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嵐
【摘要】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幫助他們領悟愛的真諦、體驗愛與被愛的快樂,無疑是我們“愛的教育”的核心問題。為此,我們在實踐中,走近孩子,用信任、平等的眼光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高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進步。
【關鍵詞】教育 愛 信任 班級管理 活動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196-01
愛是教育的前提,作為班主任要會用“愛”開啟學生的心靈。我們要以愛心去關注每一位學生,以溫暖的雙手去撫慰一顆顆柔弱細膩的心靈,讓孩子在愛中快樂成長。教育是一門充滿藝術的科學,那么班主任的“愛”應當是具有藝術的,靈活運用好這門藝術是一名成功班主任的關鍵。
一、寓愛于育人之中,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只有無微不至的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個性與愛好,才能因勢利導對癥下藥,把愛化作動力,把工作真正做到實處,把溫暖送到孩子們心中。開學初,每當我拿到本班學生名單時,都要向原先的班主任和學生家長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師生信任是增加師生溝通、聯系師生關系的橋梁,是進行有效教育的基礎。
二、發揮指導作用,注重培養班干
班主任要勤奮,深入細致地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外,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干部。給他們勇氣和方法,武裝學生班干部,樹立班干部的威信。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有計劃地組織和開展各項活動,管好班級中的日常工作,讓班干部去布置督促檢查,總結工作。根據學校及本班的情況,班干部能主動與我協商,健全各項制度,如三本一冊,即班務工作本、好人好事登記本、違反紀律本、點名冊。還有《安全公約》、《班公約》、《衛生公約》等等,使全班逐步養成自覺尊師守紀的好習慣和勤奮好學的班風,使班干部在工作中增長才干,成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值日班干部能在每天的早讀前或午休時間,都會自覺地指導學生早讀、維持午休紀律。我放開手讓班干部大膽地開展工作。學校舉行的一些活動,如“春游”、慶“六一兒童節”等活動,都由班干部和其他同學共同策劃,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協助能力和管理能力。
三、讓每個學生做班級的主人
一個班集體的建立,一種良好班風的形成,僅僅靠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除了培養得力的班干部,還要讓每個學生創造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使他們在管理的實踐中學會管理別人,更重要的是在管理的實踐中逐漸學會約束自己,最終實現自我管理。根據本班的具體情況以及每個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能力等,采取學生自我推薦,民主推選等方式,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做個班級的主人,分工后并要落實,相互制約。比如值日分配具體到每個人,而不是互相推諉。由組長負責檢查。并且各組之間也進行評比,評比結果會出現在每周的衛生評比欄中。事實證明: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其實就是給學生最大的鼓勵。
四、認真組織,積極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
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強,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為了滿足他們的求知需要,培養靈活性和發展智力,活躍氣氛,以利學生身心健康,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結合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引導全班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比如:詞語接龍活動、美文誦讀活動、下棋比賽、講故事比賽、作業評比活動以及各種有趣的游戲,如“丟手絹游戲”,“擊鼓傳球”、“背傷員”等。開展“三個一”的主題式感恩教育活動,在母親節、父親節時,寫一封感謝雙親信,送一件感謝雙親禮物,做一件關心雙親的事。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學生增加了社會知識,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同時,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對“學困生”的轉化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開展各項活動中,可以發掘“學困生”的閃光點,以此來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有一次,學校舉行“同眼看世界”的演講比賽,采取自愿報名參加的形式,很多同學都紛紛報名,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在這些人當中,竟有平時被同學們稱為“霸王”的朱同學。為了不打擊他的積極性,我答應了他的要求,并和班干部一起來輔導他,想辦法讓他能順利地完成這次比賽。我還告訴他,只要盡力了,是否獲得名次并不重要。后來,朱同學不負眾望,在這次比賽中即獲得了第二名。在這次比賽后,我在班上給了他很高的評價,并鼓勵他繼續努力。此后,朱同學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和同學相處越來越融洽。
班主任工作精心而又繁瑣,教育的事業是愛的事業,在教育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僅僅要辛勤地耕耘,真誠地工作,還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用我們的真心去傾聽孩子,去教育孩子,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師愛,讓每個學生都敞開心扉。讓教育在愛中成長,讓愛在教育中升華。
參考文獻:
[1]徐彩琴.淺談小學班級管理[J]. 文學教育(下),2016,11(180).
[2]王應琴.班主任工作點滴談[A],新世界中國教育發展論壇(第三卷)[C],2007,2.
[3]伊斯馬伊力·達伍提.班主任要在各方面關心學生,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