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國
摘 要:堅持實事求是,在深入分析和正確認識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基礎上,黨的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斷,為科學謀劃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制定和執行正確的發展戰略和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據。“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新理念,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新階段,我們黨在充分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本質基礎上,需要繼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打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物質基礎;從制度層面全面布局頂層設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持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突破傳統的二元國際政治觀,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關鍵字:新時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任務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黨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實事求是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那么習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與我們長期堅持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之間是什么關系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自1987年提出到現在也足足有三十年,當前探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理論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具有越來越強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定位的起源
社會主義是一個長期發展的歷史必然過程,這個過程必然是隨著時間的變遷,由若干不同的發展階段組成。馬克思主義者對此進行了努力探索。馬克思關于走向共產主義社會的最初設想是沒有包括社會主義這一階段,而是認為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會主動、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為此他把共產主義社會分為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根據馬克思的“兩個階段論”,列寧根據分析,作了進一步闡述,在《國家與革命》一書中提出共產主義第一階段就是社會主義階段,第二階段才是共產主義社會,列寧還論證了這兩個社會階段的區別和聯系。我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后,毛澤東把社會主義劃分為不發達、比較發達兩個階段。從當時的情況看,毛澤東對社會主義階段的劃分還是比較合理的。但是中共八大后,由于階級斗爭思維影響,這種認識被改變了。鄧小平繼承列寧和毛澤東的社會主義階段劃分思想,認為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并作出“當時中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且提出這個階段將持續相當長一個時期”的重大判斷。在此基礎上,中共十三大報告在強調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礎上,首次提出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且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道路、戰略和基本政策,還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與轉型的特征,自此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階段有了清晰的定位。此后,黨的十三大到十九大報告都堅持這一基本觀點和國情。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實踐
社會主義國家在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的過程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在前蘇聯,列寧提出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有個社會主義階段,這種定位是客觀的,可惜列寧在前蘇聯建國三年后就去世了,沒辦法實踐和驗證社會主義階段理論。到了斯大林時期,顯得有點操之過急,1936年斯大林就宣布已經在前蘇聯實現了社會主義。赫魯曉夫接任后,對斯大林的思想和做法進行修正,提出要用20年時間基本建成共產主義社會。但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他看到共產主義在前蘇聯遲遲沒有實現,所以對共產主義產生了懷疑,說“什么共產主義,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話”。再到了戈爾巴喬夫時期,在資、社意識形態激烈斗爭和西方和平演變背景下,戈爾巴喬夫干脆放棄了共產主義,說“我生活的目的就是為了消滅共產主義。”結果前蘇聯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漸行漸遠。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歷程中,由于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認識不足,也出現急于求成的“大躍進”,這同樣讓我國遭受了重大挫折與損失。但社會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探索給我們啟示:作為一種未來的社會制度,共產主義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我們必須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保持著清醒的認識,任何脫離現實和超越階段都會造成社會發展的挫折,造成損失。前人的探索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奠定了基礎。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新起點
根據鄧小平的構想,中共十三大確認:“我國從五十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鄧小平還強調:“現在一百年已經過去三十八年,還有六十二年,所以說我們的路還很長。以后的六十二年,我們還要夾著尾巴做人。”從鄧小平的判斷來推演,從1949年算起,今后至少100年都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清華大學胡鞍鋼教授就此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了劃分,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為兩個階段:即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上半葉“兩個半場”,上半場分絕對貧困、解決溫飽、實現小康三個階段。下半場則分21世紀前二十年和后三十年兩個階段,以此算如今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下半場”的第一階段,正朝“第二階段”進發。這種劃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主要還得依據兩個指標,一個是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力的對比,一個是對人民群眾需求的滿足程度。這兩個指標都是變動的,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社會主義全局出發,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四個自信”、提出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國夢……這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新理念,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
四、新時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新任務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經過近百年的持續奮斗,如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夢想實現,越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特別是要認識到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自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有了新的起點,但這不是在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更確切的說,當前我國變化的是特征,而不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本質。
1.中心任務沒有變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中國夢的根本保證。盡管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速度迅猛,現在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擁有量還遠遠落后于世界西方發達國家。雖然我國的發展速度高于歐美其他國家,但要趕上甚至超過這些國家,今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此同時,競爭是無處不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不僅比社會主義同行發展更快,也比世界上其他處于發展中的資本主義國家更有生機活力,世界上其他一些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為此還對我國的發展方式害了“紅眼病”,千方百計想分裂我們的國家,想方設法想阻止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越是在這種逆境下,我們越是要清醒認識,堅定信念,振奮信心,善謀實干,不斷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部分,把我國的經濟建設搞上去,逐步實現現代化,為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懈奮斗。
2.頂層設計需系統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并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要求加強頂層設計推進改革。畢竟,我國的新一輪改革,全面分析改革面臨的形勢,聚焦于一個總目標,這就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的發展和改革已經高度融合,改革由單項和局部突破轉向全方位系統設計和整體推進的趨勢更為顯著,改革內涵已由經濟領域全面拓展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及黨的建設各個領域,國內改革更加深入地擴大到應對逆全球化挑戰、參與全球治理,起大國擔當責任,做負責任的大國。用一個形象的比如,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成為一場講究協調、講究配合的足球賽。在深化改革攻堅克難、“臨門一腳”階段,必須要有“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勇氣、立場和信心,進一步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改革,開創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新局面。
3.人民需求要滿足
我們搞社會主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體現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如果我們的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都沒有能夠日益滿足,怎么去體現我們的優越呢?圍繞人民群眾這一根本需求,十八大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唯有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十九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科學把握,更加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才會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根據我們的兩個“百年計劃”,今后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民生的改善是以實際行動來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
4.全球治理多擔當
與毛澤東時代“三個世界劃分”,鄧小平時代“南南關系、南北關系”的二元政治觀所不同,如今世界政治生態發生巨大變化,我們必須創新外交理論和國家關系準則,突破舊的國際政治觀。如今肩負在習近平總書記身上的任務,不僅要在以往積累的經驗范疇上考慮中國怎么發展,而且要考慮中國和世界怎樣在互動中發展、甚至中國能否為世界探索一個更好的發展道路的問題。為此,必須要推動我國與世界進一步融合。要促進融合,就得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提出建設性的中國方案,積極引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為完善全球治理貢獻智慧,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展示全球治理的大國擔當,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在此背景下,站在整個人類的高度,提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示大國責任擔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正在踐行一條中國和平發展和推動世界繁榮之路。
進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下半場”。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事求是,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不斷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發揚中華民族精神,奮發圖強,做好全面決勝小康社會階段各項工作,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而為2035基本實現現代化國家,2050年建成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斗。