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蘭獻
【摘 要】本文分析當前中職基礎課教師教學的現狀,闡述培養中職基礎課教師實踐創新能力的必要性,并結合教學課例論述基于同課異構的培養教師實踐創新能力的新途徑,旨在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提升教師實踐創新能力,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同課異構 中職基礎課教師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6B-0078-02
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新形勢下,文化基礎課作為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和地位越發顯得重要。基礎課教師作為文化基礎課程的講授者,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順應課程改革,積極投身教改,不斷提升專業水平。但是,當前中職基礎課教師的教學狀況不容樂觀,部分教師對教學持應付了事的態度,不注重教學研究,不重視自身專業發展。基于當前中職基礎課教師教學現狀,筆者提出基于同課異構的教師發展新途徑,旨在提高教師實踐創新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近年來,中職學校文化基礎課的作用和地位越發重要,新課改對文化基礎課也提出了新要求。但是,由于基礎課長期處于被忽視的地位,教師對文化基礎課教學較為被動,教育教學理念較為落后,缺乏創新意識,導致教學低效甚至無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中職基礎課教師的教學研究水平不高
相當一部分中職基礎課教師教學能力不強,缺乏創新能力,對教材和學生缺乏研究,忽視了學生的個體性差異,課堂上照本宣科,學生學習十分被動。教師缺乏“教中研,研中教”的教育理念,對課堂教學遇到的問題不加以思考和研究,并進行反思,使問題得以解決,而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態度。此外,有部分教師為了追求“快好省”,把別人的研究成果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沒有結合自己的課堂實際加以借鑒,最終并未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以上教師的教學行為及方法并不利于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研究水平。
(二)中職基礎課教師的專業發展意識不強
中職基礎課教師的自主發展意識比較淡薄,缺乏主動更新自身專業知識的意識,不及時轉變教育理念,不關注職教發展動態。大多是“經驗型”教師,一個教案沿用多年,教學方法一成不變,缺乏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學。而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動態的學習過程,也是教師終身教育的過程,要不斷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素養。
同課異構,顧名思義,“同”即相同的教學內容,“異”即不同的學生實際、不同的教師特點和不同的現有條件。這種教學活動就是用相同的教學內容,由不同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采用不同的教學理念、不同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優化設計的一種課例研究。
(一)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是教師教育智慧的交流平臺
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讓教師通過觀摩和反思同行授課,引起對自身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和創新,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由于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目的不是比賽,而是進行比較、研究和反思,借助這個交流平臺,教師之間可以共享彼此的教學經驗,鉆研教法和學法,相互提高教學質量。正因如此,有必要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改變教師以往“關起門來授課”的現象,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實踐及創新能力。
(二)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研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既能體現教師不同的教學特點、教學理念和教學活動,又能體現對教師個體教學差異的尊重。通過這種教研活動,有助于鼓勵教師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環境差異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不斷嘗試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實踐。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師之間的深入交流與合作,營造互幫互助互促的專業合作氛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同課異構的基礎是“同課”。只有確定同一教學內容,才能確保教師在相同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式的研討,在比較過程中探究“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 Unit 7 A Healthy Lifestyle—Warming up 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為例,共同探討同課異構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本次授課教師分別為筆者學校的教師A和教師B,兩位教師的教學水平相當,兩個班級學生的英語認知水平也相近,保證了教研活動的基礎信度。
(一)教學片段 1:導入設計
教師 A:What kind of sport do you often do?/Is it your favorite sport?/Why or why not?
學生:football/basketball/table tennis……
教師 B:邀請學生觀看一段體育運動項目視頻,接著展示一些著名體育明星圖片,請學生用英文說出視頻中出現的體育運動項目名稱及與體育項目相匹配的體育明星。通過圖片和視頻,引出問題:Do you know what benefits sports bring?/Why should we do more sports?
學生:Health……
教學效果對比:教師 A 直接詢問學生經常參加哪些體育運動及最喜歡的體育運動是什么,通過問題導入,讓學生開口說英語,因缺乏直觀的體育運動場景,且學生英語水平有限,通常情況下學生只會選擇自己熟悉的詞匯來回答,停留在表層,導而不入。教師 B 使用情境教學法,通過播放一段體育運動視頻及體育明星圖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情境,再讓學生說出看到的體育運動項目名稱,通過回答問題,導入本課的主題。
在英語教學中,話題導入非常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開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導入方法或技巧,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程的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片段 2:生詞講授
教師 A:OK,there are some new words about sports in the dialogue.Lets study them one by one.展示圖片及相對應的英文詞匯。
教師 B:Listen to the dialogue carefully,please find out the words of sports,and try your best to write down the words.Then lets enjoy some sport pictures.展示一些運動場景的圖片。
教學效果對比:教師 A 使用的是多媒體方法講授單詞,通過展示圖片和呈現相應的英文單詞進行詞匯學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習的效果,但這種直接進入生詞學習的方式,學生缺乏主動思考的過程,學習較為被動。而教師 B 使用的是情境教學法,先播放一段對話,讓學生在聽對話的過程中,嘗試寫下對話中出現的體育運動項目英語詞匯,教師 B 緊接著呈現一些體育運動圖片,讓學生說出相應的英語名稱。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和表達,便于學生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幫助學生記憶詞匯。
教無定法,只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教學效果才會事半功倍。
(三)教學片段 3:拓展活動
教師 A:播放一段有多項運動畫面的視頻,請學生邊看邊記錄片中的運動項目。結合已掌握的運動名稱,以兩人一組的形式進行討論:How do you spend your spare time?/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your spare time?接下來請學生以“如何利用好空余時間”為題寫一篇短文。
教師 B:(給學生觀看一段有關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的視頻)。同學們,你們覺得沉迷網絡游戲會給青少年帶來哪些影響?青少年應該如何利用好空余時間并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接下來小組合作,Please write down some good advice as much as possible.(教師提供了一些可以使用的單詞和句型)
教學效果對比:兩位教師都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組織學生參加拓展活動,兩人均提供了輔助性材料,但是教師 A 要求學生寫一篇短文,這對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事實證明,因學生輸出有困難,大多數學生寫不出符合要求的內容。而教師 B 通過播放一段有關青少年沉迷網絡游戲的視頻,讓學生進行討論,并提出如何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如多參加體育運動等。只要求學生寫出一些建議,要求較低,但操作性較強,適合大多數學生,教師 B 不僅對學生進行英語語言教學,同時也兼顧了教育學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拓展活動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把所學語言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重要途徑。拓展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及實踐能力,讓英語課堂變得更精彩。
同課異構既是一種教研活動方式,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研究,它可以引導教師反思自身的教學理念,強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完善教學設計,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實踐證明,同課異構是提升教師實踐創新能力、促進專業發展、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陳思秋.英語同課異構:設計原則與案例分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1)
[2]黃衛民.基于兩節同課異構教學探討——以牛津初中英語Welcome to the unit 為例[J].職教論壇,2017(1)
【基金項目】2016 年度欽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學教研的中職基礎課教師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研究——以英語、數學教師為例”(2016B018)。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