校的德育教育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在作業的設計上要勇于創新,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作業類型豐富多樣,富有趣味性和實踐性,更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特長。
【關鍵詞】思想品德 作業設計 科學合理 實踐性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5年黔南州教育科研立項課題——《中學思想品德學科作業有效性研究》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058-01
目前,在部分學生中出現了老師一留作業就唉聲嘆氣,叫苦不休的情況。寫起作業來馬馬虎虎草率應付,讓家長督促。有的只為完成作業而去抄襲他人現成的作業,甚至找人替做。究其原因是教師應付差事而布置,并沒有認真設計,課上隨意找幾個題讓學生去做。這樣的作業沒有針對性,也不符合學生的實際,結果是好的同學不用做,差的同學不會做。要改變這種現象,就要從教師著手 ,改變過去對作業的傳統認識,科學合理的布置作業。認真分析教材,研究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合理的設計作業。
尤其是思想品德課要和學校的德育教育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情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四有的社會主義公民。在作業的設計上要勇于創新,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作業類型豐富多樣,富有趣味性和實踐性,更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特長。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廣大教師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可是卻忽視了教學的另一重要環節,就是思想品德課中的作業設計。初中思想品德課作業的內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課前預習作業,(二)課堂作業,(三)課后作業,無論哪一種都要求教師認真思考,精心布置,否則學生會覺得課程學的一塌糊涂,沒有目的性和方向性?,F在我就目前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下:1.作業內容千篇一律,出練習,做小卷,選擇題,填空題,外加材料分析題,缺少實踐性和開放性作業。2.作業形式古老陳舊,不會變通,套用過去的老方法,一味的檢查知識的掌握情況,硬性規定必須記住什么等等。3.作業無自主性,都是教師統一布置,學生盡管服從,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4.作業過分強調獨立完成,不利于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的培養?;谏鲜龃嬖诘膯栴}教師必須不斷反思,不斷研究探討新的設計思維,布置適于學生發展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地作業模式。為此,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努力:
一、作業設計要新穎,要有創新
思想品德課作業不能局限于讀讀背背,做做課堂練,這樣不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教育功能和學生的實踐能力,也不符合培養知識技能,情感相結合的教育目標。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是豐富多彩充滿情趣的教學特色。因此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三課珍愛生命一課時,講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我給大家布置了預習作業:課前收集有關人類、動物、職務、微生物等生命體的實物、圖片,還可以電腦打印。這樣的作業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輕輕松松的就完成了。講課時,我讓學生拿出自己的作業在同學們面前展示,介紹。講完生命需要關愛時布置課堂作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親手設計環保小書簽,讓學生將自己設計的環保宣傳用語寫出來展示給大家。這樣,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并且將生命教育以思想和行為相結合的形式展現出來,德育教育亦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作業設計要靈活,尊重學生的創意,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新課標提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過去都是教師設計作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大多數學生都是被動接受,應付作業,積極性不高。為此我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想方設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五課,《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時,我給同學們布置的作業是出一份小報,中心是你對挫折的理解,如何正確對待挫折等。小報的形式豐富多樣,可以是一首詩,可以是名人格言,可以是漫畫,還可以是小故事等等。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作業布置后,小組長開始根據本組成員的愛好和特長分配任務了,有的負責版面的策劃,有的負責書寫,有的負責找名言,有的寫詩等等。同學們的積極性可高了,作業收上來,教師給同學們做了精彩的點評。每個小組的小報各有千秋,我讓課代表貼在板報欄給大家展示,并且把最好的推薦給了校報組。從這次作業中同學們找到了自信,并且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我覺得這樣的作業嘗試非常成功。
實踐證明,學生自己參與組織策劃的作業,不僅完成得快而輕松,并且質量更高。他們不再把完成作業當作自己的負擔,而是帶著興奮,帶著創造發明之后的成功喜悅去完成老師留的作業。
三、設計作業要貼于學生的生活,具有實踐性,體現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功能
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在校外所獲取的知識和經驗應用于所學的書本知識。 教師在設計思想品德作業時,應符合生活實際,與他們的學校、家庭、生活等實際相結合,使他們學有所用,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開發他們的智慧和潛能,提升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如學完《告別依賴走向自立》后,我為同學們布置了作業,讓他們利用周六、日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做一件有益的事。比如為自己洗衣服、替家人打掃衛生、為全家做一頓可口的飯、為自己買一些生活用品、幫助社區搞些文明宣傳等等,這樣的作業符合于學生生活實際,不僅然他們學到了知識,也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生活經驗,培養了他們吃苦耐勞、勇于奉獻等品質,也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也為學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更大的推動作用。
總之,過去的傳統乏味的作業形式必須克服,要布置一些能夠讓學生自主、發揮聰明才智和創造性的作業,提高作業的有效性,真正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應立足于施展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讓思想品德課成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一把利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