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玲
[摘 要] 首先闡述了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中職計算機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策略,旨在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為社會人才培養作出重要貢獻。
[關 鍵 詞] 中職;計算機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119-01
隨著社會的信息化進程逐漸加快,計算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中職計算機教學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有助于提升教師和學生的計算機水平,為全民普及計算機技術奠定重要的基礎。中職教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探討,以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案和目標。本文就中職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相應的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策略。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觀念和方法落后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并不注重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教師大多在課堂中照本宣科地講,教學內容和方式停留在課本的解讀,計算機技術作為一門實操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并沒有充分意識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即使在上機實驗中,教師也沒有正確指導學生進行上機練習,甚至放任學生自己隨便操作,于是計算機實驗課變成了學生玩電腦,教師等下課的局面。
(二)中職學校對計算機教學不夠重視
當前我國中職學校在計算機教育上僅僅是提供教師和電腦設備,并不具備合理的教學方法。對計算機教學沒有做過專門的探討以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體系。學校只關注學生的考核情況,對學生進行成績評估時,往往忽視學生的計算機課程成績,沒有計入總成績包括的范圍,更加偏向主要文化課課程的考核結果,沒有認識到計算機技術對學生未來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三)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缺乏學習積極性
由于學校對計算機課程沒有引起重視,這種觀念對學生也造成了影響,學生對計算機課程沒有太大的參與積極性。并且由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太單一,課堂十分枯燥,學生只會覺得計算機課程無聊乏味,逐漸喪失學習計算機的興趣,甚至產生厭惡之情。
二、中職計算機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策略分析
(一)改善計算機技術教學模式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就要求學校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加強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提升他們交流協作的能力。并且新課改后,計算機課程教材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課程分為選修和必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門計算機實踐課程進行學習,激發學生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真正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必修課則為計算機理論課程,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必須掌握計算機知識,并且在課堂中要運用豐富的教學方式,以引導式學習為方向,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加強理解和記憶,并且還能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合作精神。選修和必修結合起來同時進行計算機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應新課改要求轉變教學觀念
計算機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教師要將傳統教學模式拋棄掉,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程特點設計科學的教學方式。并且加強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與融合,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真正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運用豐富的教學方式,借助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圖片或者動畫幫助學生理解,進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計算機圖像處理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了解圖像處理涉及的編輯工具功能,然后掌握改變圖形大小等基本知識,最后教學生進行藝術加工處理和圖片特效等技術。以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實現學生計算機知識的掌握與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主動性
具備良好的計算機實踐水平是教學的終極目標,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在進行成績評估時,將實踐能力納入評估范圍。應新課改中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采取合理的方式讓自己動手和動腦去探索知識。教師要將更多的自主權分給學生,并不是放任他們在課堂隨意玩耍,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輔助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所學知識進行創新。同時教師要實現個性化教學,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不同的教學策略,因材施教,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充分提升學生的主動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中職計算機教育是中職學生實現自我提升的重要內容,學校要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應新課改要求轉變教學觀念。改善計算機技術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湯研.中職計算機教學如何“以學生發展為本”[J].電腦迷,2016(5):99.
[2]劉洪芳.中職計算機教學如何“以學生發展為本”[J].好家長,2015(5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