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蘭
[摘 要]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近年來,我國逐步加大對中等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新出臺的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電子電工專業中,依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建立了“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對這一模式進行簡要探討。
[關 鍵 詞] 中職;電子電工;“工學結合”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4-0181-01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教育模式和質量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機械電子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因此,培養電子電工方面的人才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中職教育學校的電子電工專業實行“工學結合”的教育方式,能夠對電子電工人才的培養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下面,我們將對“工學結合”模式在中職電子電工專業領域的應用進行探究。
一、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工學結合”的運用目標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初中沒有畢業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與其他學生相比是沒有缺陷的,但是他們的基礎知識過于薄弱,這就導致了他們對知識的學習失去了興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信心,他們不是不想學習,而是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起到正確的引領作用。因此,在電子電工專業領域的學習中,實行“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逐漸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工學結合”以任務為驅動,講究將學習與企業實踐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實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企業能夠將自己的工程項目融入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巧妙地與現實聯系起來,將自己融入企業項目的建設中去,這就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有助于他們加深對自己專業學習的認識;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企業能夠將自己的企業文化展示給學生,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與企業的生產過程聯系更加密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與企業的適應;在長期的教學與生產結合的過程中,教師能夠發現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并根據這些對學生進行分類,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的教材,并進行分班教學,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體系,從而大大提高了電子電工專業教學的效率。
二、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工學結合”的教育意義
“校企合作”使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更好地了解社會需求。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電子電工專業“工學結合”模式能夠使教學過程與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學校為其提供知識的教學,而企業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場所,在實際操作中,學生能夠對自己所學的文化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能夠了解社會對此類專業學生能力的要求,并根據這些要求不斷對自身進行改進和完善。
根據企業需求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學模式,提高中職電子電工專業教學的效率。“工學結合”講究將教學過程與企業的生產過程結合起來,學生在進入企業進行實踐的同時,能夠充分地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及時改正。教師也能夠根據學生的問題,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中職電子電工專業教學的效率。
宣傳企業文化及精神,加深學生對企業的了解。企業可以在學生進行實踐的時候,向他們宣傳企業的文化,讓學生對企業有更深入和廣泛的了解。同時,可以向他們展示自己的企業精神,讓學生看到一個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正能量企業,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自身和企業的發展。
三、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工學結合”的教學實踐
在中職電子電工專業“工學結合”模式教學的推廣中,學校與企業要高度配合,將這種學習與實踐結合的思想灌輸到教師和學生的思想中去,促進他們教育和學習觀念的改變,保證“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正常和高效實施。
比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學校的力量,帶領學生走進企業,搜索企業的聘用資料,在這些資料中找出各企業缺少的人才以及他們當下急需的人才類型,依據這些對教學內容做出合理的調整;可以讓學生對企業各階層的領導進行采訪,了解各企業在進行電子電工人才招聘時的要求;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到企業的培訓機構,通過親身經歷,體會企業對人才的培訓過程,剖析企業的培訓模式,并將企業的培訓模式整合到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去,讓學生對企業有更真實的感受和更深入的了解。當然,為了使學生學習到的知識更為專業化,學校還可以聘請企業中電子電工方面的高精尖人才進入學校為學生進行授課和指點;還可以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實習,讓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實踐知識,以此來完善自身。
隨著當下高科技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電子電工專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實行中等職業學校電子電工專業“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于提升學生的自信、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因此,學校和企業一定要高度配合,爭取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專業知識的氛圍,為祖國電子科技人才的培養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