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藩
[摘 要] 高職一年級的英語教學,作為中高職英語教學的銜接學段,不僅意味著學生學習內容增加和學習方式轉變,更要求該學段的英語教師要調整自己的教法、指導學生的學法,完成好中高職英語課程的銜接與過渡,為學生學好英語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 鍵 詞] 英語;銜接;教法;學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057-01
高職一年級處于中高職學習的銜接學段,在英語學習方面學生面臨著更高層次的知識要求,也面臨著學習方法的轉變和教師教學方法的適應。高職一年級英語教師如何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使師生的教與學處于和諧狀態,讓學生度過這一特殊階段,與大學英語的學習順利接軌,是本文著重探討的問題。
一、在高職一年級學段中高職英語銜接過程出現的問題
(一)知識量增加帶來的問題
高職英語教材區別于中職英語教材的最大特點就是詞匯量的增加、語法知識范圍的擴大,且對學生的聽力、會話、閱讀、寫作能力有了較高層次的要求。學生面對知識量的增加,以及授課方式的改變,對英語失去了興趣,每天對英語知識的消化占用了大部分的學習時間,且未必能完成學習任務。對英語基礎較差的中職生來說,往往堅持不了多久就放棄了英語的學習。
(二)學習方式轉變帶來的問題
中職生的英語學習方式,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都是教師督促、學生苦學模式,多以題海戰術,提高考試成績為主。而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方式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這對自控能力較差、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中職生來說,很難適應這種學習方式。
(三)授課方式帶來的問題
中職生的授課方式,大部分以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方式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基本實施分層教學,根據不同的升學渠道(統招、單招、推免、聯辦、就業等)對不同目標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他們的英語水平就有不同層次的差別。進入高職院校卻截然不同,統一的大學公共英語教材,兩小時的多媒體大堂授課形式,這對英語基礎較差的中職生來說,兩個小時時間太久,教學內容的掌握就無從談起。
二、高職一年級銜接學段的英語教法探索
筆者現在雖然沒有從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但從我校考入高職院校的學生那里了解過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狀況令人堪憂。他們最頭疼的就是上英語課,教師滿口英語,猶如聽天書一般。筆者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確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礎。根據中職生的特點,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可以解決中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銜接問題。
(一)興趣教學法
高職英語教材比中職英語教材的難度大、生詞量多、課文篇幅長,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更高,學起來比較枯燥。但中職英語教材卻貼近生活、話題豐富、時代感強,這些因素都可以成為高職一年級英語教師解決銜接問題的有利條件。教師可以結合聽力材料、多媒體網絡等手段,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把中職教材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拉入進來,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錘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增加教學的有效性。
(二)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法,是中職英語課最常用的教學法,也是和中職英語教材配套的教學法之一,教師可以嘗試使用中職生較為熟悉的任務型教學法,使學生不是由于教法的改變而感覺學習困難,從而促進英語基礎較差的中職生盡快適應大學英語的學習。
三、高職一年級銜接學段的英語學法指導
(一)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
首先是預習復習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指導學生預習復習的有效辦法,包括預習生詞、標出不理解的語法點或句型,整理知識點、找出主題句。復習時注意英語知識的連貫性,制定短期和長期復習目標,即復習舊內容,又能滾動預習后幾個單元的知識點,做到學新不忘舊。其次是良好聽課習慣的培養,利用有效時間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和自檢,強化對有關內容的記憶。
(二)有效英語學習技能技巧的培養
在詞匯學習方面,應從構詞法角度指導學生學習和記憶單詞,此外還可結合同義、反義、近義、同音、同根等特點進行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達到網絡式的記憶。在語法方面,應指導學生搜集歸類總結,把新舊語法知識統籌起來,并結合英語聽、說、讀、寫練習來鞏固語法知識。學生可每日書寫英語日記,在用中學,學中用。在聽、說能力方面,應培養學生每日晨讀、收聽英語廣播的良好聽力習慣和看英文頻道電視或電影的習慣,以形成良好的語感和語音基礎,還可結合教材的聽力材料,多聽多練。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利用一切機會多說英語,使英語學習生活化。
總之,只要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注意過渡階段自己的教法、關注學生的學法,以及新舊知識的銜接等問題,學生進入高職一年級就會很快適應這一學段的英語學習,從而學好大學英語。
參考文獻:
[1]王建軍.淺析中高職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J].海外,2012(4).
[2]宋娟.高職學生英語詞匯學習能力的培養[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