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昌浩
【摘要】閱讀是學習的基礎,是掌握和理解知識的開始。它在未來的學習和認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貫徹“以學生為主”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本文探討了如何培養初中生的物理閱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閱讀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163-02
就近幾年的物理考試來看,物理考題的立意和情景、結構都獨具風格并且新穎,無一例外的是試題的文字敘述長信息量較大。而考生往往被較長的題干所嚇倒,得分率很低,這是由于學生閱讀能力較差造成的,應試者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了解問題,分析問題,提取有效的信息,因此培養學生在教學中的閱讀能力已經成為物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閱讀能力也成為學生學好物理學不可或缺的能力。
一、明確的閱讀要求是高效閱讀的基礎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帶著目標,明確目的的進行閱讀。以閱讀為目標,使學生有一個閱讀的方向。例如,在講“力的作用效果”時,涉及力的作用效果兩個方面的正確認知。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我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求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能夠進行敘述,可以理解課本的內容;能夠聯系自己的現實生活和相關的知識,現象,結合實際例舉相關的例子。列出這樣一個總體要求,讓學生進行課外內容的閱讀學習。有了具體的閱讀要求,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對于學生來說,需要首先了解閱讀的作用和重要性。只有經過正確的閱讀,才能明確物理知識的要點。在實際解題中,也能快速的發現重要條件,進而產生正確的解題思路。吸收和掌握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歸納和整理能力,可以分析物理知識的類別和應用范圍,這樣才能為后續的實踐應用打好基礎。
二、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帶著問題閱讀的習慣
約翰·洛克曾經說過:“閱讀只能提供我們一定的素材,只有思考才能把讀到的內容變成我們的東西”只有經過思考才能提出很多問題,作為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原有的問題,知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要抓住時機并學會思考,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在閱讀中尋找答案,才能真正的獲取知識。就拿“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舉個例子,我們閱讀之后應該提出這樣的疑問,這里的運動狀態指的是什么?狀態的發生有哪幾種情況?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就會在閱讀的時候思考并自己尋求答案,才能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要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文的閱讀,才會有針對性的閱讀目的,為了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步提高閱讀的興趣。
三、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
科學的做好閱讀筆記,可以大大提高學生閱讀的效果,因此,教師必須做好學生閱讀筆記的指導。首先,教師應該向學生系統的介紹物理學的特點。初中物理每節課一般只傳授一兩個概念、公式等,因此要重點把握好這些概念、規律的深層次含義,做到反復閱讀、深刻理解,了解概念、規律的引入和得出等;其次,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好標注,對自己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問題,標注不同的符號,這樣,當教師在教授的時候,便于重點聽和理解,教師也可在一節課之前,運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出相應內容所要掌握的程度,比如:要求學生一般了解的內容用單標線標注出來,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內容用雙標線標注出來,這樣學生在閱讀時就更有針對性,在無形中就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
四、引導重視對插圖的理解,抓住中心,明確公式和定律的意義
教師應該在開始物理課前,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根據新教材編排體系,教師應閱讀課前問題,了解問題的提出,明了問題解決的方向;其次閱讀小標題、插圖和正文,讀小標題可以知曉知識框架,插圖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彌補個別學生的無知現象。新教材中有很多插圖,許多插圖具有漫畫特征,形象逼真,形象生動,直觀性強,圖文并茂,信息量大,趣味性強。在指導學生學習時,教師應多注重學生對插圖的理解,指導學生結合教材上的文字敘述認真分析插圖中的每一條線段,每一部分圖示表示什么意思,說明了什么問題,表現了什么物理現象和過程。學生學會了看圖,對掌握物理知識和對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可以將抽象的概念可視化,便于理解記憶。
綜上所述,在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環境下,應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獨立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才能擺脫背公式和定理的誤區,才能從根本上重視物理知識的內在邏輯性和趣味性。
參考文獻:
[1]莫文祥.初中物理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淺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0(26)
[2]任琳.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行初中物理教學[J].新課程(教研).2010(07)
[3]李燕.初中物理教學課外小實驗作用之初探[J].新課程(教研).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